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玄奘的历史贡献(九死一生西行17年游学)
简述玄奘的历史贡献(九死一生西行17年游学)当然,现在我们不必像前田耕作那样去实地考察。或许,我们可以跟着前田耕作所著的《玄奘与丝绸之路》,追随玄奘法师的脚步,重走一遍丝路之旅。这次旅行,前田耕作将以《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伟》《续高僧传》为向导,引领我们体验一段东西文化交流的传奇之旅。1964年,作为名古屋大学阿富汗研究团成员,前田耕作首次访问巴米扬,当时玄奘曾仰首而观的大佛已经不在。面对偌大一堆瓦砾废墟,前田耕作 不禁泪流满面,感慨万千。千百年来,伟大翻译家玄奘的身影,不断在丝绸之路和历史的彼端浮现。他以旺盛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不仅带回和主持翻译了六百多卷珍贵的佛典,还以一部《大唐西域记》记录下自己在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不仅在一千多年后成为同类著作中对近代考古学家最有参考价值的指导书,还因为其记录的准确性、描述的丰富性,至今不失为一本上乘指南。考古学印证的事实越多,人们越要为玄奘的伟大记录所
丝绸是中国的特有产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丝绸就已广泛流行于中国周边各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丝绸是和黄金、珍珠一样最为贵重的物品。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历史》一书中指出,当时亚欧大陆的草原上,就存在着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把这条古往今来连接东西方世界的贸易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贯穿亚洲东西两端,连接东亚和地中海地区的国际性贸易通道,还是包含通过这条通道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
在无数金发碧眼的商人,骑着骆驼、良驹,沿着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自由往来于东亚和地中海之间时,有一个身影,让人们铭记至今,他就是玄奘。
千百年来,伟大翻译家玄奘的身影,不断在丝绸之路和历史的彼端浮现。
他以旺盛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不仅带回和主持翻译了六百多卷珍贵的佛典,还以一部《大唐西域记》记录下自己在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不仅在一千多年后成为同类著作中对近代考古学家最有参考价值的指导书,还因为其记录的准确性、描述的丰富性,至今不失为一本上乘指南。考古学印证的事实越多,人们越要为玄奘的伟大记录所倾倒,为其锐利的视角而叹服。
近年来,各国掀起了一股研究丝绸之路的热潮。特别是在2001年3月12日,塔利班在大量炸药炸毁了阿富汗境内的佛教圣地巴米扬大佛所带来的沉痛后,探寻丝绸之路已迫在眉捷。“重走一遍玄奘三藏走过的丝绸之路”,成为许多人的梦想,日本前田耕作就是其中之一。
1964年,作为名古屋大学阿富汗研究团成员,前田耕作首次访问巴米扬,当时玄奘曾仰首而观的大佛已经不在。面对偌大一堆瓦砾废墟,前田耕作 不禁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当然,现在我们不必像前田耕作那样去实地考察。或许,我们可以跟着前田耕作所著的《玄奘与丝绸之路》,追随玄奘法师的脚步,重走一遍丝路之旅。这次旅行,前田耕作将以《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伟》《续高僧传》为向导,引领我们体验一段东西文化交流的传奇之旅。
01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玄奘诞生的时代,世界正发生着巨变,中国刚刚改朝换代,古罗马帝国挥别古典时代,迈向“中世纪”。
玄奘,原名陈祎。他出生于河南洛州一个农家小院, 4岁丧母,9岁丧父,机缘巧合下,小小年纪被剃度为僧,并深深为佛经着迷。
为了探究佛理奥义,玄奘终日沉浸于钻研学习。后又游历各地,参访名师。终因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所看到的不过是译本,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心中迷惑。
现实的玄奘可没有《西游记》里的唐僧那么好运,当时正值改朝换代,他请求西行的事并未得到批准。然玄奘去意已绝,执一根手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长安,抱着“求不到法绝不再踏入东土”的决心,开启了他的西行之旅。
光长安到秦州就有八百余里,玄奘还要横穿新疆,茫茫的戈壁沙漠,还有那前途未知的中亚等地,几经磨难辗转到达摩揭陀国王舍城,最后才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拜师修行,研讨佛典。真可谓为求真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玄奘西行求法,往返17年,旅程达五万里,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六百五十多部,装了整整24车。即使在当今,我们仍难于想象,当年的玄奘是如何一步步用双脚去丈量这每一寸土地的,他可没有唐僧的神助理。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玄奘始终坚持自己的誓愿,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令人肃然起敬。
02他是取经者,更是东西文化的传播者
玄奘拜师戒贤法师门下学习佛法。在这里,玄奘受到了极高的待遇,甚至整个印度都很尊崇他。印度国王一直不愿意让玄奘离开。面对荣耀、地位、财富,平常人追求一生的东西,玄奘选择放下。他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西行漫漫,不过是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他还要回到故土,告诉那里的人们,帮助他们解惑。一别故土17载,一如当年,玄奘还是毅然回到了故土长安。
再回长安,物是人非,但对于玄奘来说,翻译佛经,才是他执意东归的重要目的。虽然最高统治者希望他还俗,为国效力,可他只希望潜心翻译佛经。
与西行之初不同的是,这次翻译工作,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此后19年,玄奘一直埋首翻译工作,最终完成了75部经论,1335卷经书的翻译工作,为佛学做出巨大贡献;他在弟子的帮助下,完成了游记《大唐西域记》,因为其内容详实准确,为后世的历史考古,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他还将中国的《老子》,翻译成梵文,传播到国外。
玄奘已不再仅仅是取经者、布道者,而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东西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东西文化的传播者,他洒下了最后一滴血,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阅读《玄奘与丝绸之路》,你会越来越相信:玄奘是一个传奇,他的一生是传奇,他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传奇,传奇不可复制,只能令人敬仰。也许是历史选择了玄奘,这就是玄奘的使命所在。我们愿意追逐着踽踽前行的玄奘背影,体验这一场壮观的文化旅程。在感叹敬佩之余,也应学习玄奘一旦捕捉到目标,便锁定不放,集中精力,一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