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底层四周围以栏杆,每面中间均留通道开门,两侧对称布置。前后每侧为二栏相连,侧面每侧则一栏独立。立柱和栏杆串珠连成,柱杆间长方框内夹菱形连珠框,局部镂空通透。柱头莲花,前衬荷叶,杆中增饰如意云头。仓楼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飞檐、朱栋、雕栏,造型别致,华贵绚丽,充分体现了江南木构建筑的特色。元青花釉里红瓷仓综合青花、釉里红、红釉、青白釉装饰,且制作极为精湛,与与上器同出于一墓,有绝对纪年款识,且为墓葬用品,为研究元代制瓷工艺和社会民俗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元青花釉里红瓷仓为重檎庑殿顶楼阁式仿木结构建筑,面三间,中间开,次间较窄,深为三进,中间跨度较大,前后较小。有8柱,中间主柱粗,两边侧柱较细。主柱之间完全封闭;主柱与侧柱,侧柱间则完全低开。楼阁分为二层,楼面错落,中高侧低。侧楼约为主楼半高,大致平齐主楼地面。故整个建筑样式独特,似为二层,实为三层。二楼面上独立起柱子,并

江西省博物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2013年)。江西省博物馆由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1)

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2)

长53.5厘米、高25.5厘米,重6.2千克

立体圆铸,内空无底。虎四腿扑伏于地,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垂卷。背伏小鸟,尖嘴圆睛。虎面容奇异神灵,口张齿露,獠牙尖长,眉粗横行,两耳竖张,双目圆凸,呈静伏蹲立欲纵之势。虎背上静静地卧着一只小鸟,扬起脖颈,悠然自得,与身下那只凶猛大虫形成动与静、强与弱、大与小的鲜明对比,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鸟儿虽然渺小,却全然不惧猛虎之威严,宛若猛虎的驾驭者,颇有以柔克刚之哲学意味。这件青铜虎应是传说中“虎方”国的图腾之物。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青铜虎中体量最大者,可谓虎之王者。其外表透露出虎之威武、勇猛,内中则藏匿着诡谲、仙逸之神气,将虎的神性和虎的崇尚表现到极致。它是文物之奇珍,民族之瑰宝。

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3)

通高29.5厘米,横宽20.5厘米

元青花釉里红瓷仓为重檎庑殿顶楼阁式仿木结构建筑,面三间,中间开,次间较窄,深为三进,中间跨度较大,前后较小。有8柱,中间主柱粗,两边侧柱较细。主柱之间完全封闭;主柱与侧柱,侧柱间则完全低开。楼阁分为二层,楼面错落,中高侧低。侧楼约为主楼半高,大致平齐主楼地面。故整个建筑样式独特,似为二层,实为三层。二楼面上独立起柱子,并非底层柱子延续。因而二楼中部内收,实为三间一进,前后敝开,侧立面封闭。中横隔板,分为前后,板中镂花,四片细叶,状如十字,连珠修边。二层楼面前后装置档杆,框中加饰如意云头。

底层四周围以栏杆,每面中间均留通道开门,两侧对称布置。前后每侧为二栏相连,侧面每侧则一栏独立。立柱和栏杆串珠连成,柱杆间长方框内夹菱形连珠框,局部镂空通透。柱头莲花,前衬荷叶,杆中增饰如意云头。仓楼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飞檐、朱栋、雕栏,造型别致,华贵绚丽,充分体现了江南木构建筑的特色。元青花釉里红瓷仓综合青花、釉里红、红釉、青白釉装饰,且制作极为精湛,与与上器同出于一墓,有绝对纪年款识,且为墓葬用品,为研究元代制瓷工艺和社会民俗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

商代活环羽人玉佩饰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4)

通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三环通长4.6厘米

屈尊羽人活环玉佩饰”是叶腊石类质,色呈枣红。羽人造型,侧身屈臂蹲坐。粗眉,高勾鼻作喙状,嘴微张,半环大耳,头顶有扉棱状高冠,顶后部用掏雕的技法琢出三个相套的链环。双臂拳屈于胸前,微握拳,手指向内。膝弯曲上耸,脚底板与臀部齐平。腰背至臀部雕刻鳞片纹,两侧雕有羽翼,腿部雕出羽毛。此器躯干以圆雕为主,活链则运用镂空、掏雕技法。掏雕技术,最早出现于商晚期,有其一套专门工具,如勾铊、细尖头棒、钉铊、搜弓子等,将多余的玉料琢成形状、大小、粗细几乎同一,又灵活自如的三个环环相扣的活链。活链方便佩挂,用料奇妙,小料巧作大器。此器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活链玉器实物,它开启了两周玉佩活环技法的大门,为明清玉器活环长链流行之源头。

此文物造型神秘,形象生动,亦人亦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玉“羽人”。屈尊羽人活环玉佩饰”雕刻高超,三环相扣,是最早的活链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商代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yǎn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5)

通高105厘米,重78.5千克

甗,蒸煮器,由上部甑和下部鬲合成。甑中有箅,盛放食物,鬲内容水,器下烧火,蒸炊食物。它体形制巨大,其常见三足样式而采用四足,稳定性好,气势雄浑,有“甗王”之誉。它通高达一米以上,微形巨制,使之成为目前所知形制最大的青铜甗。此甗耳上立鹿,甑底以箅子与鬲相通。甑与鬲的外表各铸出四组兽面纹,每组均有突起的鼻子和双目。 整器一次浑铸成形,表现了青铜范铸工艺的杰出成就

该件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此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满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整器一次浑铸成形,表现了青铜范铸工艺的杰出成就。

商代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6)

高53.0厘米、角距38.5厘米,重4.1千克

中空扁体,两面对称,神人首形。头像面容神秘诡异,威严恐慑,半人半神,与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身份符合。顶上圆管可插羽冠,下部方銎能装木柄,上管圆、下宽方的造型和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相通,该造型设计有可能与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相合,其神情诡异威严,充满神秘性。这一形象应该同商周时期出土的其他青铜面具有相似的功能与性质,诸如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面具,是一种用于神灵崇拜的“偶像”或“神器”,具有神人合一的象征意蕴寓意神人贯通天地之功能,反映了商代南方独特的信仰崇拜。

元代青花松竹梅纹梅瓶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7)

高 17厘米,口径 5.7厘米,底径 5.8 厘米

外型为,瓷瓶敞口,凸唇,短束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内凹形矮圈足。青花呈色灰蓝色,施釉不到底,釉色青白泛灰。底部露有火石红。腹部上下有两道明显的接胎痕,腹部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是文人们常用的绘画题材,松树寓于君子镇定之态,竹子象征虚怀与率直,梅花表现坚强不屈的品德。整个画面疏密有致,构图丰满,运笔流畅,花色淡雅。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 有的带座,有的为八棱形。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专家评论此器物器形大,出土瓷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深厚

宋代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金虎:江西博物馆七大镇馆之宝(8)

高 5.5厘米,口径 14.8厘米,底径 3.8 厘米

此碗具有宋代斗笠碗的典型特征,敞口,斜弧壁,矮圈足。碗体满施黑釉,釉色近乎纯黑,口沿流釉薄处微赭,形成了有深浓浅淡的色阶差别,艺术效果别致。圈足及底露胎,胎呈深米黄色,胎质细腻略显粗松。

全部分装饰仅是碗内壁上贴的一张树叶,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树叶真实自然,画面简单朴素。色彩对比强烈,黑底黄花;装饰趣味浓郁,意趣盎然。制作简便易行,独具匠心;纹饰别具一格,自然雅致。充分反映了宋吉州窑高超的制瓷水平。此碗的装饰,采用的是宋代吉州窑独创的木叶纹。即将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树叶,半张、整叶,或二、三张等相迭成纹地贴在胎体上,再上釉后入窑烧成,树叶烧挥发后留下的痕迹就是木叶纹。同样以剪纸替代树叶,那就是剪纸贴花艺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