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依托主题阅读模式)
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依托主题阅读模式)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NO.02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 画、注、批 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阅读怎样进行“批注式阅读”?
南充市顺庆实验小学 何维
2020年4月,我在工作室的带领下邂逅了主题阅读,专家的线上引领,我们的线下探讨、解惑、学习,让我收获满满。因刚教学过四上的批注单元,所以对主题阅读中的批注式阅读特别感兴趣,现将我初浅的学习进行分享。
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NO.01
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 画、注、批 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阅读
怎样进行“批注式阅读”?
NO.02
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阅读
“画”
“画”是批注式阅读的起步训练。就是用勾、线(单横线、双横线、波纹线)、圈、点等符号,将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趣点,找出来,标上特定的记号。这些画的符号,就是读者思维的轨迹。
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比较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筛选、分类、鉴别的过程。初学的儿童,常常不加区别地将整段整段的文字都画上单横线或波纹线,这说明,他们的区分和鉴别能力还不强。但是,他只要把自己画的和别人画的比一比,再想一想,就会从中悟出道理来。在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注”
“注”比“画”要求高一些,是“画”的发展。就是对不懂、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注音、注释。
片段一:
《新语文主题阅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单元导读:
“翠绿的山峦,逶迤的山道,溪水潺潺,炊烟袅袅,青青的麦子,金黄的水稻,蜂蝶翩翩起舞,鸟雀婉转啼叫,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市井的热闹,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汽车的聒噪。一颗悸动的心,跳出来,把这份美丽深情拥抱。”
课始,学生美读,师问:“导读写得美吗?”
生说:“感觉很美但是不知道到底哪美?”
为什么呢,原来导读中的一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生僻。如“逶迤,潺潺,喧嚣、聒噪、悸动”等。如果学生读了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不能“津津乐道”,阅读能力就不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提升,真是“暴殄天物”了。
老师马上让学生拿出“字典”来“铲除”这些“拦路虎”。学生行动起来,教室里忽而一片宁静,只听见翻字典的沙沙声,忽而一阵雀跃,那是获得的喜悦声。
片段二:
“老师,我听到一处错误。”一个女孩的声音。霎时,教室里静了下来。
“同学读《天籁》第六自然段,‘你如一尾,静憩于水藻间唼喋的小鱼。’喋(dié),这个字读错了,应该读“zhá”。
真是一石激起干层浪,对于这个“聪明女孩”提出的疑问,其他同学马上开始查字典求证。很快有了回应,一个同学说“没错,是念dié,喋喋不休,字典里有组词呢。”话音未落,另一个同学马上抢着解释道:“是错了,这是个多音字,读dié时,是指人说话啰晙,和“唼”组成词语唼喋( shà zhá)是形容鱼、鸟儿等吃东西的声音。”
于是,又是一片查字典的沙沙声。
聪明的老师,一直都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她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查不同版本的字典求证。于是我也进一步明白,这个场面,是老师长期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自主学习的必然结果。这是引领学生自学注释生字新词的一个生动课例。
胡适先生说:“读书不但要眼到、口到、心到,最重要的是手到。”手到的功夫很多,第一紧要的就是动手翻字典。”可见字典作为工具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这一项技能,能激发其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阅读
“批”
“批注式阅读”最难的是“批”。批的内容很广,大致有下面几个类型:
一是对内容的概括;
二是自己的联想和体会;
三是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等。
“冰冻三尺非ー日之寒。”同样,做批注也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儿童享受批注过程的快乐。在我前段时间的教学中,学生们开始写的批注流于肤浅,学习丰子恺的《白鹅》,一学生这样做批注:“这白鹅太可爱了!我很喜欢这白鹅!”我当众表扬了他:“你的批注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大家能不能想一想,作者用什么手法把白鹅描写得如此可爱?”意在引导学生们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批注的困难性降低,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最初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到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立意到布局谋篇,阅读的深度也就更进了一层。
片段三:陆恕老师的课例《草原》
生(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评):总起,点题。
生(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干里,而并不茫茫。
师(评):天空明朗,草原辽阔。
生(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録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评):小丘是绿色的,羊群是白色的,色彩鲜明;小丘是静止的,羊群是走动的,静中有动。
生(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评):两个“流”字,用得绝妙,由近及远,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
生(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评):写景抒情,景美情深。
生(读):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评):啊!牛和马都醉了,被这草原的美景陶醉了,所以静立不动,沉浸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之中了。
陆恕老师在学生的起步训练中,读中讲评,以读代讲真是画龙点睛。学生的朗读带出了教师的讲评,学生前面“画龙”,教师后面“点睛”。教师的“点晴”之语,就是示范性“批注”。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像打眉批那样,对其大意进行高度的概括,或对其精彩处加以点评,或对其内容加以点拨。学生如果在文章相应处记录下来,就是对文章该处的“眉批”。这种“以读带讲,读中讲评”的方式,既是高效的读,省去了繁琐的提问式讲解,又为学生学习批注作了示范和铺垫,让我受益良多。
学生们在批注式阅读中圏圈点点,勾勾画画,凝神静思的耕耘中,思维变得灵活起来,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批注式阅读十分注重学生预习时的自读、自悟、自感,这种训练节省了在课堂的思考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开放的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全班学生能够做到智慧共享。学生们会看书、也喜欢看书,并且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主题阅读如一缕温暖的春风吹进我的心中,如春雨滋润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将改变自身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努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END-
文稿:何维
编辑:凡文娟
审核:郭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