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
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老鸨开心的不得了,开始琢磨着找个合适的机会,逼其走上娼妓之路,发更大的财。因为模样生的标志,歌喉清婉,气质脱俗的董竹君很快成了青楼红人。董竹君,1900年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的贫民窟。本名董毛媛,从小长得美,嘴巴甜,外号“小西施”。父亲是黄包车夫,江苏海门人,母亲是富贵人家的洗衣妇,家里一贫如洗,由于日子太苦,弟弟妹妹相继被饿死。作为家里独苗,父母十分开明,送她去读了私塾,希望她能有一天靠知识改变命运。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母亲失业,父亲得了伤寒症,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很多高利贷。13岁那年,董竹君被卖到了妓院做了“清倌人”(只卖唱不卖身),300大洋,她在妓院卖唱3年。
在旧上海,有这样一个女人:
13岁被卖进青楼,15岁从妓院脱身嫁给督军,34岁离婚带着4个女儿净身出出户,35岁创办了赫赫有名的上海锦江饭店,52岁受周恩来之邀请在家中设宴款待,她一生活了97岁,著名导演谢晋将她的传奇故事拍成电视剧《世纪人生》。
她就是董竹君。
一个将命运给的一副烂牌,硬生生打出王炸的厉害女人。
青楼女子到督军夫人董竹君,1900年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的贫民窟。本名董毛媛,从小长得美,嘴巴甜,外号“小西施”。父亲是黄包车夫,江苏海门人,母亲是富贵人家的洗衣妇,家里一贫如洗,由于日子太苦,弟弟妹妹相继被饿死。作为家里独苗,父母十分开明,送她去读了私塾,希望她能有一天靠知识改变命运。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母亲失业,父亲得了伤寒症,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很多高利贷。
13岁那年,董竹君被卖到了妓院做了“清倌人”(只卖唱不卖身),300大洋,她在妓院卖唱3年。
因为模样生的标志,歌喉清婉,气质脱俗的董竹君很快成了青楼红人。
老鸨开心的不得了,开始琢磨着找个合适的机会,逼其走上娼妓之路,发更大的财。
董竹君知道后,吓坏了。她开始琢磨着出逃。
那时候,一入青楼误终身,一个青楼女子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个有钱男人替自己“赎身”,然后去当人家的“小老婆”。
聪慧美丽董竹君,追求者众多,可惜大多都是逢场作戏之人,只有一个人例外:夏之时。
“我更细心地观察夏爷了,见他身材高壮、肤色白润,额宽、眉清目秀,两眼炯炯有神,神态英俊,性格豪爽,自此我就更加爱慕他,并留心夏爷是不是真心爱我,对镜自照,暗自喜欢,以我的相貌是应当配一个爱国英雄的。”
董竹君眼力确实不凡,夏之时确实非同凡人,他青年才俊,出身望族,早年留学日本,是辛亥革命元老,24岁就当上了四川省都督。
这个男子一表人才,跟其他嫖客不同,因为他来这里是掩护革命工作的,从来不调戏女子,从这个男人身上,董竹君第一次感受到了尊严,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此时的夏之时,正在被袁世凯以三万大洋悬赏人头,所以他只能藏身于青楼和日本租借的旅馆,期间董竹君多次冒险去看望他,患难见真情,两人时间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在老鸨逼她破身的前一天,她告诉了这个男人自己的困境,他当即提出要为她赎身。
她却说:“我不用你花钱,我自己有办法。”
董竹君确实有办法,她的办法就是“逃跑”。
1914年,董竹君深夜把看守灌醉后,趁乱逃离了妓院,她换上简单素衣,把华服和金银珠宝全部留在妓院,逃跑了。
没有让男人为自己赎身,这是董竹君这个聪明女子在爱情中为自己挣的第一份尊严。
这份智慧与勇气,让夏之时更加欣赏她了。
婚前,她还与夏之时约法三章:
第一,绝不做小老婆;
第二,带她去日本留学;
第三,成家之后,男主外女主内。
对于这次出逃,晚年后她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一直被束缚在身心上的什么东西全部解除了!能向天空飞翔的浑身轻松,乐开了花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对自由的体会,永远难忘。”
半个月后,在上海洋行,15岁的董竹君与27岁的夏之时举行了婚礼。
那天,夏之时穿着笔挺的燕尾服,董竹君穿着法式婚纱配着白头小皮鞋。
这个青楼小女子顺利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从起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婚后,丈夫遵守承诺,送她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她读的是师范,但是学得是经贸和金融。
1917年,长女夏国琼出生,她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夜读。那时候没有人相信一个青楼女子,可以把书念好,包括丈夫和丈夫身边的那些革命党人朋友。
万万没想到,这个青楼小女子不仅顺利毕业,还把女儿们照顾的非常好,她在日本的时候,专门把家中读书的房间布置的漂亮有趣,天花板上、墙壁上、书架上都是五彩斑斓的地图和彩画,作为一个母亲,她可谓用心良苦。
4年毕业后,夏之时让她带着4个孩子回四川老家。夏家是封建豪门大家族,一入豪门深似海,大家族本来就人际关系复杂,她这个媳妇还是青楼卖唱女出身,这注定会是一场“丑媳妇见公婆”的戏码,难度可想而知。
可董竹君极其聪明,她买了大批洋货作为见面礼,一下子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收了她礼物的夏家人,本来都还想着难为一下这个新媳妇,结果这一下,谁也不好意思了。
董竹君自然知道,靠礼物赢得的支持,只是暂时的,要想长期的在夏家生存下去,还得靠实力。
她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每天白天伺候丈夫外出后,便开始操持家务,她接待亲友、学缝纫、绣花、烧菜、洗衣,教子侄们读书,帮总管上账等等,把这个家庭管理的有模有样。公婆和妯娌,开始从心底里佩服这个新媳妇的贤惠持家、知书达理。
曾经在日本看轻她的那些革命党人朋友,也对她刮目相看了:
“你们家前面朗朗读书声,后面一片织机声,真是朝气蓬勃,好一个文明家庭。”
一时间,她给夏家涨了面子,从此真正成为夏家的儿媳妇。
婚姻危机,离婚,净身出户可惜,好景不长,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婚姻危机已经悄然而至。
夏之时,少年得志,出身富贵,其实有着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早年他们在日本时,他就不允许她去学校上课,原因是怕被别人“勾跑了”,并且他为妻子改名董篁,字竹君。
他想让她从此完完全全是他的女人。
1915年,夏之时因为公务提前回国,临行前他给了董竹君一把手枪:
“如果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用它自杀。”
他怕她在外面,红杏出墙。思前想后,他还是不放心,最后又让自己在上海南洋公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目的就是为了监视。
回国后,妻子虽然赢得了家族的认可,但是他自己却因为四川派系之争中,跟错了人被解除军职,士气一蹶不振,后来又沾染上了鸦片,一个曾经的谦谦君子,在颓废沉沦中开始变得暴躁易怒满口脏话。
这些董竹君都忍了,直到丈夫后来因为女儿发生了家暴,董竹君才意识到他们的婚姻已经病入膏肓,她决定出走。
四女儿夏国璋,得了水肿,腿肿得厉害,需要抽脓水,董竹君日夜照顾,守护在病床前,丈夫不仅不能理解,还在外面烂赌,回到家就发脾气,抬手就打人打孩子。
后来,因为夏之时拳打脚踢和言语侮辱成了家常便饭,家已不再是家。
董竹君伤心透顶,眼前这个男人已经不是曾经拯救自己于水火的那个了。
1929年,上海复兴公园,董竹君与丈夫正式协议分居:
先分居5年,她带着4个女儿去了上海。
丈夫当时嘲笑她,说了一句狠话:
“如果你自己能带着女儿在上海活下来,我就用手心来煎鸡蛋。”
在民国,一个女子放着豪门太太不当,带着4个孩子净身出走,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新闻标题如此写道:《夏之时家中难督军,将军街出走娜拉》
锦江饭店: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1934年,五年分居期到,夏之时得意洋洋:
“五年到了,事业有什么成就?如果不行,还是跟我回去吧。”
董竹君知道,她已经自己没有回头路,毅然决然的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离婚协议,董竹君只有两个要求:
第一,每年按要求给四个女儿提供生活费;
第二,如果自己出了意外,夏之时必须提供女儿直到大学毕业。
董竹君主动离婚并净身出户,成为“中国现实版娜拉”,很多人等着看娜拉笑话:
堕落或者归来和好。
可惜,他们的等待全部落了空。
旧乱世上海,孤儿寡母,日子真真艰难,董竹君为了跟孩子更好地活下来,决定创业。
1930年,在丈夫朋友戴季陶的资助下,她在上海创办了群益纱管厂。1931年,她远赴菲律宾,为群益纱管厂招股。
本来生意不错,因为“一二八”事变,工厂遭到日本人炮击,工厂被炸后,原来的股东不愿意再继续出资 ,她开始带着女儿找工作,最困难的时候,她和4个女儿两天没有吃饭,一天做4份工作。
这时候,夏之时曾不断写信让她回去,她都婉拒,1934年五年分居期到,他们正式离婚。
1935年,四川籍商人李嵩高被这个女子的胆识和勇气折服,借给了她2000块钱。
董竹君拿着这最后救命的这2000块钱,决定背水一战,开办了锦江饭店雏形:
一家中西合璧的川菜馆“锦江小菜”。
董竹君直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她给饭店取名“锦江”,锦江二字源自唐朝一位女诗人薛涛的诗:
“望江楼上望江流,人自望江江自流。人影不随江水去,江声不断古今愁。”
薛涛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6岁堕入乐籍,通晓音律,才貌双全,曾经名噪一时,她脱离乐籍后终身未嫁,董竹君感动深受,遂以“锦江”命名,从此开始了自己一生的传奇。
董竹君的一生,非常讲究有格调。
锦江小菜装修设计独特,布局高雅脱俗:
红木雕刻的宫灯,张大千的丛竹画,郎静山的摄影,郭沫若的书法……
菜品质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雪白的燕窝上放一粒蜜饯的大红樱桃,香酥的全鸭旁边放绿叶蔬菜……
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家川菜馆,一开业就门庭若市,社会各界名流和大佬纷纷来捧场。青帮大佬黄金荣和杜月笙都是常客。
因为生意火爆,杜月笙的提议和帮助下,这家小菜馆扩大经营,改为“锦江川菜馆”,另外还开办了“锦江茶室”。
有人说,董竹君幸运,在青楼遇见夏之时“英雄救美”,成为督军夫人,见了世面,离婚潦倒后,又遇见了李嵩高,能够东山再起。
其实,幸运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秘密》中讲“吸引力法则”: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自己不争气,别人就算是想要帮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里,不是吗?
1936年1月28日,在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帮助下,上海锦江茶室开业。
1936年3月9日,卓比林在拍完《摩登时代》后环球旅行,来到上海。
当时陪同卓柏林在上海活动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当晚,梅兰芳请他来到董竹君饭店吃饭,他对锦江的美食赞不绝口。
那时候,人人都知道,上海市中心的茂名路上,坐落着一座花园式的豪华饭店,那里是上海滩上流社会的代表。
在开办锦江饭店前后,她曾两次因为抗日被抓去坐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董竹君利用菜馆的经费创办了一家“永业印刷厂”,秘密印刷抗战刊物和宣传品。
以菜馆作掩护,她帮助了大批的抗日救亡人士。那时的锦江川菜馆成了爱国人士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在监狱中,她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不能外出锻炼,她就每天沿着监狱房间小跑,身体绝对不能夸;
送来的饭菜又冷又难吃,她就自我想象美食,然后细嚼慢咽吃下;
她睡觉前把香皂放在枕头旁,假装自己是在花园里面散步……
都说贵族精神,贵族气质,不就是看一个人落魄的时候,她在人生低谷的时候的修养和坚持吗?
成功,不是偶然,是必然。
1940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董竹君带着女儿远走菲律宾,又在那里遭遇了太平洋战争。
董竹君和夏之时离婚后,爱情不存在了,但是感情依然还很微妙。
他们唯一的儿子夏大明讲:
“在1948年,我父亲当时已经与隆昌的唐则语结婚9年了,但想到当时上海情况凶险,他写信喊我和母亲回四川,说房间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了……”
董竹君虽然拒绝了前夫的示好,但是她离婚后直到去世,房间的床头一直放着他们的结婚照。
对于父母的恩怨,夏大明还说了一句公道话:
“母亲的成功,当然跟她的性格和智慧有关。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国民党要员和权贵,其实很多都是我父亲的故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母亲是一直利用我父亲的关系资源。而锦江饭店的名字,是取自成都的锦江,是母亲对与父亲在成都那些日子的怀念。就连锦江饭店的菜,也是以川菜为主。”
不管如何,夏之时成了董竹君一生唯一的痛。
上海解放后,百废待兴,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合并成“锦江饭店”,她把锦江饭店和自己的花园别墅,还有自己一生积蓄的15万美金全部捐给了政府。
1951年,周恩来来到锦江饭店,接见董竹君,锦江饭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可供中央首长、外宾食宿和召开重要会议的饭店。
董竹君从此连续七届任全国政协委员,直至97岁去世,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