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十大危险的昆虫:它也是全球最善于伪装种类最多的昆虫
世界上十大危险的昆虫:它也是全球最善于伪装种类最多的昆虫总体而言,螳螂只借助隐蔽来保护自己。当受到直接威胁时,许多种螳螂都会高高立起,展开前肢和翅膀,这使得它们看上去个头更大,更具有威慑力。一些种类的螳螂在其尾翼和前肢的内表面还有明亮的惊吓色。如果骚扰继续,螳螂就可能用前肢或嘴猛夹对方或咬对方。作为威慑力的一部分,一些种类的螳螂还会通过腹部的气门排出空气,从而产生咄咄逼人的嘶嘶声。在夜间飞行时,有些种类的螳螂能探察蝙蝠的回声定位,当音频开始迅速增加——意味着蝙蝠越来越靠近时,螳螂会停止水平方向的飞行,开始螺旋飞行,最终安全降落到地面。与竹节虫一样,螳螂也有身体摇摆行为,即身体有节律地、重复地由一边摇到另一边。一种解释是,螳螂摇摆身体是为了模拟风中的植被,从而强化保护色。不过,这种重复摇摆通常被认为是螳螂通过相对运动来辨识背景中的目标,这种视觉机制在总体不太爱动的较简单动物中很常见,这让它们无需过多飞行或奔跑就能识别猎物或天敌。螳螂善于伪装,大多
世界上一共有大约2200种(也有说法是1800种)螳螂,
它们主要分布在温带及热带地区。有一种演化理论认为,螳螂是从原蟑螂进化出来的,这两者直到白垩纪时期才与共同的祖先分化开来,这个共同祖先可能是一种长着螳螂状前肢的掠食性蟑螂。但与其白蚁近亲一样,螳螂直到早第三纪(第三纪是指从6500万年前~26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才变得常见并丰富多样起来。
螳螂有两根尖利的前肢用来牢牢地抓住猎物。螳螂的第一胸环节即前胸,通常都细长、灵活,从而赋予前肢更大的活动幅度。与此同时,螳螂身体的其余部分则不怎么动。螳螂的头部非常灵活,一些螳螂的活动幅度接近300度,因此它们可以在无需移动身体其余部分的情况下拥有更宽的视觉,而螳螂的复眼本身就具有宽泛的双眼视野。由于螳螂捕猎依赖视觉,所以螳螂主要在白天活动,但许多种类的螳螂在夜间也会飞行。
螳螂是绝对的掠食性动物。昆虫是螳螂的主食,但一些大体形螳螂也掠食蜥蜴、蛙、鸟、蛇、鱼,甚至啮齿类。总之,只要猎物小到能让螳螂成功抓捕并吞下,它们就可能成为螳螂的盘中餐。已知大多数螳螂会互相猎食。绝大多数螳螂是伏击性杀手,等候猎物在不经意间自投罗网,然后以极快速度斩首猎物。不过,一些栖息在地面和树皮上的螳螂,也会以飞快的速度追杀猎物。
总体而言,螳螂只借助隐蔽来保护自己。当受到直接威胁时,许多种螳螂都会高高立起,展开前肢和翅膀,这使得它们看上去个头更大,更具有威慑力。一些种类的螳螂在其尾翼和前肢的内表面还有明亮的惊吓色。如果骚扰继续,螳螂就可能用前肢或嘴猛夹对方或咬对方。作为威慑力的一部分,一些种类的螳螂还会通过腹部的气门排出空气,从而产生咄咄逼人的嘶嘶声。在夜间飞行时,有些种类的螳螂能探察蝙蝠的回声定位,当音频开始迅速增加——意味着蝙蝠越来越靠近时,螳螂会停止水平方向的飞行,开始螺旋飞行,最终安全降落到地面。
与竹节虫一样,螳螂也有身体摇摆行为,即身体有节律地、重复地由一边摇到另一边。一种解释是,螳螂摇摆身体是为了模拟风中的植被,从而强化保护色。不过,这种重复摇摆通常被认为是螳螂通过相对运动来辨识背景中的目标,这种视觉机制在总体不太爱动的较简单动物中很常见,这让它们无需过多飞行或奔跑就能识别猎物或天敌。
螳螂善于伪装,大多数种类的螳螂都运用保护色与植物融为一体,这既是为了防御天敌,也是为了更有效地猎杀猎物。多种螳螂不仅与植物融为一色,而且直接模仿植物的形态,使自己看上去与新鲜树叶或枯叶、树枝、树皮、草叶、花朵甚至石头没什么两样。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种类的螳螂在发生森林大火的地区蜕皮后能化为黑色,从而与林火肆虐之后的场景融为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