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善待心中的她,好男人成就女性
男人善待心中的她,好男人成就女性从始至终,米拉都被外界灌输一个信息:如何做好妻子,做好母亲。她的丈夫也承认她确实是一位贤妻良母,而米拉也曾一度认为女人的职责就是善于服务。结了婚,丈夫对她的方式更像是如同在修道院一样;而做了母亲之后,周围的所有女性都向她传递一个信息:好好做家务,抓好你的男人。作者开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以“我”的视角将一个孤独的中年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字里行间中,“我”语气平淡的更像一个观察者,一个与主角米拉亲密无间的朋友。从“我”的观察中,米拉完全是一个自我意识受男权压制,被社会规则“塑造”出来的女人。在年幼的时候,被母亲用一根绳子“驯化”她;青春期的时候,男友诱她上床不成,用冷暴力“制裁”她。差一点,一群男孩利用无主之女的规则将她撕裂。
前言:关于女性,现代社会一直在崇尚这一种观点:努力教导女性要成为一个好太太,好母亲。仿佛天底下所有女人在这套言论下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却从来没有询问过女性的声音。
这一次和大家聊的是《醒来的女性》这本书,虽是小说,讲述的却是无数女性现在都在面临的困境。
读完全书,感慨万千。汇成一篇书评和大家分享,聊一聊书中故事背后的意义。通过这本书,我们一起见证在命运的更迭中,女性找寻自我价值的过程。
一.前半生的米拉,一个被社会规则“塑造”出来的女人
作者开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以“我”的视角将一个孤独的中年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字里行间中,“我”语气平淡的更像一个观察者,一个与主角米拉亲密无间的朋友。
从“我”的观察中,米拉完全是一个自我意识受男权压制,被社会规则“塑造”出来的女人。
在年幼的时候,被母亲用一根绳子“驯化”她;青春期的时候,男友诱她上床不成,用冷暴力“制裁”她。差一点,一群男孩利用无主之女的规则将她撕裂。
结了婚,丈夫对她的方式更像是如同在修道院一样;而做了母亲之后,周围的所有女性都向她传递一个信息:好好做家务,抓好你的男人。
从始至终,米拉都被外界灌输一个信息:如何做好妻子,做好母亲。她的丈夫也承认她确实是一位贤妻良母,而米拉也曾一度认为女人的职责就是善于服务。
即便这样使她感到空虚,并不快乐。再看看身边的女性,其实大多都是如此。
不止是米拉,我们现实中很多人也是这样:我们时常听取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并对此深信不疑。
直到丈夫提出离婚,米拉才从这段十四年的婚姻假象中惊醒过来。
“妻子”不过是一个角色罢了,更何况这个选择并不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
一记名为“离婚”的重拳向米拉袭来,她无处可躲,只能独自忍受着它带来的伤痛。米拉在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活了,甚至一度想以死亡来解脱自己。
死里逃生的米拉开始反思自己,她开始慢慢找到自我价值,才明白原来人生可以换个活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一再完成别人要求你做的任务。
只有当女性可以做到真的独立,自醒,才不会一切都依靠男性,也不会再次因男性而崩溃。
读到最后,我才发现米拉是前文中的“我”的前半生,经历了生活的洗礼的“我”已经成长为了一个醒来的女性。
拒绝男人的要求,等同于拥抱孤独。作者在童话和现实之间,选择说实话:
不爱你的和爱你的男性对你的期待是一样的,希望你扮演付出和服从的角色。
当然,女性的脆弱并没有在书中得到隐瞒,米拉不是什么女超人,她也会为自己失去的爱情惋惜。想到自己今生最后一次美好的爱情从眼前逝去,内心的不舍,无人知晓。
直到故事结尾,书中的米拉最后也不是圆满的人生赢家,觉醒之后依然孤独的一个人生活,感受冬日潮水般的寒凉,不同的是,她不再为了别人而去放弃自我。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宣扬独身主义更好,文章也不是网络中流行的“毒鸡汤”。作者只是想告诉天下所有的女性,不管是婚姻还是独身,千万别丢了自己的决定权
二.一个女性,会选择被男人支配,还是带着痛苦觉醒?全书若只是围绕米拉一个人来写,未免显得有些单调而没有说服力。因此作者同时选取了其它几位不同的女性,从多个角度描写她们面临的困境。而书中的女性大可分为这几类:
第一类,被男性支配的女人。
书中的娜塔莉和布里斯整天将精力放在了与丈夫以外的男人身上,从婚外恋的刺激中寻找存在感。
阿黛尔要负责照料自己的五个孩子,无奈还怀上了第六胎。政府称堕胎非法,丈夫又不避孕,生了一个又一个,成了行走的生育机器。
更糟糕的女人遇到了专制又暴力的丈夫,被整天锁在家里,甚至和丈夫一起外出聚会时和别人跳了一支舞回到家里都会被家暴。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是围着男人,受着男人操控。
婚姻使她们窒息,可是她们却没有办法离婚或反抗,因为社会在她们的脑中深深植入了一句话:女人只能依附男人而活。
第二类,带着痛苦觉醒的女人。
在书中,作者将这个社会里,女性反抗道路的艰难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中的莉莉,抗争着丈夫的冷暴力,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即使她有着钢铁一样的棱角,可是在那个收留被废弃女人的集中营里,只要丈夫和男医生判定这个女人疯了,那她永远也逃不出去。
又或是性格强悍的瓦尔,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是当她女儿身上发生侵犯案件的时候她才明白,性别歧视是那个社会悬在每个女性头上的一把刀。
女性备受歧视的大环境里,一个女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仅没办法维权,还会受到其他男性的嘲笑。
在为女性抗争的这条路上,瓦尔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牺牲者。
书中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是这么悲惨,其中凯拉、克拉丽莎这几位稍稍年轻的女性显得比其他人稍显的“幸运”了些,脱离了平庸的家庭主妇,可以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们的幸运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与自己的经济独立密不可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本书恰好创作于这个时间。由于时代的冲击,社会逐渐开始接纳女性。尽管社会给女性提供的都是一些边缘性的工作,但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社会对女性开始认可,女性再也不用担心离开了男人自己就会饿死街头。
经济独立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基础保障,就像最开始的那个故事一样,若米拉离婚时没有得到部分财产,她连最起码的生存都难以保障,又如何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在那篇故事的结尾,米拉没有再去找别的男人来束缚自己,也是因为自己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有底气可以养活自己。
可能一个人的孤独略显疯狂,但却比当一个被困在笼中的“金丝雀”要强。
三.男性并非十恶不赦,只是双方互相并不了解现在好多人错以为以女性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必然鼓吹两性之间的矛盾,号召女性和男性对着干。
但在《醒来的女性》这本书中,更多表现的是千疮百孔的婚姻,并不是树立双方的矛盾,而是客观的表现出男女二者之间的差异。
作者并没大肆批判抛弃米拉的丈夫,而是借米拉之口说出:“我并不是真的了解他,也没法知道他在婚姻中的感受。”
正如小说中一贯表达的观点一样:“其实男人和女人,并不是非常了解对方。”
正如男人渴望女人貌美如花同时可以打理好家务,仿佛是千百年来婚姻中所约定俗成的,根本不需要沟通和协商。
难道所有男人都是这么自私的人么?作者在书中交代了这些男人的成长经历。
米拉的丈夫,从小妈妈就教育他不要把手放在被子里,以免产生淫欲。在家庭里,严格的教导他有意识地克制自己,这也让他失去了热情去关怀自己身边的人,以至于做出对米拉的伤害。
而把妻子送入精神病院的卡尔,自己是单亲家庭,为了生存,脑海里唯一的目的就是拼命干活。卡尔是一名机械师,他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像对待一部没有感情的机器,所以无法体会妻子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书中没有一个十恶不赦的男性,在女性看来的“冷”是男性成长中后天的经历。在男权社会长大的他们也会自然而然会做到这一点,然后将这套展现男性话语权的生活方式带到自己生活中来。
结语:其实倘若女性希望提升自己的权益,离不开人类的另一半男性的支持。
抛开女权威胁论,女性权力并不是威胁,还请男性多倾听女性的心声。
男权和女权不是水火不容,其实两者之间可以平权,讲平等而不敌对。我们需要的不是势不两立,而是两性之间的相互体谅,这样对男女双方都好。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醒来”,虽然过程很苦,但是我们仍需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