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特色小吃做法:扎根广州多年的地道印尼料理
印尼特色小吃做法:扎根广州多年的地道印尼料理【脆苦果饼 ¥8】而且第一次遇见扫码点餐系统会提示客人点多了。菜名下的小标签,可以在菜单底部找到对应的说明,可以快速了解菜式的特色。价格位于左下角。时不时穿插的小科普,既能“文化输出”,还能打发时间。面对难翻译的菜名,干脆就不强行翻译,反而很有记忆点。看得出香兰在引导顾客了解“什么是印尼菜”,来对冲外来菜容易“不合胃口”的风险。这本菜单不仅风格舒服,还能有效传递信息。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菜单了。这样的菜单搭配扫码点餐,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今天去的是中华广场的一间印尼餐厅,香兰。他在19年首次登上了米其林“必比登推荐”。被认为是一间超值的餐厅。
注:米其林的“必比登推荐”,主要是划定一个价格范围,再选出食物质素比较高的餐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靓正”或者高性价比。
工作日收工,7点半到店还要等位。香兰Pandan是一种香料,班兰叶。印尼料理也是很善用香料的。
香兰的菜单设计挺好。作为一个外国菜,菜单第一页科普了吃法,好评。
菜名下的小标签,可以在菜单底部找到对应的说明,可以快速了解菜式的特色。
价格位于左下角。时不时穿插的小科普,既能“文化输出”,还能打发时间。面对难翻译的菜名,干脆就不强行翻译,反而很有记忆点。
看得出香兰在引导顾客了解“什么是印尼菜”,来对冲外来菜容易“不合胃口”的风险。这本菜单不仅风格舒服,还能有效传递信息。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菜单了。这样的菜单搭配扫码点餐,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而且第一次遇见扫码点餐系统会提示客人点多了。
【脆苦果饼 ¥8】
脆饼不脆,有点回潮。吃进嘴里,开始没味道,慢慢会有淡淡的苦味出来,在可接受范围内。苦果饼嘛,苦是该有的。但是最后还有甜的回味,很不错。有一个缺点,底下的饼太碎了。
【巴东牛肉配米饭 ¥54】
巴东牛肉源于印尼西苏门答腊,可以偷懒地理解成印尼的咖喱牛肉,新、马等周边国家都能找到它的踪迹。椰浆是一定会放的。
各地香料的搭配会有不同,一般这些是不会少的:红葱头(shallot)、大蒜(garlic)、辣椒(chili)、香茅(lemongrass stalk)、南姜(galangal)
不同的菜谱里,会使用了下列的部分香料:棕榈糖(palm sugar)、烤椰蓉(kerisik)、茴香籽(fennel seeds)、孜然粉(cumin powder)、芫荽粉(coriander powder)、肉豆蔻(nutmeg)、丁香(clove)。
香兰的巴东酱里面椰香及焦糖的风味最为明显,其中还有淡淡的姜味。看起来浓郁,吃起来却比较清新。牛肉选的应该是牛展,焖得过于软烂了,筋都软了,而里面的肉都丢失了水分,发干,没有味道。但是我看了下东南亚那边的菜谱发现,似乎普遍更加关注汤汁是否收干,是否焦糖化(Caramelized),好像没有特别在意口感。
在查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热心网友的评论,介绍了一个神仙吃法:“我就是巴东人,吃巴东牛肉时,最好是配上茉莉香米现煮的米饭,上面要撒上香脆的红葱头,旁边还要有个裹满参巴酱(Sambal)的全熟水煮蛋(Telur Balado)和腌黄瓜,这种黄瓜是用盐、白醋、辣椒和新鲜红葱头腌制的。还要再配一杯橙汁。”有点意思。【串烧双拼 ¥42】
双拼有4串鸡肉、4串沙嗲羊肉。鸡肉很干柴,吃两口就放弃了。羊肉带筋,过于有嚼劲,带点孜然味。配的花生酱质地比较稀,不过很香,清爽不腻人。
【梭多黄姜香茅鸡汤 ¥28】
梭多(Soto)是印尼传统汤,鸡汤就是Soto Ayam,里面配了粉丝。当地还会用年糕或者马来粽来代替粉丝。黄姜让汤色变得更加好看,同时提供了很淡的辛香味,汤主要的味道,还是鸡的鲜味。泡饭很不错,天气原因凉得有点快,很难过。
【OSENG OSENG TEMPE ¥27】
这就是没法翻译的菜之一。Oseng Oseng经过我一番研究,应该是爆炒的意思。这个词似乎来自爪哇(Java)语言。“seng”是金属的锅铲和锅摩擦产生的声音。Tempe一般翻译为天贝,是源自爪哇的一种大豆发酵制品。味道比另一种豆类发酵制品,豆汁,容易接受得多。
它更像纳豆的姐妹。炒熟之后,触感像香干那样有弹性,质地又比香干扎实得多,咬下去迸发出类似咬生豆芽头那种有点冲的生涩味,也能算是另类的豆类香气吧。最开始会不习惯,因为调味是香辣的,吃多几口就上瘾了,送饭一流,果断打包作为第二天的工作午餐。
【咸鱼仔通心菜 ¥29】
通菜调味非常对广东人的胃口,不过老了些,吃起来不够脆嫩。当然,11月点通菜是个人失误。
团购省了¥15,最后埋单¥178,挺划算的。本来想再来几次综合评价,不过疫情期间,就算了。
【出品4星】
香兰的分量不大,但是印尼菜一个特点就是很好送饭,因此吃饱也不会花太多钱。这个价位里,出品算良心了,甚至比一些更贵的东南亚菜好。
【环境3星】
店面不大,桌子摆得也很密,显得有点局促。店里的架子不知到底是装饰用还是存货用,稍显凌乱。不过菜单真的挺加分。
【服务3星】
服务没有什么特别印象。
【总评4星】
总的来说,给个4星。强烈推荐前往。
想做地道的外国菜其实很难,太地道,不少人可能会觉得难吃。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觉得难吃,而是我们大可不必以本地菜的标准来审视别人,然后带着优越感批判一番,其实可以多点了解与包容。广州的外国菜里,香兰算良心了。如果中菜吃腻了,想换个口味,可以试试这家,前提是不用等位太久。
探店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