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刘恒让人把吴国太子的灵柩送回吴国,可吴王刘濞并不买账,他说:“我们本是同宗,人死了就在长安埋葬就好了,还送回吴国干什么呢!”并让人把儿子灵柩送回长安。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汉书》吴王刘濞不同,据说刘邦就曾经说过:“你脑袋后面有反骨,不是一般的诸侯!”这个说法是不是听上去很熟悉,没错,和《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魏延很类似,不过是把诸葛亮换做了刘邦而已。请注意这次到京城的不是吴王刘濞,而是他的儿子,汉文帝当然不能自己出面,因此才派太子刘启接待。刘濞这样做,已经是不把刘恒放在眼里了,但刘恒并没有愤怒,他知道诸侯们不是可以用德行感化的,对付他们只能使用其他办法。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汉书》对于刘启这个太子不敬,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也就是吴

和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相比,夹在他们之间的汉景帝刘启,在很多人眼里不是一个好君主,也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儿子。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1)

他对于大臣刻薄寡恩,为了平息诸侯们的愤怒,不给他们谋反的借口,把自己的师傅晁错腰斩于市;废除了太子刘荣的太子之位,却不是因为太子有什么过错;和吴国太子下棋,因为争执竟然直接用棋盘把吴国太子打死,从此把仇恨的种子在吴王刘濞的心中深深埋下;作为窦太后的儿子,面对母亲想让弟弟刘武继承皇位的打算,竟然随口应承下来,导致了后来梁王刘武的一系列行动和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的产生。

棋盘砸死吴国太子事件:诸侯们的嚣张气焰,和刘启的血气方刚做法。

吴国太子进京,和刘启切磋棋艺,这本来是一件美事,但是却起了风波。也是汉文帝刘恒面临的一次危机,如果处理不当,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可能提前爆发。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2)

诸侯们进京朝拜皇帝这是惯例,孝惠帝刘盈继位以后,齐王刘肥就曾经进京和刘盈叙谈兄弟之情,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谈谈口风,看看新任皇帝对自己的态度罢了。吕雉当时的态度很强硬,刘肥只好用示弱和割地的办法才安然离开京城。汉文帝刘恒继位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代王刘恒可以做皇帝,我们为什么不行呢?于是很多诸侯蠢蠢欲动,刘长、刘兴居更是发动了叛乱,但不久之后就被刘恒镇压了,因为他们尽管也有称帝的野心,但是不具备与之相称的实力。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3)

吴王刘濞不同,据说刘邦就曾经说过:“你脑袋后面有反骨,不是一般的诸侯!”这个说法是不是听上去很熟悉,没错,和《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魏延很类似,不过是把诸葛亮换做了刘邦而已。请注意这次到京城的不是吴王刘濞,而是他的儿子,汉文帝当然不能自己出面,因此才派太子刘启接待。刘濞这样做,已经是不把刘恒放在眼里了,但刘恒并没有愤怒,他知道诸侯们不是可以用德行感化的,对付他们只能使用其他办法。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汉书》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4)

对于刘启这个太子不敬,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也就是吴王刘濞身上,可见在刘濞眼里,汉文帝刘恒还是那个代王,只不过是运气好和得到了功臣们的拥戴,才侥幸成为天子的,从心底里刘濞有一万个不服!刘启面对吴太子的无理和不敬,没有选择隐忍而是选择了不惯他毛病,用棋盘直接把吴太子打死了。史书里没有记载更详细的过程,但我相信刘启如果不是极端愤怒,也不会做出如此失礼的举动,吴国太子家教不好,他可是窦太后教导出来的。不过从窦太后在政治上的表现来看,属于十分强势的存在,很有当年吕雉的风范,因此刘启的行为就不难理解和解释了。

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汉书》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5)

刘恒让人把吴国太子的灵柩送回吴国,可吴王刘濞并不买账,他说:“我们本是同宗,人死了就在长安埋葬就好了,还送回吴国干什么呢!”并让人把儿子灵柩送回长安。

吴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礼,称疾不朝。——《汉书》

接着就是刘濞说自己有病,不进京拜见皇帝了,暗地里开始处心积虑的谋划谋反,就算没有这件事,以刘濞的野心来看,他也会造反,权力的膨胀会进一步放大欲望,刘濞已经是一方诸侯,再进一步就是天子,既然代王刘恒可以,为什么我刘濞不行!中央政权和诸侯矛盾的进一步公开化,就是从刘启打死了吴国太子之后开始的。

清君侧,诛晁错:晁错的死是政治需要,作为君主权衡利弊有所取舍而已。

提到刘启最为人所不齿的有两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面对七国之乱的危局,他选择了杀死晁错;另外一件就是对待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的问题上。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晁错被腰斩于市的问题。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6)

晁错给汉景帝提了不少建议,针对宗室诸侯做大的问题,他提出了削藩,在汉文帝的时候,就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和具体行动,如刘兴居和刘长因发动叛乱被镇压,其封地被回收过分割。因此,晁错说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把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明确出来,但相和后来主父偃提的推恩令比较,晁错缺少具体可行的手段,缺少对诸侯们可能做出激烈反应的应对措施,因此作为辅政之人和汉景帝刘启的心腹谋臣,是不能算合格的。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7)

当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刘启慌了,晁错比他更慌张,但这位智囊提出的解决办法居然是让汉景帝刘启亲征,同时把自己的政治对手袁盎处死。面对国家危难而胸中没有一点谋略,怎么能算是智囊呢?晁错成了诸侯们发动叛乱的口实,“清君侧、诛晁错”这面旗帜很有鼓动性。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8)

对于晁错,汉景帝刘启是又爱又恨,没有这位老师,自己不可能成长。但也是因为这位老师操之过急,又没做好万全准备,导致汉景帝刘启陷入了全面的被动,甚至有被倾覆的危险。刘启不仅想到了当年父亲刘恒,没有“诸吕之乱”,就没有父亲的机会,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还要感谢陈平、周勃等人发动的血腥政变,不然怎么有父亲机会呢?父亲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仁君背后是忍耐,甚至是屈辱。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9)

帝王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刘恒为了帝王之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到了现在,刘启要面对选择了。在权衡利弊以后,刘启做出了最后的选择,晁错被腰斩于市,既是残忍也是无奈,为了国家又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呢?

功臣、权臣:名将周亚夫,丞相周亚夫,囚徒周亚夫,刻薄寡恩的原因究竟如何?

没有周亚夫,汉景帝刘启可能就会失去皇帝之位,没有周勃和陈平平定“诸吕之乱”,就没有汉文帝刘恒的机会,周氏父子和刘氏父子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但周勃被汉文帝刘恒免职、下狱,整天穿着铠甲,提心吊胆的活着;而到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的时候,命运同样悲惨,这不仅仅是汉景帝刘启刻薄寡恩的问题。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10)

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建立不世功勋,如果他一辈子做他的将军,可能神算许负的需要就会落空。但是周亚夫因功从政,做为丞相的周亚夫,在很多问题上和汉景帝刘启并不一致,相权和皇权的冲突明显。触犯天威是什么下场呢?汉景帝刘启需要的是辅政之臣,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彻去面对一个忠顺之臣,而不是一个周亚夫这样的丞相。有陈平、周勃的前车之鉴,让汉景帝刘启的心头压上了一块大石,曾经发生的血腥政变历历在目,周勃、陈平手上沾满了刘氏鲜血,谁知道周亚夫以后会不会和他的父亲一样,刘启不希望发生在孝惠帝刘盈一脉身上的事情继续发生在自己身上。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11)

刘启和周亚夫之间的矛盾,不是汉景帝刘启心胸的问题,也不是周亚夫性格的问题,根本的原因是权力问题,是君权和相权之争的具体体现。

手足相残:梁王刘武既是亲兄弟,也是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宗室诸侯。

说汉景帝刘启刻薄寡恩,包括他对自己的弟弟梁王刘武的态度。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有三人出了大力:窦婴、周亚夫、刘武。这个亲弟弟在“七国之乱”中,坚定的站在了自己哥哥身边,刘武面对叛军的猛烈进攻坚守城邑,为周亚夫争取了时间,对于平定“七王之乱”发挥了巨大作用。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12)

但刘武对于汉景帝刘启而言,既是弟弟也是对手,因为刘武也是诸侯。汉景帝刘启在一次酒宴中,对于弟弟进行了“承诺”,说自己去世后,会把帝位传给弟弟刘武,刘启既是有心又是无意。但从此刘武就有了做皇帝的心思,但是只是酒宴上的一句戏言怎么能当真呢?就算有母亲窦太后的鼎力支持,也无法将这句戏言变成现实。

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存在感不高的汉景帝刘启(13)

袁盎是被汉景帝推上前台的,他坚决反对让刘武继位,刘武就让人干掉了袁盎,这是汉景帝的圈套而已。袁盎的死让汉景帝有理由对付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弟弟了,其身边的嫡系被清除了,在上演了一出“负荆请罪”的大戏后不久,刘武就郁郁而终了。

至此,刘启为刘彻继位扫清了障碍,他虽然不能称为仁君,也不能说是雄主,但却为大汉从无为到有为奠定了基础。尽管后世没有太多褒扬之词,但这并不重要,承上启下的刘启无愧其名,无愧其心,无愧其民!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