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星巴克最近几天消息:多地突查星巴克

星巴克最近几天消息:多地突查星巴克14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朝晖所突击检查西湖文化广场的星巴克门店。现场,市场监管人员并没发现该门店有使用过期原材料和食品的现象,不过在门店仓库原料存放点,监管人员发现有一包干果处于临保期。店长表示,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过期原料和食品报废制度,成本也由公司承担。14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已对全市226家 “星巴克”门店开展全覆盖突击检查。其中,208家门店监督检查结果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其余18家门店存在进销库存及报废记录不规范、加工区域垃圾桶未加盖、已开封食材未密闭存放、个别员工操作时未佩戴口罩、仓库中食品和非食品混放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依法处置并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本地星巴克门店13日晚,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并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

近日

江苏无锡两家星巴克门店

被曝使用过期食材、员工篡改保质期

引发热议

星巴克最近几天消息:多地突查星巴克(1)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

排查本地星巴克门店

13日晚,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并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在对无锡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的排查中,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

14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已对全市226家 “星巴克”门店开展全覆盖突击检查。其中,208家门店监督检查结果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其余18家门店存在进销库存及报废记录不规范、加工区域垃圾桶未加盖、已开封食材未密闭存放、个别员工操作时未佩戴口罩、仓库中食品和非食品混放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依法处置并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14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朝晖所突击检查西湖文化广场的星巴克门店。现场,市场监管人员并没发现该门店有使用过期原材料和食品的现象,不过在门店仓库原料存放点,监管人员发现有一包干果处于临保期。店长表示,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过期原料和食品报废制度,成本也由公司承担。

此外,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对也对合肥全市34家星巴克门店进行了全覆盖的排查。现场检查未发现超过保质期或限用日期食材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合肥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加大对餐饮服务连锁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依法依规经营。

与此同时,南京、长沙、银川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对星巴克门店同步进行了突击检查。

上海的星巴克情况如何?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

也对本市部分门店展开突击检查

星巴克最近几天消息:多地突查星巴克(2)

对门店过期食材处理、

原液摆放等进行检查

门店店长出具相关记录与监控信息

星巴克最近几天消息:多地突查星巴克(3)

记者也走访了上海的一家星巴克门店

工作人员表示不存在相关问题

星巴克最近几天消息:多地突查星巴克(4)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一些网友反映

碰到吃后拉肚子、使用脏杯等问题

星巴克均未回复

星巴克客服表示

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会积极改正

星巴克承认食材过期

道歉之后怎么办?

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若不是媒体记者卧底调查发现,很难相信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江苏无锡的两家星巴克门店内。

星巴克在其最新发布的声明中承认,两家门店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问题,目前已闭店调查整改;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近年来,每一次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于哈根达斯、麦当劳、喜茶等诸多知名品牌,都透支着公众对品牌的信任。当问题涉及自诩“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的星巴克,也更加让人感到震惊。毕竟,这家全球知名咖啡品牌在国内的5000多家门店均为直营店,“按照规定,旗下门店要每天进行食品安全自查,每家门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击检查,20%门店接受第二次飞行检查”。

如此严格的标准和检查竟然管不好门店食材?一位食品行业从业者告诉笔者,原料有效期管控是行业公认的痛点,一方面品牌门店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主观上会希望减少非标物料损耗;其次,实操工作人员由于繁忙、大意等原因,也很容易疏忽有效期检查。如果门店采用店长负责制,在单店业绩、利润等考核指标面前,门店工作人员就有可能对过期食材“睁只眼闭只眼”。

在星巴克最新回应的整改措施中提到,要对食材监管“提高技术追溯能力”,即“积极探索更多技术手段,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争取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作为国际品牌,用技术手段跟进、落实规章制度并非难事,但在线管理只是可以识别食材有效期,对过期食品的处理,仍取决于人的观念,特别是看每一个实操人员面对食品安全与门店利润如何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大品牌在国内的违约成本不高。近年来,一些品牌在触碰食品安全“红线”后,走的都是“品牌道歉,单个门店停业整顿,罚款几万元”的处理流程。很多时候,这样的处罚力度对于大品牌震慑力有限。单店业绩、利润的考核,依旧会促使食品从业者“铤而走险”。所以,适当提高商家的违规成本,有助于扭转“品牌不把食品安全问题当回事”的局面。

20年前,日本曾发生“雪印牛奶中毒”事件,其工厂停电3小时引起细菌超标,致使多人中毒,这让一家有着70多年声誉的老厂不再经营牛奶业务,只能转营黄油、奶酪等产品。面对诸多品牌轮番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也有必要拿出更严厉的监管、惩罚措施。只有当企业意识到,每一次关乎食品安全的违规行为都要付出足够代价,“食品安全意识时刻为先”才能真正成为首要考量。

来源:上观新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