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阿瑾的故事(李铮阿珍的故事)
阿珍阿瑾的故事(李铮阿珍的故事)她的外公和外婆也是卖猪仔一起来到了马来西亚,经过多年的打拼奋斗日子过得还可以。1942年日军侵入马来西亚,击溃了英国殖民政府,日本人统治马来西亚三年多。在这期间,马来西亚华人成立了马来西亚共产党,马来西亚国民党和抗日义勇军,并积极为大陆的抗战募捐。阿珍说:那时的马来华人一天挣四个钱有三个都会捐给大陆抗日。 阿珍的外公和外婆下南洋,远没有她爷爷奶奶那么好的运气。两位老人饱受心灵无尽思念的煎熬,大半生充满着心酸和遗憾, 大巴里很安静,大家静静地听阿珍讲:下南洋都是被生活所迫的贫苦穷人,也叫卖猪仔。卖猪仔是帮会组织人贩子控制的苦力贸易。当时,人贩子给家里点儿钱,阿珍的爷爷就跟着人贩子上了船,被关进了船舱的最底层。船舱的底层是没在海水里边没有窗户的,舱门紧闭,在狭小的空间里人挨人的紧紧挤靠在一起。这些被卖的苦力吃喝拉撒全在仓里,有的人晕船控制不住的呕吐,就这样在海上漂泊半个多月。猪仔们在船上受着
阿珍的故事
李 铮
阿珍,是我去马来西亚旅游的导游。自我介绍她是他们家到马来西亚的第四代华人。今年48岁的阿珍是四个孩子的母亲,齐耳短发面庞白净体态略胖,敦厚和善亲切,看着更有中国传统女性的风格。马来西亚是个美丽的热带国度,首都吉隆坡,马六甲市很漂亮,波德申,云顶高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些固然是美好的使我不能忘怀。但是几天来深深打动我的是阿珍家的故事。
阿珍家第一代到马来西亚谋生的是她远房本家曾祖父,清朝末年去的马来西亚,在锡矿当矿工。她这位曾祖父具有华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又精明能干在马来西亚站住了脚。她的本家曾祖父就给民不聊生的家乡写信,告诉大家马来西亚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种子洒在地上就能收获。就这样,在曾祖父的蛊惑下他的祖父在民国初期离开故土广东惠州下了南洋。
大巴里很安静,大家静静地听阿珍讲:下南洋都是被生活所迫的贫苦穷人,也叫卖猪仔。卖猪仔是帮会组织人贩子控制的苦力贸易。当时,人贩子给家里点儿钱,阿珍的爷爷就跟着人贩子上了船,被关进了船舱的最底层。船舱的底层是没在海水里边没有窗户的,舱门紧闭,在狭小的空间里人挨人的紧紧挤靠在一起。这些被卖的苦力吃喝拉撒全在仓里,有的人晕船控制不住的呕吐,就这样在海上漂泊半个多月。猪仔们在船上受着非人的待遇,恶劣的空气,猪食一般的饭食,短缺的淡水,很多劳工难以坚持到南洋就葬身鱼腹了。有些身体不好生了病,人贩子害怕传染给别人,就会被拉出去扔进海里。所以,下南洋是华人的一部血泪史。几百年来,华人下南洋要带三件东西:菜籽,撅头和棺材,棺材是装在心里边的。凡是下南洋的华人都是做好了客死异乡的心理准备。华人下南洋的艰辛经历,生活的不易和对母国拳拳的爱恋之心深深打动着我。
你被贩卖到马来西亚的华人经过人贩子筛选,把身强力壮的卖到锡矿,把体弱瘦小的卖给橡胶园。她爷爷去了她曾祖父所在的锡矿,由于受到他曾祖父关照安排了比较好的工作,在食堂做饭。
她爷爷在锡矿干了七八年,有点积蓄回了趟老家,在老家盖了房子还娶了她的奶奶,并带回了马来西亚。后来,有了她的爸爸。父子经过几十年奋斗,再后来他爸爸还有了一个小小的橡胶园。阿珍告诉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比现在好,那时她爸爸就已经开奔驰车。由于近三十多年马来西亚没有进步,不进则退,所以就落后了。
阿珍的外公和外婆下南洋,远没有她爷爷奶奶那么好的运气。两位老人饱受心灵无尽思念的煎熬,大半生充满着心酸和遗憾,
她的外公和外婆也是卖猪仔一起来到了马来西亚,经过多年的打拼奋斗日子过得还可以。1942年日军侵入马来西亚,击溃了英国殖民政府,日本人统治马来西亚三年多。在这期间,马来西亚华人成立了马来西亚共产党,马来西亚国民党和抗日义勇军,并积极为大陆的抗战募捐。阿珍说:那时的马来华人一天挣四个钱有三个都会捐给大陆抗日。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表彰华侨的抗日功绩,在马六甲的三宝庙边上修建了一个纪念碑。碑上书写“忠贞足式”落款为蒋中正。日本人投降后,跑回英国的殖民者又回来接管了马来西亚。那时华人是马来西亚人数最多的民族,英国人为了推行他们的殖民统治,首先是解除了华人的部队武装。为降服华人,英国人软硬兼施一面奖励抗日有功的华人,一面搜捕马共和抗日义勇军,很多华人被杀,还有的被遣返回大陆。她外公因抗战时捐钱,被认定是马共被遣返回了中国。
阿珍的外公被遣送回大陆时,她外婆肚子里正怀着她的小姨。她说,外婆想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外公就会回来接他们,但是她望穿双眼也没有把外公盼来。外婆非常不容易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外婆不认字,为给外公写信以前都是花钱找人代写寄回家乡广州三元里。妈妈是长女,后来结婚有了四个儿女。阿珍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就开始为外婆写信。外婆说着她写着。小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心,外婆说的好多她都没写上。有的是字不会写,有的是句子写不到一起,就胡乱一写给外婆交差。基本上每次都是那么几句话:“家里很好你放心,你要多保重身体,你什么时候回来?”阿珍说有时贪玩让外婆找哥哥姐姐写,外婆说他们写的字像鬼画符,就阿珍字写的工整。完了外婆给她个鸡腿作为回报。但是,外婆的信发出后都是石沉大海从来没有收到回复,她还是坚持让我写。说到这里我看阿珍的眼圈红了,我的鼻子也酸酸的。阿珍说,她后来做了导游,二十多年前到马来西亚旅游的中国客人不多,她很少能带到中国团,偶然遇到中国团还不一定来自广东。有一次工作关系她到中国青岛出差,向同胞说起外公,有人说你可以去海南岛找找。由于公务在身没顾上去海南岛。阿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外婆,又勾起了外婆思念外公的火焰,要阿珍领她到海南岛找外公。
随着国内赴马来西亚旅游的人逐渐多起来,阿珍接触中国人的机会也多了,就常常向中国游客打听外公的消息。只是从来没有遇到过海南岛来的旅游团。有一次,单位领导告诉她海南岛来一个旅游团,她高兴地多方打听找到了这个团的领队,说起外婆思念了几十年的外公。令她吃惊的是,说了外公的名字童亮,这个领队居然知道。而且不但知道外公在海南兴隆的一个农场,还知道外公几十年来依然独身,认了一个干儿子。阿珍把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外婆,并且通过大陆来的领队很快联系上了外公。当时外公年事已高,还因为其它原因,没有能力这么远的漂洋过海了。阿珍的妈妈联系阿珍的姨姨舅舅想带上外婆到海南岛看望外公,可是舅舅因为工作原因,姨姨要照看孙子就把回大陆看外公的事一拖再拖。逢年过节时给外公寄些钱表示孝心。阿珍说,有一次去给外公寄钱,外婆说:“不要给他寄了,其实年轻时他对我也不是那么好,还打过我呢”。阿珍苦笑的说着,我看出了那没说透的意思。外婆知道这辈子无缘再和外公见面了,她是在调试自己的心理,用这种方式自我宽心来释放怀念一生的情感。没过多久外婆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是张白纸没有一个字。外婆问大家怎麽回事,是不是把信装错了?阿珍赶紧写了封回信问,外公的干儿子来信说:老人家去世了。就在那一年外婆也离开了。阿珍很疑惑的说:“外婆写了大半辈子的信不知道有没人转给阿公?也不知道阿公回大陆为什么不给他们写信?更不明白的是,外公的家乡是广州三元里,却被遣送回了海南岛。”她少许沉默说“好像大陆共产党也不相信阿公,怀疑他是被派回来的特务吧。”
阿珍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华人,听她说起老家惠州,广州三元里满脸都流露出深深的归属感。我告诉阿珍带着妈妈到海南岛坐高铁环岛游,去阿公以前待过的地方看看,现在海南岛很漂亮。阿珍说:两年前妈妈也去世了。她告诉我们她妈妈到死都耿耿于怀的是:“我们是在马来西亚的中国人,江青把我们改称了华侨。”我不知道阿珍的妈妈听谁说的是江青把他们由中国人变成了华侨。阿珍说妈妈看电视只看中国大陆的频道,不允许别人调台。中国的领导人,还有歌星影视明星她都能叫上名字。每年春节,妈妈在电视前就等着看电视里国家领导给全球华人拜年,看到这里老人家很高兴,就会站起来鼓掌。2008年中国有两件大事,都牵动了她妈妈的心。一件是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她正上班妈妈打电话叫她回去,让开车拉她去《南洋商报》为汶川捐款。阿珍问妈妈你要捐多少钱,我替你去捐就好啦。妈妈不同意一定要阿珍开车拉她去现场,硬是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捐了五百马币。第二件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每当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升国旗时,她妈妈就会很激动的站起来跟着音乐唱国歌。
华人下南洋最早的有几百年历史,为了讨生活他们已经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为马来西亚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华人在马来西亚是二等国民。即便如此,为保持血脉的纯正华人很少和其他种族的人联姻,他们在异域不屈不挠传承着中华文化,依然守住华人的根。他们以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回来已多日,阿珍的故事还在我的心里回味着。
(本文作者)
责任编辑:顾太健《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