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海清现况:两年来巡河风雨无阻

张海清现况:两年来巡河风雨无阻虽然不能说话,张海清对河道的热爱却一如既往。那年6月,张海清出院在家没休养多久,就又重新回到了民间河长的岗位上。2014年4月28日,张海清被任命为江干区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当他与市领导畅谈治河后,深感责任重大,满怀激情准备实干一场。谁知到了5月,他却突然生病了,因喉癌开刀,切除了喉部。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说话,脖子里戴着套管。每天下午或傍晚,在丁桥一号港、二号港、东风港等河道边,总有一道特别的身影——手拿写字板地行走,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那个身影就是张海清。记者见到张海清时,他正在东风港边进行日常巡河工作。微白的短发,朴实略拘谨的笑容,脖子上戴着套管,手中拿着他如今出门的“必备标配”——写字板。沿着东风港一路走,张海清一边仔细留意河边有没有新的排污口,一边看河道上或河边有没有垃圾。“现在的水质好!”他指着沿河还算不错的环境说冲着记者笑,笑容中能看出一份自豪。这与他两年的管理功劳

张海清现况:两年来巡河风雨无阻(1)

张海清现况:两年来巡河风雨无阻(2)

民间河长,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承载着一份并不简单的责任。民间河长——是用良心鞭策,用热诚自勉,日复一日巡河、治河、护河的“环保卫士”;是用亲切和善的个人魅力感染大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众人的“最佳辩手”。

在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有一位平凡却不普通、安静却不沉默的民间河长。他没有好口才,甚至说不了话,巡河就靠写字板。不过,他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地观察水质,监督河道环境,因为太过热心负责而被小区居民怀疑“肯定有报酬才这么认真”。对于这些子乌虚有的揣测,他一笑而过。在他看来,他对于民间河长这份志愿工作的热爱并坚持,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子孙后代。

这位可亲可敬的民间河长,他的名字叫做——张海清,今年64岁了。

切除喉部说不了话 拿着写字板巡河两年

每天下午或傍晚,在丁桥一号港、二号港、东风港等河道边,总有一道特别的身影——手拿写字板地行走,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那个身影就是张海清。

记者见到张海清时,他正在东风港边进行日常巡河工作。微白的短发,朴实略拘谨的笑容,脖子上戴着套管,手中拿着他如今出门的“必备标配”——写字板。

沿着东风港一路走,张海清一边仔细留意河边有没有新的排污口,一边看河道上或河边有没有垃圾。“现在的水质好!”他指着沿河还算不错的环境说冲着记者笑,笑容中能看出一份自豪。这与他两年的管理功劳分不开。

2014年4月28日,张海清被任命为江干区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当他与市领导畅谈治河后,深感责任重大,满怀激情准备实干一场。谁知到了5月,他却突然生病了,因喉癌开刀,切除了喉部。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说话,脖子里戴着套管。

虽然不能说话,张海清对河道的热爱却一如既往。那年6月,张海清出院在家没休养多久,就又重新回到了民间河长的岗位上。

“我跟他说,你现在一说话不方便,二身体吃不消。民间河长就不要做了,没这么多精力的。”张春花是张海清的妻子,对于丈夫一心投入在河道管理上,他甚至有些心疼。她说,刚开始她并不支持。可是,每当说到这个问题时,张海清的脸就拉下来,她只好作罢:“他喜欢这个,劝不了。”

巡河太认真负责 曾被人误解“肯定收了钱”

民间河长是巡河、治河、护河的先锋队和生力军,监督和劝导必不可少。要是发现有居民向河道里乱丢垃圾,张海清就会拿着写字板走上前进行劝阻。“有些居民不理解,觉得我是拿了钱才这么做。”张海清回忆刚刚开始巡河时候的情景,写下了“委屈”两个字。

说起这茬,张春花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张春花说:“小区里很多人在背后说,‘肯定收了钱的,否则哪有这么好的人啊,怎么可能有活雷锋?’”对于这些风言风语,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不理睬的措施,“民间河长是义务志愿者,一分钱没有,这些话实在是懒得理。”

说不了话,还怎么巡河?“看到河道有什么问题,我就写在写字板上,跟人家说。”张海清手中的笔动得飞快,两年下来已经练出了手速。

当然,这一招偶尔也会失灵。

去年7月,东风港提升打造生态示范河道的过程中,张海清经常会去河边看施工进展。手术后不能正常讲话,他只有把自己要说的写在写字板上,“我担心淤泥不清,夏天一到,河底淤泥会大批地往上翻,河上很有可能会臭气熏天,到时候蚊蝇又多,附近居民又要遭殃了。”

可是,施工人员称不识字,态度还不耐烦。于是,张海清就拍摄了视频、照片,送到相关的河道监管部门,在丁兰街道召开的民间河长会议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小就跟水打交道 深知水好了一切便都好了

张海清一家搬到了丁兰街道后珠辰秀家园,那是在2009年的时候。小区周围河道遍布,丁桥一号港、二号港、大农港、东风港等都紧挨在小区周边。

从水质还算好的城河边来到丁兰街道的新家,张海清对这个四面环河的小区印象实在不好。“窗户不打开,屋子里都是河道的恶臭,要是打开那还得了?”张春花说,自家是住在17楼,可那时候周边河道的臭味是白天和晚上如影随行,有时候被熏得都睡不着。东风港上都被水葫芦占满了,一点水都看不见,出去散个步,都很扫兴。

张海清说,从小在钱塘江边长大,对水、对河道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家又挨着河,自己又做水产生意,他感觉自己的一辈子就跟水“捆绑”在了一起。2011年,他被聘为杭州市城市河道管理义务监督员,后又被聘为2014年度丁桥二号港民间河长及2015年度杭州城市河道民间河长。

家附近的河多,虽说张海清只被任命了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但他别的河也都管。“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去打理甲鱼生意,下午两点多就去巡河,到了傍晚再回来,有时晚上也去转转。”张春花说,“他不仅看二号港,周边的河都会每天走一遍,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权当锻炼身体了’。”

两年以来,张海清见证了家门口的河一条条清起来。现在河边的环境也好了,绿树红花相得益彰。每天晚饭后,张春花就会带着两个外孙女去东风港边散散步。

义务巡河图什么 他说:“为了子孙后代”

张海清靠着自己的韧劲,在民间河长的圈子里小有名气。

去年,丁兰街道的民间河长例会上,同协河的民间河长詹国荣第一次认识了张海清,因为他很特别。张海清不能说话,张春花就陪他一起去当他的发言人。碰到说不清的,张海清就写在写字板上。

“我们问他,做这个也没有报酬,这么坚持到底是图什么?”詹国荣说起当时的一幕至今印象深刻,“他说‘为了子孙后代’。”

是的,很多人都问张海清,到底图什么?记者也问了张海清这个问题,他思索了几秒,一笔一画落笔很有力地写字板赫然写下六个显眼夺目的大字——“为了子孙后代”。

这六个字或许就是张海清坚持巡河、护河的动力,甚至就是他的信念。在丁兰街道城管科科长陈轶聃眼中,张海清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敬佩的人,“这么大年纪,又不能说话,还这么负责。偶尔巡河或许不难,日复一日坚持巡河,这需要特别坚定的信念和极强的毅力。”

张海清是个热心肠的实在人,不光热爱河道,还热心公益事业。他55岁前已累计义务献血7000CC,今年被杭州市献血领导小组授予2004—2005年度杭州市无偿献血光荣奖。他还曾在余杭和西湖救过两个落水的人。

民间河长,就是这样一群热心人聚在一起。他们分文不取,只要看到水质好了,心里就美滋滋的;他们不求回报,只是坚持守护着自己热爱的河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