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蓝藻治理:淮河最大支流发现大面积蓝藻爆发
人工湖蓝藻治理:淮河最大支流发现大面积蓝藻爆发而此前5月底,在沙颖河蓝藻还没有如此成规模暴发时,绿会志愿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片河段出现了河蚌死亡现象。这些死亡的河蚌漂浮在近岸水面,而且蚌肉与蚌壳明显呈分离状。由于河蚌本身是一种底栖的滤食性生物,霍老师担心是其在取食过程中,受到蓝藻暴发中所散发出的微囊藻毒素中毒而死。图源/志愿者 “从最初发现时的水华现象,到现在蓝藻大量繁殖,水体变成浓绿、以至水面起皮、结垢,整个过程都一直散发着臭气”,霍老师形容。6月中旬拍摄的蓝藻暴发 图源/志愿者6月中旬拍摄的蓝藻暴发 图源/志愿者
6月28日,绿会志愿者在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颖河沈丘河段,发现大面积蓝藻暴发,一些河段已经形成大片蓝绿色水华,并引起部分水生生物死亡。
图源/志愿者
“从目测来看,这些河段的蓝藻正处于暴发期,水体颜色从浅绿到浓绿,几天内就已粘稠得化不开,有的地方有不少气泡堆积在水面,肉眼都能看得出藻密度正在一天天迅速增加”,绿会志愿者霍老师连续几天都在沙颖河岸跟踪调查,确定这次蓝藻暴发的主要河段,分布在从项城市至沈丘县槐店大闸之间的15公里河段范围内,目前的态势是点片状正在暴发。
图源/志愿者
“从最初发现时的水华现象,到现在蓝藻大量繁殖,水体变成浓绿、以至水面起皮、结垢,整个过程都一直散发着臭气”,霍老师形容。
6月中旬拍摄的蓝藻暴发 图源/志愿者
6月中旬拍摄的蓝藻暴发 图源/志愿者
图源/志愿者
而此前5月底,在沙颖河蓝藻还没有如此成规模暴发时,绿会志愿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片河段出现了河蚌死亡现象。这些死亡的河蚌漂浮在近岸水面,而且蚌肉与蚌壳明显呈分离状。由于河蚌本身是一种底栖的滤食性生物,霍老师担心是其在取食过程中,受到蓝藻暴发中所散发出的微囊藻毒素中毒而死。
5月23日志愿者拍到的沙颖河河蚌死亡 图源/志愿者
5月23日志愿者拍到的沙颖河河蚌死亡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生物,又名蓝绿藻,其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是跟细菌一样的原核生物。目前,科学界已知的蓝藻约2000种,中国有记录的是约900种,蓝藻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出现在淡水,少数出现在海水。因为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色素,比如含叶绿素、 蓝藻叶黄素、 藻红素等,故其外观颜色也并不都是蓝色或蓝绿色。但蓝藻暴发,对河流湖泊等水质而言,与水体富营养化密不可分,是一种水质标示性物种,多在夏季大量繁殖成灾。
据沈丘当地人反映,淮河沙颖河段的蓝藻暴发,最早出现于2014年,其后连续四年都曾发生蓝藻暴发,但2018年没有出现,2019-2020年、以及今年夏天又都再次出现了严重的蓝藻暴发现象。
“今年是连续暴发的第三年,这些年淮河水质虽然总体上有好转,但原有的污染源治理不彻底,尤其是农村黑臭水体大量偷排,大多借降雨之机直接流进了淮河”,绿会志愿者认为未能根治彻底的农村黑臭水体,很可能是沙颖河及淮河近年持续蓝藻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水中鱼类等被过量捕捞,水体生态系统失衡也是蓝藻暴发的另一重要原因。
“如果任其发展,很担心会殃及更下游的洪泽湖,以及接下来更大面积蓝藻暴发所散发出的藻毒素,也可能会再次引发河里大量水生生物死亡”,绿会志愿者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对沙颖河段已暴发蓝藻区域进行综合水治理,比如对沿河两岸的农村污水进行截污净化处置、以及对沙颖河及淮河河段实行5-10年的长期禁渔等。
相关研究证实,大规模蓝藻暴发所引发的绿潮,将加剧水体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时能够耗尽水中氧气而引发水生生物死亡,而现蓝藻种类中,约有一半可以散发微囊藻毒素,形成绿潮后集中释放出来的微囊藻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诱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将该毒素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的标准之一。
整理/gone 审/summy
#河南##淮河##蓝藻##污水##洪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