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脏搭桥手术后为什么会进icu?非心脏手术后cTn升高

心脏搭桥手术后为什么会进icu?非心脏手术后cTn升高MINS为什么会发生?由于术中及术后麻醉剂、镇静剂的应用,MINS患者症状通常很轻,大约65%的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有无症状,患者的预后都是相似的,30天死亡率均增加3倍左右。而且无论患者是否满足心肌梗死的定义,MINS都预示着患者术后短期内死亡风险大大增加;即使不符合心梗定义,MINS也会增加2倍多的30天死亡风险,符合心梗定义的MINS更是可以增加4倍。MINS意义何在?MINS在临床中到底有多常见呢?综合现有的几项大型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30天内大概13%-18%的患者会出现MINS,其中22%-29%的患者满足心肌梗死的定义。时间上,绝大多数MINS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目前广泛认可的MINS定义为术后30天内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cTn升高。需要强调的是,MINS需要除外缺血以外导致cTn升高的原因;另外,MINS患者可没有任何缺血表现(症状、心电图改变

心脏搭桥手术后为什么会进icu?非心脏手术后cTn升高(1)

导语:缺血性心肌损伤是非心脏手术后30天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非心脏手术后cTnI、CK-MB升高是心内科会诊的重要内容。那么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的意义何在?又该如何应对呢?

作者:费金韬 郑博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MINS意义何在?

MINS在临床中到底有多常见呢?综合现有的几项大型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30天内大概13%-18%的患者会出现MINS,其中22%-29%的患者满足心肌梗死的定义。时间上,绝大多数MINS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

目前广泛认可的MINS定义为术后30天内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cTn升高。需要强调的是,MINS需要除外缺血以外导致cTn升高的原因;另外,MINS患者可没有任何缺血表现(症状、心电图改变、新发室壁运动异常等)。

由于术中及术后麻醉剂、镇静剂的应用,MINS患者症状通常很轻,大约65%的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有无症状,患者的预后都是相似的,30天死亡率均增加3倍左右。而且无论患者是否满足心肌梗死的定义,MINS都预示着患者术后短期内死亡风险大大增加;即使不符合心梗定义,MINS也会增加2倍多的30天死亡风险,符合心梗定义的MINS更是可以增加4倍。

MINS为什么会发生?

根据MINS的定义,病因仅包含心肌缺血,这也是术后cTn升高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仍有大约11%-14%的术后cTn升高可以归因于非缺血性因素,比如脓毒症或术后房颤。想要更多了解cTn升高的原因,可以移步我们此前的文章。(点击查看:6个问题探究心肌肌钙蛋白)

类似于心梗通用定义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分型,MINS也可以归因为2种原因:供需失衡,或冠脉血栓。

既往一项研究对比了30名非心脏术后NSTEMI与相匹配的30名普通NSTEMI患者的冠脉OCT影像,发现普通NSTEMI患者的罪犯血管存在血栓比例为67%,而术后NSTEMI患者存在血栓的比例仅为13%(p<0.001)。至于术后STEMI的患者,几乎所有患者都被证实存在血栓,不过STEMI只占术后心梗的11%-21%。总体看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术后心梗可以归因于血栓,超过三分之二可以归因于短期供需失衡。

尽管目前没有专门针对MINS病因的研究,但是满足术后心梗定义时的血栓发生率尚不足三分之一,在所有MINS患者中血栓原因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因此MINS的病因主要为供需失衡。在表1展示的术中与术后危险因素中,大量危险因素与供需失衡有关。

表1 MINS的危险因素

心脏搭桥手术后为什么会进icu?非心脏手术后cTn升高(2)

MINS如何处理?

对于年龄较高(比如≥65岁)或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术后至少前3天每天查cTn比较合理。如果cTn升高,需排除其他非缺血性cTn升高原因以诊断MINS。由于多数MINS的病因为一过性的供需失衡,故血运重建不需要太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只有少部分缺血不稳定的患者需要行冠脉造影。

110mg Bid的达比加群新近被证明对MINS非常有效,研究成果在2018年ACC年会期间发表,并同期刊登在Lancet。

MANAGE研究共纳入1754名MINS患者,20%的患者可以诊断为心肌梗死,另外80%未达到心梗标准。所有参与研究的中心对≥65岁的患者或45-64岁但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在术后至少2天每天筛查cTn以寻找MINS。确定MINS的诊断后,所有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达比加群组(n=877)或对照组(n=877),从诊断MINS到开始服用药物的间隔平均为5日,研究者告知患者药物需服用至2年。

主要有效性终点(血栓)设置为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非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栓塞、截肢与有症状的静脉血栓复合终点,主要安全性终点(出血)设置为大出血、危及生命出血或重要器官出血复合终点。

随访2年,达比加群组的血栓风险降低了28%,两组的出血风险均很低(3% vs. 4% p=0.78)。随访中达比加群组有46%的患者停药,对照组为43%,停药的原因大部分为患者要求停药。如果分析时将患者停药后删除,出血风险依然无差异,但进一步降低了栓塞风险达43%。

心脏搭桥手术后为什么会进icu?非心脏手术后cTn升高(3)

图1 MANAGE研究中的有效性终点

从上面的Kaplan–Meier曲线中,还能读出一些额外信息:

①在开始1-2周内两组的血栓事件均快速上升,表明MINS患者最危险的时期应该在最开始几周;

②两组的差距在1年内逐渐拉大,1年后逐渐平行,提示MINS患者可以从至少1年的抗凝治疗中获益;

③即使到了2年,曲线仍未达到平台,表明MINS患者后续出现血栓事件的高危期至少大于2年。

其他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证据。尽管没有随机对照研究支持,但大规模队列研究的多因素分析认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MINS患者46%的30天死亡风险,他汀则可以降低74%,因此阿司匹林和他汀很可能对MINS患者有益。除此外,MANAGE研究中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很高,也支持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来进行二级预防,不过还是要根据具体患者具体确定。

既往研究中MINS患者仅有8%会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符合心梗定义的MINS患者只有21%接受造影检查,即使造影后符合心梗定义的患者也仅有37%会进行PCI治疗。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在MINS的发病机制中短期供需失衡占更大的部分,因此血运重建可能不需要太积极,加强药物治疗是基础,除非患者存在明确的病情不稳定(比如缺血症状、出现心衰等),可以积极寻求介入干预。

参考文献:

[1] Puelacher C Lurati Buse G Seeberger D et al. 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characterization[J]. Circulation 2018 137(12): 1221-1232.

[2] Devereaux PJ Szczeklik W.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0 1-9.

[3] Devereaux P J Duceppe E Guyatt G et al. Dabigatra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ANAGE):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2018 391(10137): 2325-2334.

[4] Mauermann E Puelacher C Lurati Buse G.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an underappreciated problem and current challenges[J].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2016 29(3): 403-4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