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驭人的五大绝招:商鞅怀才不遇的前提是
商鞅驭人的五大绝招:商鞅怀才不遇的前提是公叔痤不明所以,问商鞅道:“这种危机时刻你笑什么?”隔天,商鞅来看望病重的公叔痤,公叔痤把他昨天对魏惠王说的话告诉了商鞅,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可是让公叔痤没先到的是,商鞅听到公叔痤的话反而大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公叔痤将商鞅捧得太高了让魏惠王心中嗤之以鼻,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魏惠王的表现是对公叔痤的话很冷淡,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看到魏惠王这幅样子,公叔痤自然之道魏惠王不打算听自己的,所以他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千万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许是不忍心伤了老人家的心,场面上还是答应了。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他帮助秦孝公变法图强,让秦国综合国力短时间内和其他国家拉开了差距,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商鞅为什么这么牛?还是那句话,在没有科举的古代要想成名成才必须先访名师,商鞅是战国时魏国人,最有名的老师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尸佼。
要说起商鞅这哥们牛逼的事情那是一堆又一堆,其中最能直接体现他判断力和胆略的,是他还在魏国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
时任魏国国相的公叔痤特别看重商鞅的才华,有一天公叔痤病重,感觉自己快不行了,魏惠王前来看望他,公叔痤弥留之迹极力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也不知道是公叔痤将商鞅捧得太高了让魏惠王心中嗤之以鼻,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魏惠王的表现是对公叔痤的话很冷淡,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看到魏惠王这幅样子,公叔痤自然之道魏惠王不打算听自己的,所以他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千万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许是不忍心伤了老人家的心,场面上还是答应了。
隔天,商鞅来看望病重的公叔痤,公叔痤把他昨天对魏惠王说的话告诉了商鞅,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可是让公叔痤没先到的是,商鞅听到公叔痤的话反而大笑了起来。
公叔痤不明所以,问商鞅道:“这种危机时刻你笑什么?”
商鞅道:“我怎么没看到危机?魏惠王不听你的话重用我,也绝不会听你的话杀了我,因为他根本没有把我当一回事,既然没把我当一回事,没有任何原因的杀我反而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我不会有事。”
商鞅回去之后安之若素,根本没有离开魏国的打算,而事实确实如商鞅预料的那样,魏惠王没有任何的动作,也没有任何要用商鞅的打算。
这件事情可以充分的说明商鞅看人看的极为透彻,而且判断能力极强,胆略惊人,这种能力非常重要,也成为他后来变法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秦孝公
当时的整体环境是,战国七雄不仅战场上竞争,对人才也竞争的很激烈,但凡是个人才,其他国家的人都欢迎,谁也不会说你不爱国之类的,这是一个历史背景。
对于及有才华的商鞅来说,一直待在魏国默默无闻终究不是办法,所以最后他选择去秦国,当时的秦国国君是雄才大略的秦孝公。
秦孝公极想有一番作为,而且特别想要改革图强,结果两个人聊了几次天秦孝公发现了商鞅的不凡,而且商鞅提出的很多意见,正好是秦孝公需要的,两人可谓一拍即合,所以秦孝公立刻重用了商鞅,并且让商鞅拿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舌战群儒
商鞅也确实没有辜负秦孝公的期望,万事俱备之后,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变法。
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呢?这里只列举几点:
第一、废井田、开阡陌!
把国有的土地转为私有,鼓励大家种田开荒,而且开荒前三年是免赋税的,之后的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如果你种田种的好,还可以提升你的爵位,换句话说,种田种的好还能当官,这么好的事在哪个时代都没听过。
老百姓们热情高涨,全都非常卖力的开荒种地,粮食产量连年上升,在那个农耕时代,农业之重要不言而喻,对当时秦国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因为国库粮食充盈,后来秦国数次饥荒都没有对国力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设立了二十个爵位,士兵上了战场,只要砍下一个敌人的头带回来,就可以提升一级爵位,不仅是杀人,如果你训练士兵训练的好,养马养得好等也能够提升爵位,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秦军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力。
这也是后来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的原因,所过之处,全是无头尸体。
统一度量衡
大家都知道,秦国在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对中国文明和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只是商鞅变法同意度量衡的一个推广而已,因为在秦孝公以前,秦国领土许多地方度量衡也没有统一,商鞅变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统一了度量衡。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统一度量衡就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和生产力的发展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此之前,秦国某个县生产车轮,只能配该县生产的马车,可是这个县有可能因为原材料和技术的原因,生产的车轮很好,马车很一般,另一个县马车生产的好,但是车轮做的很一般,但是因为度量衡没统一,文字也不通,两个县互相之间不能交流,所以都各自闭门造车,最后质量都不好。
可是统一了度量衡之后,做车轮好的只做车轮,做马车好的之做马车,最后组装一下就是最好的马车,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
还有连坐法、父子强制分家按户收税,重农抑等等举措,加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生产力,就不一一例举。
商鞅变法让秦国和其他国家的国力差距逐渐拉开,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各个国家都在变法,但为什么只有秦国变法最成功呢?离不开两点:
英明的主君
得用的大臣
变法往往受到的最阻力不是来自别人,而是一国国君,想要变法国君要有几个条件,首先威信高,大权在握,其次对改革支持力度大,三则有决心,有恒心,第四,六亲不认,第五,知人善任,这些条件可不是一般国君做得到的,秦孝公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够让秦国超越其他国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立木为信
对于臣子来说,如果你的国君支持你,你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按照国君的要求把国家变得更好?这也绝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个时代能有几个这种人?而且恰好这种人还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国家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弄不好功亏一篑甚至削弱国力。
而且变法也不是纸上谈兵,古来变法者很多,成功者寥寥无几,就像王安石,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但是却没有对应的能力和才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变法失败。
所以怀才不遇的前提是,你有真才实学,否则机会放在你面前,你都抓不住,现在有很多人,自认为怀才不遇,郁郁而不得志,但是你真的有才么?交给你一个国家,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交给你一个公司,你能管理好么?你有什么过人之处是别人比不了的呢?现实生活中,我见过的怀才不遇的人,多数都是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之人,因为现在的这个时代,真的不缺展现自我的舞台 如果觉得自己总是怀才不遇,不如多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