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
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等陈赓苏醒过来后,他一生中的经历在他的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出来,其中就有他和周恩来相处的美好时光……1957年,陈赓从苏联回来后,便生了一场大病,那次的抢救持续到深夜。周恩来听后笑了笑。之后,陈赓就将自己的全部经历放在筹建哈军工上了。就在陈赓信心满满,为哈军工的建设到处奔波时,病魔却找上了他。虽然医生一再提醒陈赓,要注意休息,可陈赓还是在不停地工作。就这样,很快陈赓便被病魔给击倒了。
1952年的夏天,在朝鲜参与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陈赓回到了祖国。他的腿疾越来越严重了,只得拄着一根拐杖跟着周恩来,来到了中南海。
陈赓和周恩来到的时候,毛主席正在睡午觉。陈赓突然搬过警卫员的马扎,开始讲起他在战场上的故事,越讲声音越大。
在睡梦中的毛主席被惊醒了,只得叫陈赓和周恩来进房间,讲起了陈赓接下来的工作。
毛主席提出要陈赓筹办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很愉快地接受了这次任务,并向周恩来请求:“你可得当我的后台老板。”
周恩来听后笑了笑。之后,陈赓就将自己的全部经历放在筹建哈军工上了。
就在陈赓信心满满,为哈军工的建设到处奔波时,病魔却找上了他。虽然医生一再提醒陈赓,要注意休息,可陈赓还是在不停地工作。
就这样,很快陈赓便被病魔给击倒了。
1957年,陈赓从苏联回来后,便生了一场大病,那次的抢救持续到深夜。
等陈赓苏醒过来后,他一生中的经历在他的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出来,其中就有他和周恩来相处的美好时光……
1.与周恩来的师生情谊在众多的将领和干部中,与陈赓相处时间最长,交往最为密切的便是周恩来。在短暂的一生中,陈赓一直都将周恩来视为良师益友。
陈赓和周恩来是在黄埔军校认识的。那时,陈赓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算是陈赓的师长。
图 | 陈赓
在黄埔军校学习时,陈赓表现非常活跃,常常和同学们一起玩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宿舍巡视的时候,周恩来听到学生们在说笑,总会忍不住好奇去看看,几乎每次都能发现陈赓不是在讲笑话,就是在表演小品。
不苟言笑的周恩来每一次都会被陈赓逗笑。
陈赓和一些同学在黄埔军校办了一个戏剧社,经常自编自导一些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话剧,并与一些倾向于国民党的同学创办的剧社唱对台戏。
周恩来非常喜欢戏剧,早在天津读书时,他就研究过不少剧本,还演过不少剧,因此他非常支持陈赓的戏剧社。
而陈赓也靠着成熟的演技,活泼的性格,很快便在黄埔出了名,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
由于陈赓太过优秀,毕业后,他被留在黄埔工作。在之后的大多数时光,陈赓都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时,周恩来因为工作实在太忙了,就委托陈赓去码头接邓颖超。
虽然陈赓很机灵,还拿着照片,但也没有在人山人海中认出素未谋面的邓颖超。
最终陈赓只得回到周恩来的住处,和周恩来报告,自己没有接到邓颖超。周恩来却没有在意,并将在里屋的邓颖超叫了出来,问陈赓:“你看,这是谁啊?”
陈赓着急得满脸通红,对邓颖超说:“对不起,是陈赓无能。”原来是邓颖超革命经验丰富,知道广州的革命形势复杂,将自己保护得很好。
可陈赓却将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好,没有顺利将邓颖超送到住所。对于这件事,陈赓一直有负疚感。
在廖仲恺被人暗杀后,陈赓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负责积极追查凶手。
中山舰事件中,陈赓更是和周恩来在一起,与蒋介石作斗争。在苏联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陈赓又在武汉与周恩来见面了。
在武汉,陈赓遇到了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王根英。
图 | 王根英烈士
原来在之前,陈赓白天在上海大学旁听,晚上到工人夜校讲课,王根英是他的学生。
那时的王根英聪明好学,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而且是上海女工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她的出色给陈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情的萌芽也在陈赓的心里慢慢长成了参天大树。
因此,这次相遇,陈赓便决定向王根英表白,发动猛烈的爱情攻势。
一天,陈赓找准机会,坐到王根英的旁边,端端正正写了一封情书:
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郑重向你求婚,我希望你嫁给我!
写完情书后,陈赓就将情书折成了纸燕,递到了王根英面前。令陈赓没有想到的是,王根英并不喜欢这样高调的求爱方式,立刻将纸条贴在了墙上。
有人问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情书,是同意还是反对呢?”没想到陈赓快速说:“我看是不反对,她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给她写情书了,向她求婚了。”
陈赓这样一说,王根英就生气了,绷着脸问陈赓:“你这么自信,我为什么要答应你的求婚呢?”
陈赓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啊,因为我爱你啊,而且我们志同道合。”
这时,陈赓和王根英身边围观了很多人,大家也都认为陈赓说得有道理。
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先是批评陈赓不懂求婚的艺术,之后又语重心长和陈赓说:“谈恋爱不是打仗,光有强攻是不行的。”
陈赓却有自己的道理,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革命者就应该光明磊落,谈恋爱也要光明正大,就算王根英贴自己的情书,自己还能继续写,只要她贴,自己就要写。
周恩来继续耐心劝导:“欲速则不达,追女孩子还是要温柔一点的,我教你一个办法,你要先向她诚恳道歉,态度一定要好,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要在道歉的过程中加深了解,建立感情基础,这可比你写情书要强多了。”
对于周恩来的话,陈赓都是要听的,因此这一次,陈赓也听进去了,决定试试周恩来说的办法。
果然,没多久,王根英就接受了陈赓的追求,和陈赓的关系亲密起来。
图 | 周恩来
1927年8月1日,陈赓和周恩来都参加了南昌起义。次年,他们又一同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同国民党的反动派进行隐秘斗争。
在白色恐怖之下,周恩来和陈赓的这次合作长达四年之久。在此后的中央苏区、漫漫长征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里,周恩来与陈赓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在红军长征的路途中,过草地是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红军的将领和战士们都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极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困难,终于走出了草地。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将士们抬着病重的周恩来走出草地,是非常感人的。
在长征中,周恩来非常忙碌,常常工作到深夜,再加上恶劣的环境和营养不足,在准备过草地时,周恩来坚持不住病倒了。
虽然在医生的治疗下,周恩来的病情有所好转,但他的身体极为虚弱。不要说自己过草地了,就是在平地上走也非常不容易。
毛主席非常着急,一再表示,不能让周恩来再骑马了,一定要组织力量将周恩来带出草地,不能有任何闪失。
当时担任干部团团长的陈赓主动当起了担架队队长。陈赓和战士们一起抬着病重的周恩来,向着茫茫无际的大草地进发。
在大草地行军,极为困难,陈赓和战士们不仅要注意脚下的一个个泥潭,还要注意恶劣的天气,同时更要照顾着周恩来。
周恩来不忍心看着陈赓和战士们就这样艰难地抬着自己,多次要挣扎着起来自己走,但他又一次次地被陈赓和战友们按在担架上。
就是这样,陈赓和战士们一步一个脚印,硬是将病得很重的周恩来抬出了草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得到如此无私、不求回报的帮助,周恩来的内心该是多么感激。
而陈赓对周恩来的深厚情谊,也让周恩来非常感动,足以让周恩来铭记一生。
陈赓与周恩来之间的交往是历经生死考验的,也是无拘无束的,在革命时期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如此。
陈赓筹建哈军工期间,周恩来毫无保留地支持了陈赓的工作,关于哈军工选派教授的事情,他还曾经组织过多次会议帮助解决问题。
图 | 陈赓
为了哈军工调派教授的事情,陈赓虽然找了很多同志商量解决,但有一些人的调派还是需要周恩来的签字。
但周恩来工作非常繁忙,就算连熟悉周恩来的陈赓都难以见到。为了能见到周恩来,陈赓就决定到周恩来的家里去“堵”。
见周恩来在接见民主人士,正是繁忙的时候时,陈赓急中生智,就到了周恩来必须去的厕所门口等着。
周恩来在上厕所的时候,陈赓立刻走上前。陈赓的出现,让周恩来深感意外。
陈赓直接把笔和纸递上,对周恩来说:“有个教授名单,需要批示。”周恩来让陈赓等一下,陈赓还是希望周恩来能立即批示,担心一等,周恩来马上就又要开始忙了。
周恩来立即在名单上做了批示,并对陈赓说:“你真是个急性子。”
不久,受聘的教授们从全国各地,陆续到达了哈尔滨,并正常开始了教学工作。
在病床上的陈赓,想到了这些过去的事情,止不住流下了泪水。他想到了自己和周恩来这么多年历经生死考验的深厚友谊,想到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得来不易,想到了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培养大量的人才。
可是自己却病倒了,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在等着自己去完成……
2.身体每况愈下,仍坚持工作很快,陈赓病倒的消息便传播开来。大家都来医院探望陈赓,给陈赓带上了最真诚的祝福。
周恩来知道陈赓生病后,非常担心,询问了他的饮食,关照有关部门一定要给陈赓加强营养。
这次生病后,一向坚强的陈赓不得不因为身体的原因,暂时停下了工作,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
图 | 周恩来
住院期间,周恩来又让夫人邓颖超给陈赓带去了一封慰问信和一束鲜花。礼轻情意重,鲜花和慰问信都代表了周恩来对陈赓的关怀。
陈赓出院后,又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他的病情终于好转了。病刚好,陈赓就强烈要求开始工作。
虽然他一再表示,自己以后一定遵守医嘱,注意休息,不会太劳累。可陈赓一旦开始工作,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甚至比之前还要努力。
很快,他的病又重了,他常常胸口疼,疼得影响睡觉。他常常一边工作,一边抚摸着疼痛的胸口,衬衣都被揉坏了。
之后,由于身体越来越差,陈赓只能放弃一部分工作,以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
1958年,哈军工举办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在病重的陈赓特地亲手写下一封热情的祝贺信:
成批的、正规的培养多军种、兵种具有高等技术知识的军官,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病情好转,陈赓又提出想要去当聂荣臻元帅的副手,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做贡献。
就这样,在病魔缠身的那些年里,陈赓从未停止过工作。
图 | 陈赓
1959年的年中,陈赓再次倒下,医生们又一次把陈赓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经历过这次的病,陈赓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比之前虚弱多了,胸口比之前更疼,疼得更加频繁。
此时的陈赓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并没有多少了,自己必须抓紧时间,给国家和人民多做一点事情。
他会常常给他辛苦筹建的哈军工写信,提出自己关于学校建设的意见;他会继续参加各种会议;他会继续关注国家的发展;他会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保持忠诚……
关于陈赓的身体,周恩来自然是非常关注的,他会常常劝导陈赓要多注意身体。随着陈赓病情的恶化,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陈赓只得离开北京,到上海养病。
因此,在陈赓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在上海度过的。
3.陈赓逝世,周恩来留三张纸条生命中最后一个冬天,重病中的陈赓过得非常艰难。他的胸口越来越疼,病也发作得越来越频繁。
虽然还不到60岁,但在病魔的折磨下,陈赓整个人的精神状况也远远不如之前。
尽管这样,陈赓还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病会这么重,还是在想着要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事情。
当中央要求人民解放军中将以上的将领,要根据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的经历写一篇作战经验总结时,陈赓非常兴奋。
他不顾自己的病情,立刻开始了经验总结的创作。刚开始他口诉,让身边的秘书执笔,但在初稿完成后,陈赓并不满意,认为这篇总结并没有完全表达出他的意思来。
之后陈赓便开始决定自己亲自写,可一开始动笔,陈赓便停不下来了。
他每天认认真真的找资料,写提纲。当身体支撑不住的时候,他就喝很浓很浓的茶水。
他的作战经验总结分为6个部分,结果只写到序言的部分,陈赓就再次病倒了。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傅涯同往常一样去上班,陈赓继续在家里写作战经验,直到傅涯下班回来,陈赓才停下了笔。
傅涯一进门,陈赓就对妻子笑着说:“欢迎回家。”当时的傅涯还觉得陈赓的身体好转了,非常开心。
接着陈赓说自己想吃手擀面,傅涯连忙走进厨房,做饭。不一会,热气腾腾的面上桌了,陈赓吃得非常开心。
傅涯看着陈赓,认为陈赓吃得那么香,病情肯定好转了,是打心底里高兴。
图 | 陈赓和妻子傅涯
可就在这天的夜里,令傅涯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陈赓是被疼醒的,看着身边的妻子,他深情地说:“傅涯,你看看我。”傅涯以为陈赓是在想着作战经验总结的事情,就陪陈赓说了一会话,劝陈赓为了身体,一定要好好休息。
可这一晚,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写总结想起了过去的事情,陈赓的心情始终是沉重的,无法入睡。
很快,陈赓的病情再次发作,傅涯第一时间叫了医生。虽然医院的院长和医疗专家都赶来了,并进行多次抢救,还是没有作用。
最终,在一片哭泣声中,陈赓闭上了双眼,永远地走了。虽然他走了,但是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怀念和眷恋。
这一天,是1961年3月16日,我们永远地失去了陈赓大将。
得知陈赓逝世时,周恩来远在广州工作,他非常悲痛,沉浸在悲伤之中。
毕竟陈赓是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也是自己经过生死考验的战友啊!陈赓与他有着几十年的情谊啊!而且他还不到60岁,就这么匆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想起过去,陈赓的音容笑貌还尽在眼前,周恩来悲痛欲绝,立刻安排了两件事。
为了能参加陈赓的葬礼,周恩来亲自给中央打电话,希望陈赓的葬礼能在他回到北京之后再举行。
周恩来知道陈锡联和陈赓关系好,也马上通知了陈锡联,希望他能去北京帮忙办陈赓的后事。
陈锡联得知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带着夫人向北京赶。
3月25日,陈赓的葬礼在中山公园举行。周恩来下了飞机,就马上来到了葬礼现场。
葬礼结束后,陈赓的骨灰被安排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亲笔为陈赓的骨灰盒题写了三张字体不同的纸条:“陈赓同志之骨灰”,让邓颖超带给傅涯,让傅涯写一张雕刻在陈赓的骨灰盒上。
图 | 陈赓和傅涯
收到这三张心意满满的纸条,傅涯流下了泪水,被周恩来的重情所感动。而这短短的七个字,也表现了周恩来和陈赓之间的深厚情谊。
纵观陈赓大将的一生,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功绩永远存在,他和周恩来之间的深厚情谊会被永远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