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史倬聿:科学家是怎么知道我们是猿人变的呢?葛维奇作品史倬聿作品曹梓阳: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2)

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嘟嘟蛙!

很高兴在周三的晚上又和你们见面啦!上一周嘟嘟蛙向大家抛出了“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小朋友们脑洞大开,说出了很多自己的奇思妙想!

我们也了解到“女娲造人”的故事原来只是中国古人的一个美好想象,通过影像资料学习到了地球上人类的进化史,解开了我们很多疑惑!这周,嘟嘟蛙还收到了很多作品和留言,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你脑袋里的大问题!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3)

葛维奇作品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4)

史倬聿作品

曹梓阳:

科学家是怎么知道我们是猿人变的呢?

史倬聿:

动物园里的猩猩现在还能变成人吗?

胡睿哲:

为什么猩猩很笨,我们却很聪明?

嘟嘟蛙:

哎呀,问题太多啦!

嘟嘟蛙想说清楚这些问题可不简单!

它们包含了进化学、生物学、历史人文、科技等众多领域。

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博学多识的科学家回到地球的过去,找到答案!

叽里咕噜变变变!嘟嘟变身哲学家!今天的故事是《人从哪里来(下)》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5)

岳童睿:科学家很聪明啊!他想出来的。

曹梓阳:一定是有人告诉他的。

梁依可:爸爸总是说有问题找百度,应该是从百度上知道的。

曹佳妍:我在博物馆看到过,科学家是从土里找到了猿人的骨头和头骨,就像找到恐龙的化石一样,然后再研究出来的。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6)

- 亲子互动问题-

科学家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呢?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7)

杨铠我觉得是不能,我经常去动物园,从来没有看到过猩猩变成人。

顾甜:不可能,猩猩不会说话,如果变成人那也是个哑巴。

许雨萱:有可能,可能需要长一点的时间。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8)

梁昕宸:猩猩的胳膊很长,如果变成人,就有长长的胳膊,这样我拿东西就不要爬到桌子上了。

吴思成:猩猩变成人后还会有尾巴吧!太搞笑了。

叶昊铭:猩猩变成的人会像外星人一样奇怪吧!

杨铠会变成一个肌肉男,还会自己打自己。

王舒:猩猩应该会变成黑人,因为它太黑了。

嘟嘟蛙:科学家达尔文觉得在远古时代,由于环境恶劣,食物稀少,古代猿人需要自己劳动丰衣足食,从狩猎捕食到自取火种,从制作石器到建造屋舍,这才经过时间的推移,不断进化——从南方古猿到能人到直立人到智人,最后再到我们人类,适应环境生存。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9)

嘟嘟蛙:而现在自然条件不允许,现在的环境和远古时期不同,现代猿类不需要经常用脑来对抗恶劣的环境。它们甚至濒临灭绝,数量稀少。因为缺少了远古时期引发进化的各种条件,现代猿类很可能不会变成人类。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0)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1)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2)

邓博文:我不知道。

霍婉宁:因为我们爱学习。

陈晞彤:因为我们爱吃鱼,猿人、猩猩都爱吃香蕉,吃鱼变聪明。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3)

- 亲子互动问题-

人类是真的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吗?

哲学课堂小贴士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讲了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再到智人。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在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智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这就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大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在远古时期,环境恶劣,人们为了生存下去,积极思考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就越来越聪明。所以如果小朋友爱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小朋友们,当我们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后,你有什么想法?可以把它画下来或者请爸爸妈妈帮你录下来发给嘟嘟蛙,嘟嘟蛙很愿意和你一起分享。

活动参与方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上传作品,命名方式:作者姓名 联系方式 作品标题。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4)

温馨提示

绘画作品要求

年龄:3-15岁

内容:孩子的绘画作品 孩子对其作品解读

主题:与课程相关的任意主题或某一问题的回答

上传格式:电子档图片(jpg格式)

作品解读格式:视频(mp4、mov格式)、音频(wav、m4a 格式)文字(txt、doc格式)均可

◆ 材料、工具、画种、尺寸均不设限,解读记录视频、⾳频、文字均可

◆ 提交前请确认为原创,妥善保存作品原稿及视频原始档案,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参与活动巡展

视频拍摄要求

年龄:3-15岁

主题:与课程相关的任意主题拍摄作品

◆ 横屏拍摄,视频格式为MP4或MOV,请将素材清晰度设置成1080P

◆ 视频在上传过程中会被压缩,请留存好原件

◆ 请将视频文件上传至百度网盘,加密分享并发送链接和提取密码至邮箱:scpsem@163,并请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下期预告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几个月我们都沉浸在儿童哲学的世界中,探讨了许许多多不同方面的小问题。下周三,我们邀请到了《小脑袋里的大问题——儿童终身受益的价值观养成计划》课程板块的领衔专家——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来到我们的线上小课堂,他将为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指导如何在生活中与孩子们进行哲学对话与交流,带领家长们也能走进孩子们的哲学,探寻儿童世界的奥妙!

不要忘了哦!下周三晚七点,嘟嘟蛙和你不见不散哦,呱呱!

《小脑袋里的大问题》儿童终身受益的价值观养成计划

本计划由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前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共同打造,40期线上课程 互动将直击那些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发展好奇心,尝试解决问题与困难,有助于孩子“创新式思维”的培养。

课程分为儿童哲学课、儿童电影、儿童绘画三大板块,儿童哲学课由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领衔,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参与的儿童哲学核心课程通过“关注自我、健康生活、认识社会、亲近自然”四大板块核心主题课程,帮助3-6岁儿童及家长进行哲学启蒙,科学指导,建立终身受益的价值观;儿童绘画部分由南京师范大学边霞教授领衔,指导家长围绕课程主题进行思考与创作,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提升家庭整体的审美水平;儿童电影部分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席内容监制与制片人、资深纪录片导演、儿童电影教育项目发起人朱春光导演领衔。通过线上微课、线下专业指导的方式,围绕课程推进的主题,教会家长用镜头表达思考。亲子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分享,最终评出优秀作品。

数学解忧铺第42讲(宁姐137空中课堂小脑袋里的大问题第14讲)(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