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育迟缓怎么提问题?语言发育迟缓训练方法-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怎么提问题?语言发育迟缓训练方法-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四)阶段4的训练采用声音等听觉刺激、用手触摸等触觉性刺激,促进患儿对事物的注视及随着活动的事物持续进行追视。患儿常对能活动同时又有声音的玩具有兴趣,如前后、上下、左右可活动的球、微型玩具车、不断旋转下降的玩具等。通过评定,确定患儿处于语言前阶段尚不能充分理解外界的刺激,训练时可以使用大量的感觉刺激。此阶段患儿可以学习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皮肤的痛、温、触、压等感觉。通过此种方法可使患儿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及追视训练
言语过程主要包括感知、理解和表达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婴幼儿言语功能的发育,主要是指这三方面能力发生、发展的过程。其中,言语感知是通过感觉刺激获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能力的首要内容,也是言语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婴儿最早获得的就是这种言语感知能力。言语理解是指将感知到的语言符号(声、形)转换为其所代表的事物(意)的过程,即揭示出语言信息意义的过程。言语表达是指个体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言语器官或其他部位的活动向别人传递信息的过程。
(一)阶段1的训练
通过评定,确定患儿处于语言前阶段尚不能充分理解外界的刺激,训练时可以使用大量的感觉刺激。此阶段患儿可以学习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皮肤的痛、温、触、压等感觉。通过此种方法可使患儿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及追视训练
采用声音等听觉刺激、用手触摸等触觉性刺激,促进患儿对事物的注视及随着活动的事物持续进行追视。患儿常对能活动同时又有声音的玩具有兴趣,如前后、上下、左右可活动的球、微型玩具车、不断旋转下降的玩具等。
(四)阶段4的训练
此阶段的患儿词汇量扩大,词汇的导人可以从最常接触的图片开始,进行词汇的理解训练。词汇一般分为11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量词、数词、副词、助词、介词、连词和叹词。正常两岁儿童词汇中各类词汇都已出现,其中以名词和动词占绝大多数。儿童掌握词离不开语境,名词、动词与语境联系最为直接。
1、词汇量扩大的顺序
①先掌握有具体的动作或形象作为依据的词,后掌握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词。虽然患儿掌握的名词最大,但在交往中却是动词使用最多,这都说明词汇的形象性和动作性的特点。
②先掌握重复机会多的词。如果一个词反复出现,这个词的语境依托就变得具体,患儿就容易掌握。
③先掌握患儿感兴趣的词。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的和感兴趣的日常事物、动物、食物、交通工具等开始。并扩大属于同一范畴的词汇,例如:动物和食物等,以促进范畴的内部分化;另一方面,患儿对词的形式即音响、节奏和韵律的兴趣,如单音重叠形容词:轻轻的、悄悄的、慢慢的、红红的等;加重叠词缀的形容词:红彤彤、冷冰冰、圆溜溜等;象声词:轰隆隆等。
④先掌握能满足各种需要的词,与患儿日常需要有关的词,也是常用词,其中大多数是实词。
2、词汇量扩大训练
(1)名词的分类训练:目的是对常用名词的同一范畴进行分类训练。如:把狗、象、猫混在一起,进行动物类别的训练不容易完成,可用各种不同的狗、猫、象的玩具和图片进行分类训练,以形成动物概念的分化(图5-1)。
(2)动词训练:适用于名词词汇最已扩大、可以理解分类的患儿。可用单词进行训练,从有手势语的幼儿词(咔嚓咔嚓、哗啦哗啦)和动词句的形式,导入动词的训练。不能只用图片来训练,也可以同时使用游戏的方法(图5-2)。
训练程序:
①模仿:做吃食物和切食物的动作,对应治疗师的操作,患儿作吃食物和切食物的操作。
②手势语的理解:“吃”,患儿模仿治疗师完成用手拿并且放入口中的手势符号;“切”,患儿完成用刀“切”食物的动作并促进手势符号的模仿。
③言语理解:训练患儿通过手势符号增加对动词的理解。
④表达:治疗师边操作边询问“我在干什么呀?",患儿能运用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回答治疗师的问题。
⑤自发的表达:治疗师和患儿互相交换位置,如果患儿能自发地发出命令,治疗师可执行命令作出相应动作。
(3)形容词训练:适用于可理解名词和多数动词、但两词句少的患儿,以图片和游戏为主。2岁儿童已能使用少量形容词,4.5岁后使用最增长较快,6.5岁儿童使用的形容词可达206个,从物体的特征到事件情境的描述(表5-9)。
训练程序:
①匹配:在患儿的面前呈现一张带有颜色的图片,治疗师出示同一颜色的图片,让患儿“把一样颜色的放在一起”。可以完成后,将两张不同颜色的图片并列呈现在患儿面前,治疗师出示与其中一张相同的图片,让患儿对照不同的颜色指示选择颜色,即匹配。
②选择:在患儿的面前出示一张红色的图片,放在桌上,下达指令“指红色”,然后让他用手指。从完全到部分辅助,帮助他完成,出现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奖励),直到能够独立完成。
③言语理解:加上一个绿色图片,可以先把绿色的图片,放在稍远的位置,逐渐接近,从完全到部分辅助,帮助完成,直到两张图片并排摆放也能指对。
④表达:治疗师出示图片,询问“什么颜色的图片?”,要求患儿用“红”、“绿”的言语符号回答。
⑤自发表达(执行命令课题):治疗师和患儿相互交换位置,当患儿发出命令时,治疗师出示红、绿的图片,患儿使用言语符号表达,治疗师作出对应的选择。
(4)介同训练:适用于理解形容间的患儿。需要掌握的介词主要包括:“在…之内” “在…之上”和“在…之下”。在患儿掌握这些介词后增加:“在…旁”、“在…前”和“在…后”等。
训练程序:
①首先,训练三个地点介词,“在…下面”、“在…上面”、“放…里”,可让患儿到桌子下面以增加兴趣。
②用道具(杯子和玩具小老鼠)演示“在…内”,患儿独立完成放在……内的动作,用此方法训练患儿学习所有介词,如把小老鼠放在杯子内。
③用立体东西开始学习平面物品,用接受性的语言要他“把…内”的东西给我,让其回答“在哪儿”。患儿获得介词的大致年龄见表5-10。
(5)代词训练:一般说来,大多数患儿运用代词都有问题,训练起来会很困难,因而要花 费大量时间患儿才能掌握。“识别身体部位”的训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与患儿坐对面说“摸我的眼睛”,强调“我的”,从完全到部分辅助,逐渐撤销辅助,反应正确予以强化(奖励),直至主动按任意顺序完成。当患儿可以掌握“你、我”时,下一步的训练目标为“他、她、他的和她的”,可与游戏相结合。
3、词句训练 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由词或词组根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句子的学习可以分为不完整句和完整句水平学习。
(1)词句分类:
①不完整句中的单词句,患儿在约满1岁时,讲出一个词可能表示一个句子的意思,如患儿说“鞋鞋”,可能是指“他的脚上穿了一双鞋”或“鞋子掉了”等。不完整句中的双词句或电报句,在说单词句的后期,约1.5岁患儿能说出由双词或三个词组合起来的句子,如“妈妈抱抱”。
②完整句,约1.5至2岁阶段,运用简单句、电报句的同时,完整句也得到了发展。句子发展的顺序大致是:不完整句→主→谓句、主→谓→宾句、主→谓→补句→主→谓→宾→宾→补句等,见表5一11。
(2)训练方法:从实物、镶嵌板、图片中选用训练构成句子和患儿感兴趣的用具;语言形式用声音、手势语、文字等。从两词句向三词句进行过渡,组成要素等逐步增加。要选用与句子水平的语言形式相结合的图片进行理解训练,逐步进行语法训练,从理解句子顺序向理解副词等其他词逐渐增加。句子水平的学习建立后.应进行以促进交流和文章水平理解与表达为目标的训练内容。
1)名词句(大小+事物/颜色+事物)训练:适用于可以理解人名、大小、颜色名称、事物名称等构成句子的要素,但词句中的一个指示内容和对应关系掌握困难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选择什么句型为主要内容,因训练对象而定,如对于名称理解差的患儿可以从“颜色+事物”句型开始等。可根据事物的大小、颜色等的特征,属性对比明显的事物、模型、镶嵌图片、图卡等,如:大的鞋、小的帽子。
训练程序:
a确定是否可以理解构成名词句的单词。
b.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镶嵌图卡并列出示,确认患儿是否可以理解词的属性,如:治疗师问“哪个是大的?” “哪个是小的?",让患儿选择相应的镶嵌图卡,患儿选择错时进行提示并确认正确项。大或小的两种事物的镶嵌图卡并列摆放,下一步确定是否可以理解事物的名称。
c.匹配:将镶嵌图卡的进行母卡与子卡分离,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图卡并列摆放,看示范图,然后选择相同的镶嵌图卡。
d,理解:并列摆放4张不同大小的帽子和鞋的镶嵌图卡,让患儿根据“大的帽子”,、“小的鞋”的指令选择应选的镶嵌图卡。选择后,看图卡进行反馈,大小理解错误时,在说口语同时增加体态语或在说大小时进行语气强调。注意事项:在进行两词句理解训练时,要确定患儿能选择出两个构成要素(即事物+属性),患儿听觉记忆能力在两单位以下时不能进行此项训练。
2)两词句(主语十谓语)训练:适用于可以理解人名和动词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两词句的训练方法,训练时“什么”、”谁”、”做什么”,等的询问与应答关系的训练要同时进行。
训练程序:
a.确认可以理解构成句子的单位项(动作/对象):图卡。把香蕉和苹果的图卡并排放在患儿面前“哪个是苹果?" “哪个是香蕉?”让其选择。
b.匹配:能够理解、读懂表示两词句的图,确认两张图卡是否相同。
c.理解:言语(动作+对象)+图卡,有四张选择项图卡,在不能正确选择图卡和不能取出动作和对象时,出示示范卡。
d.表达:图卡+言语,呈现图卡并问“这是在做什么?”患儿表达说出“动词+宾语”的两词句。在只有一个词正确表达的情况下,诱导患儿问“做什么(什么东西)?”,如还不能完成,治疗师教说两词句,促使其复述说出。
e.自发表达(交换位置):患儿用言语自发表达,治疗师选择图卡,治疗师和患儿在完成
d后交换相互位置,患儿看图说话,治疗师选择图卡,确认图卡与图卡是否吻合。除去第二套图卡,只进行自发的两词句表达。
3)三词句(主语+谓语+宾语):适用于可以理解两词句“主语+谓语”以及“谓语+宾语”的患儿。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三词句中的两词句(动作主语+动作)/(动作+对象)两方面的理解→能理解表示三词句的图卡→三词的理解→表达。训练方法基本与②相似。三词句的理解,可从1/4→1/8图片选择过渡,并注意图片的摆放顺序。
4、语法训练 主要进行可逆句训练。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表达。鼓励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已学习的句子,多看图片和图书,促进语法学习。
5、阅读训练 此阶段训练要选择适合患儿发育水平的图书,可以用儿童书本上的顺序引入,什么、谁、哪里、什么时候和为什么。
训练程序:
①对指示代词“这是什么”的提问,患儿开始时可以用单词进行回答,以后必须学会使用句子。
②对人称代词“谁”的提问,患儿开始能够准确回答“男孩”、“女孩”、“女人”、“男人”,最后准确使用爸爸,妈妈等来回答。
③对地点“在哪里”的提间,训练方法类似,如问“女孩在哪里”,回答:在公园。
④对时间“什么时候”的提问,治疗师应围绕明显的和患儿相关的时间阶段训练“什么时候”。⑤最后针对“为什么?因为…”的原因进行提问。以期患儿能够根据图片或图书内容主动进行表述,治疗师也可将此训练融人游戏中进行。
(五)阶段5的训练
此阶段的患儿主要学习组词成句的规则,能理解和自己说出被动句。
训练程序:
①治疗师出示大图“猫被熊猫追”,让患儿注意观察大图中被追的动物。
②治疗师将小图按“猫” “熊猫追”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让患儿注意主语的位里。
③患儿说出句子,治疗师可与患儿作相应的模仿动作或游戏来促进患儿对被动句的理解,反复训练,直至患儿能自己排列、理解、说出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