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子的嫁妆和聘礼,宋代的厚嫁之风
宋朝女子的嫁妆和聘礼,宋代的厚嫁之风3,宋代的厚嫁之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并且,宋代的待嫁之女,也会把父母给自己的嫁资视为是自己的特有权利。甚至,宋代的女儿会因为嫁妆的问题,与自己的父母兄弟产生争执。比如,宋代有一个吝啬的富人,生前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分家,但是他去世之后,他的孩子们因为争家产而直接付诸公堂:"其处女亦蒙首执牒,自讦于庭府,以争嫁资。"说他的女儿也加入到了这场论战之中,为的是给自己争取嫁妆。甚至,宋代还出现了女子在嫁人当天,嫌弃嫁妆少而不肯上婚车的现象:"财之不给......女子羞泣不肯升车以嫁。"足见,宋代的厚嫁之风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待嫁之女,对待嫁妆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另外,宋代的官户和王公嫁女所花费的钱财更多。其中,宋代的官户人家嫁女儿所花的费用更是可高达十万、数十万,并且,他们嫁女儿所花的费用很明显是高于娶儿媳妇的费用的;比如,《宗法条目》中记载:"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
"彩礼贵,房价高",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一大原因。但是,在宋朝的婚俗中却一反常态,男女方结婚,嫁女儿的一方花销却更大一些,甚至嫁女儿的嫁妆要比娶儿媳的彩礼多数倍,甚至有"十里红妆"的豪华场面。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现象是宋代独特的厚嫁之风,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大繁荣下的产物。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宋代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大转变,从传统的"重义轻利"变为"重利轻义"。而社会观念的转变,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婚姻观,从宋代早期的门第婚转变为财婚,婚姻重视钱财几乎成为宋代的时代风貌。这种时代风貌直接促成了遍布于宋代各阶层的厚嫁之风,宋人给女儿的嫁妆要十分丰厚,但是这也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杀害女婴、女子迟嫁、甚至是终身不嫁,也对儒家的礼仪制度形成冲击。
1,宋代嫁女费用远高于娶妇,形成厚嫁之风
首先,宋代嫁女费用远高于娶妇,形成了厚嫁之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导致社会上产生了大量的富商,如此一来宋代成婚的习俗,从唐代时期的门第婚,演化为宋代的婚姻不问门第、只求财产,在此基础上宋代直接形成了厚嫁之风。比如,宋代的富庶民户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中,奁田的数量就会在60 到70 亩之间,即便是寻常的民户在嫁女儿的时候所花费的资产也会成百上千。
另外,宋代的官户和王公嫁女所花费的钱财更多。其中,宋代的官户人家嫁女儿所花的费用更是可高达十万、数十万,并且,他们嫁女儿所花的费用很明显是高于娶儿媳妇的费用的;比如,《宗法条目》中记载:"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钱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而宋代的王公之女家人所花的费用更高,《宋史》记载朝廷在给公主成婚时准备的嫁资甚至高于亲王:"倍于亲王聘礼。"可见,宋代嫁女儿所花费的钱财,的确是比娶媳妇花费的多,也代表着宋代的厚嫁之风已经形成。
2,宋代的厚嫁之风下,父母对嫁资问题十分重视
其次,宋代的厚嫁之风下,父母对嫁资问题十分重视。由于宋代的厚嫁之风已经形成,所以,宋代的父母也会将给女儿的陪嫁视作对待嫁女儿的关爱之情,都致力于将对女儿的嫁妆置办的更加丰盛,甚至会在女儿年幼之时就已经开始准备。比如,《宋史》记载:"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子女之羞见人也。"意思是宋代的父母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为女儿准备嫁资了,为的是女儿在嫁人之时不因为没有嫁妆而感到羞愧。足见,宋代的父母对为儿女准备嫁资,十分重视。
并且,宋代的待嫁之女,也会把父母给自己的嫁资视为是自己的特有权利。甚至,宋代的女儿会因为嫁妆的问题,与自己的父母兄弟产生争执。比如,宋代有一个吝啬的富人,生前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分家,但是他去世之后,他的孩子们因为争家产而直接付诸公堂:"其处女亦蒙首执牒,自讦于庭府,以争嫁资。"说他的女儿也加入到了这场论战之中,为的是给自己争取嫁妆。甚至,宋代还出现了女子在嫁人当天,嫌弃嫁妆少而不肯上婚车的现象:"财之不给......女子羞泣不肯升车以嫁。"足见,宋代的厚嫁之风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待嫁之女,对待嫁妆问题都是十分重视的。
3,宋代的厚嫁之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另外,宋代的厚嫁之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这在宋代的很多史料中,都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问题。比如,《宋史》记载:"女之嫁也,必有随车钱,大率多者千贯,少者不下数百贯。倘不如此,则乡邻讪笑......富者以豪侈相高,贫者耻其不逮,往往贸易举贷以办。"说宋代的富人和穷人都会在自己的女儿出嫁之时,准备丰厚的嫁妆,因为女儿嫁妆少是会被耻笑的。 更有甚者,富贵之家竞相攀比嫁资的多少,贫穷之家为了不被耻笑只好去借贷来准备更多的嫁资。比如,《宋史》记载:"窃见二广婚姻丧葬习为华侈,夸兢相胜,有害风俗。"就很明显的说在整个宋代的厚嫁之风下,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互相攀比嫁妆的情况。
而厚嫁之风下,攀比女儿嫁妆的情况也发生在官宦之家。比如,《宋史》记载:"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而宋代的新科进士们在娶妻的时候,就会将妻子的嫁妆视为挑选妻子的一大参考标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攀比待嫁女嫁妆的现象。比如,《宋史》记载:"许州阳翟县豪民盖渐家赀累巨万计,女兄弟三人,有朝士之无耻者,利其财,纳其仲谓子妇。"说宋代有官宦之家贪图嫁妆,纳富商之女为妾却嫁妆是给自己儿子娶媳妇,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待嫁女嫁妆的多寡,会是一大参考标准。不难看出,宋代的厚嫁之风已经遍及了宋代的各个阶层,而"相高以富,相矜以侈"的攀比嫁妆之风也已经形成。同时,宋代的厚嫁之风,还给宋代社会造成了很多负面、消极影响。
1,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杀女婴现象频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
其一,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杀女婴现象频发。在宋代的厚嫁之风下,连皇族都无力承担,连皇弟扬王赵颢都因为给女儿准备嫁妆钱不够,而向神宗预借俸钱:"有女数人,婚嫁及期,私用不足"。皇族尚且如此,宋代的贫苦百姓更加艰难,上文已经提及一些贫困之家为了攀比嫁妆,竟然借贷给女儿添嫁妆。所以,随着厚嫁之风越来越严重,一些贫困之家无力准备丰厚的嫁妆,就会在女婴诞生后直接将其杀害,以此来逃避嫁妆问题。比如,《宋史》记载:"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说生了女孩不仅会不高兴,甚至会不养育她而直接将其杀害或者是遗弃,导致宋代的男女人口比例大大失调。
2,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拐卖妇女现象频发
其二,宋代严重的杀女婴现象,还导致拐卖妇女现象频发。比如,《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了苏轼的话:"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说杀女婴频发的现象下,导致很多男性没有妻子,很多鳏夫。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娶妻生子又是关系到传宗接代的大事,在当地没有适婚女性的情况下,只得他州求买,或奸淫劫掠而得。比如,《宋会要辑稿》记载:"村落间,至无妇可娶,买于他州。"可见,宋代还因此而诞生了严重的妇女被拐卖的现象。而被拐卖的女性不是被人卖到其他地方给人当老婆,就是被卖到烟花之地为娼。可见,厚嫁之风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3,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女子迟嫁乃至终生不嫁
其三,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女子迟嫁乃至终生不嫁。其中,宋代的宗室之女也未能幸免,在宋代政和年间,由于没有按时给宗室之女提供嫁妆,使得宗室之女一直待嫁。而身份高贵的宗室之女尚且因为嫁妆而迟嫁,宋代的寻常女子就更不能幸免了。比如,《宋史》记载:"比年以来,侈俗益滋,婚姻者贸田业而犹率薄,以至女不能嫁,多老于幽居送终者。"显而易见,在宋代的厚嫁之风下,造成了女系迟嫁甚至是终生不嫁的现象。
于是,宋代还形成了助嫁之风。由于宋代的厚嫁之风形成后,导致了因贫不能嫁的现象,这也引起了很多的关注,所以宋代的许多士大夫尽力解决此事,形成了助嫁之风。比如,《文正别集》记载:"丧亲戚故旧孤遗有未能嫁者,公为出金嫁之。由公嫁者孤女凡二十八人。"说宋代朝廷出钱帮贫困的孤女嫁人。比如,《梅溪集》记载:"家赀非我独有,当三分之一以给家用,一以奉官输,一以待宾客,赈贫穷......婚嫁不给者助之。"说宋代的士大夫很愿意帮助因贫无法嫁人的女性嫁人。但是,宋代的人口之多,仅靠这些帮助来解决厚嫁之风下的女子迟嫁乃至终生不嫁现象,是杯水车薪。
4,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儒家礼仪制度受到冲击
其四,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儒家礼仪制度受到冲击。在中国古代,"婚丧嫁娶"之礼是生活中的大事,而且具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何坦在《西畴常言》中说: "冠昏丧祭,民生日用之礼,不可苟也。"但是,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之下,对当时社会中的婚丧嫁娶之礼仪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河南程氏遗书》中记载:"而商贩之类,或逾王公,礼制不足以检饬人情。"很直接的说,宋代的商人在行婚丧嫁娶之礼时,甚至逾越了王公贵族的礼制。而且,宋代的富商巨贾是当时冲破传统礼制的先锋。比如,《宋史》记载:"或冒利犯禁 ,奢侈违命;或过误可怜,别为殊法。"很明显的说宋代的富商巨贾纷纷违背礼制,用过于豪华的形态来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只是,在宋代的封建礼制受到冲击之时,婚姻关系中也出现了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一来,宋代的婚姻成为权钱交易的媒介,比如,《邵氏闻见录》记载:"初不限阀阅,富家多赂宗室求婚,苟求一官以庇门户,后相引为亲。"说当时的一些富商和宗室结为姻亲,为的是互相包庇,是富户与宗室间赤裸裸的钱权交易。二来,宋代的一些高官争相求娶寡妇,比如,宋真宗年间,向敏中、张齐贤两大宰相为娶寡妇柴氏而展开激烈争夺,直至惊动皇上。在传统社会中寡妇或被视为不祥或被视为失节,宰相争取寡妇的现象实在是离奇。而具体的原因,则是因为"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因为她有丰厚的遗产。另外,宋代著名的"榜下捉婿"现象也是持现象的产物。而这些宋代婚姻领域的这些奇怪现象,都是基于一个"财"字,是婚姻论财风气下不可避免的结果。
5,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宋代社会产生了其他的不安定因素
其五,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宋代社会产生了其他的不安定因素。比如,《宋史》记载:"以致男女失时,淫僻之讼多往往由此。"说宋代厚嫁之风下,因为男女比例失调,导致宋代产生了很多怨女旷夫,直接促使了宋代出现了很多因婚内出轨而诉至公堂的事情。比如,《宋史》记载:"讼乃破家灭身之本,骨肉变为冤仇,邻里化为仇敌,贻祸无穷。"说宋代婚内出轨现象频发,导致邻里不和,骨肉成仇,而社会不和谐就容易发生不法之事,为社会营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综上可知,女方的嫁妆是男方彩礼的数倍,还有十里红妆的出现,都是宋代的独特婚俗。这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下的产物,重利轻义的观念导致宋代整个社会的婚姻观发生巨变,宋代男女结为婚姻以嫁妆多寡为重要参考标准,形成了厚嫁之风。一来,宋代嫁女费用远高于娶妇,形成厚嫁之风;二来,宋代的厚嫁之风下,父母对嫁资问题十分重视;三来,宋代的厚嫁之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同时,宋代厚嫁之风,还形成了诸多恶果。其一,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杀女婴现象频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其二,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拐卖妇女现象频发;其三,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女子迟嫁乃至终生不嫁;其四,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儒家礼仪制度受到冲击;四五,宋代的厚嫁之风,导致宋代社会产生了其他的不安定因素。足见,一个时代的民俗风情背后所蕴藏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