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2018年4月,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与敦煌研究院共同合作,仿制敦煌壁画乐器并进行延伸开发,以“活态”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敦煌古乐器“走”出壁画,走到大众身边。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往的研究缺陷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在以往研究和仿制的基础上,进行新一批敦煌壁画乐器的仿制,抢救性地记录下敦煌壁画乐器与敦煌乐舞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示敦煌壁画上古代乐器和敦煌乐舞文化的博大精深,显得尤为必要。前来参观的市民在雷公鼓前留影。敦煌壁画中“飞”出古乐器敦煌壁画乐器图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的敦煌文化艺术精华,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敦煌壁画上有4000多件乐器图像,反映了中国乐器发展最辉煌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的郑汝中先生、庄壮先生经过大量研究,仿制出一批壁画乐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赞誉。

雷公鼓、箜篌、长柄琵琶、花边阮……

近日,从敦煌壁画中“飞”出的25组敦煌古乐器亮相甘肃省艺术馆(省政府礼堂以西),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其中不乏出自莫高窟112窟《观无量寿经变》、蜚声中外的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手中的那把“方头琵琶”,着实让人大饱眼福。

据悉,去年9月,这批敦煌古乐器亮相第三届敦煌文博会,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日前,作为“千年敦煌·匠心演绎”俄罗斯画家画敦煌系列油画与敦煌壁画复原古乐器展的重要部分,其中25组敦煌古乐器精品首次面向广大兰州市民展出。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1)

前来参观的市民在雷公鼓前留影。

敦煌壁画中“飞”出古乐器

敦煌壁画乐器图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的敦煌文化艺术精华,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敦煌壁画上有4000多件乐器图像,反映了中国乐器发展最辉煌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的郑汝中先生、庄壮先生经过大量研究,仿制出一批壁画乐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赞誉。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2)

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往的研究缺陷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在以往研究和仿制的基础上,进行新一批敦煌壁画乐器的仿制,抢救性地记录下敦煌壁画乐器与敦煌乐舞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示敦煌壁画上古代乐器和敦煌乐舞文化的博大精深,显得尤为必要。

2018年4月,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与敦煌研究院共同合作,仿制敦煌壁画乐器并进行延伸开发,以“活态”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敦煌古乐器“走”出壁画,走到大众身边。

在86岁高龄的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汝中先生的设计指导下,按照敦煌壁画乐器图形制作成能够演奏的乐器实物,共制作了弹拨、拉弦、打击、吹奏四大类乐器,97种,245件(2套)。复原工作邀请上海、扬州、苏州、北京、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族乐器制作大师共同承担。这些复原乐器形态多样、工艺复杂,仅琵琶就有棒形、曲项、方头、长柄等多种形制。

敦煌研究院的画师在这些乐器上精心绘制了乐器出处的壁画图案,使乐器在奏出美妙音乐的同时,成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25组敦煌古乐器吸引市民争睹

去年9月,首批仿制的245件(套)敦煌古乐器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大放异彩。如今兰州市民也有眼福了,此次在甘肃省艺术馆展出的25组敦煌古乐器均为其中的精品,众多市民冒着寒冷纷至沓来,不少家长还专门带着孩子前来,让孩子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的灿烂辉煌。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展览自1月4日开幕以来,已有万余市民前来一睹为快。

此次“千年敦煌·匠心演绎”俄罗斯画家画敦煌系列油画与敦煌壁画复原古乐器展,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甘肃省文联、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联合承办。

同时展出的还包括“俄罗斯画家画敦煌”项目,此次展出的百幅油画作品,均为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18位一流水平的当代油画艺术家,在敦煌采风后创作完成,画家们用当代西方油画艺术理念、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重新诠释古老的莫高窟壁画艺术。

这些作品中有对壁画的临摹,也有敦煌人文景观的描绘,既最大限度地运用油画艺术语言和技法,又不脱离敦煌壁画基本内容,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创作风格,如有的作品在临摹经变画中的人物形象时,带有西方人高鼻梁、深眼窝的特征,令人耳目一新。

记者在艺术馆看到,展厅中同时展出的还有结合展览开发推出的纪念邮票、摆件、书签、微型油画等文创产品,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获得“把展览带回家”的绝佳体验。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9日,

为了让更多读者一睹为快,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先带你看看这些“久藏深闺无人识”的敦煌古乐器吧!

↓↓↓

方头琵琶: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3)

琵琶是莫高窟中绘制数量最多的乐器,有700多件。方头琵琶,出自莫高窟112窟《观无量寿经变》,此图中间舞者举起琵琶反背在身后,这便是著名的“反弹琵琶”。甘肃文化名片、舞剧《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舞姿就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 112 窟,而“英娘”手中的琵琶也是出于此。

花边阮: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4)

敦煌壁画中留下了大量阮的身影,有的琴体形似花瓣,称之为花边阮。莫高窟220窟的伎乐菩萨弹奏的便是花边阮。

排箫: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5)

排箫是壁画中的常见乐器,在飞天伎乐、天宫伎乐、不鼓自鸣乐及大型经变乐中都有出现,且大小不同、形制各异。此次根据壁画复原了弧形、弓形、直形三种排箫。

阮咸: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6)

阮咸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种以人名而命名的乐器。阮咸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精通音律,还会作曲,后来人们把他发明的这种乐器称为阮咸。

弯琴: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7)

弯琴为古代画师想象的乐器,它在结构上无法将弦按到品柱,不符合发声原理,因而不能用于演奏。此弯琴出自莫高窟465窟,画师们在弯琴上绘制的图案正是465窟的伎乐菩萨。

雷公鼓: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8)

莫高窟329窟中,若干小鼓环为圆圈,雷公居中,手脚并用,鼓声隆隆。这种鼓被定名为雷公鼓。

箜篌:

敦煌最稀奇的乐器(这次就在家门口)(9)

箜篌在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最初为三角形,传入东方称为箜篌,传入西方称为Harp,翻译为竖琴。箜篌在盛唐时达到高峰,后逐渐衰落,十四世纪后逐渐消失,只能在壁画或浮雕中看到图形。此次复原,既制作了敦煌壁画上出现的古老箜篌,也制作了现代双排箜篌,呈现这件乐器的发展脉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