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方最能体现肇庆特色(什么是肇庆之美)
哪个地方最能体现肇庆特色(什么是肇庆之美)△古城墙边紫玉兰盛放。叶咏欣 摄暖风催得春花开,而旅游振兴的东风则让古城墙在保留历史原味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高要区文明塔 吴勇强 摄肇庆古建筑——亮丽的城市名片时值春日,万物萌发。城墙脚下,紫玉兰迎着春风开满枝头;城墙之上,或结伴或独行的游人来来往往。
登古城墙,凭栏伫立,古时的市井喧嚣与现代的车流呼啸交织传入耳膜;行于梅庵,俯仰之间,千年前的玄妙禅意随梅香袅袅而来……在肇庆,随时能获得沉浸式的返古体验。
△梅庵是岭南地区珍稀的千年木构建筑,始建于宋代,是为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此插梅而建。吴勇强 摄
肇庆,岭南名郡,吉庆之州,广府文化、宋文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等在这里荟萃,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古建筑。城市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根脉的古建筑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留一方天地?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建筑也是一样。
推动保护与开发融合发展,激活古建筑的内在生命力,是肇庆写出的答卷。越来越多的肇庆古建筑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要区文明塔 吴勇强 摄
肇庆古建筑——亮丽的城市名片
时值春日,万物萌发。城墙脚下,紫玉兰迎着春风开满枝头;城墙之上,或结伴或独行的游人来来往往。
暖风催得春花开,而旅游振兴的东风则让古城墙在保留历史原味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古城墙边紫玉兰盛放。叶咏欣 摄
“早上买完菜就来这里走一走,看看风景。”何阿姨住在古城墙附近,登城墙散步已成为她退休后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位老肇庆,她亲眼见证了古城墙的蜕变:“以前城墙上面杂草丛生,环境卫生也差。近几年经过修缮,城墙焕然一新,人气也旺了起来!这两天我就看到有两辆旅游大巴载着游客过来玩,非常热闹!”
△古城墙上的游人。叶咏欣 摄
变化背后,是一个具备远见卓识的项目——府城保护与复兴。
端州是肇庆主城区,同时也是老城区,拥有众多府城文化遗迹。如何在城市建设和文化遗迹保护之间找到平衡?风物长宜放眼量,肇庆给出的答案是“府城保护与复兴”,让府城融入城市建设。为此,肇庆多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调研,为府城保护与复兴把脉开方。
△丽谯楼 莫建红 摄 来源 星球研究所
2016年10月,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正式拉开施工序幕。
实施过程中,肇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用微改造、微治理的方式,以“绣花”功夫推进府城保护与复兴, 力求盘活文化遗产。
明珠蒙尘终有时。随着项目推进,古城墙的历史尘埃被一点点拂去。一块块城砖,印刻着古城墙的修缮历程:古城墙依附的房屋被清理,古城墙本体展露;去年7月,古城墙恢复全线连通;同年10月,背靠古城墙的府城遗址公园经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
△古城墙 聂伟健 摄
漫步府城,一边,绵延矗立的城墙古朴雄伟;一边,闹市街道的车流奔腾不息,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古韵与时尚交织并存,这和肇庆的城市气质完美契合。因此,古城墙也屹立成许多人心目中的肇庆城市地标和城市名片。
如今,古城墙是人们镜头下名符其实的宠儿,常有摄影爱好者到古城墙采风取景,也有许多市民游客在此流连忘返,选择以它为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
△市民在古城墙边拍照留念。叶咏欣 摄
“周末的时候可有不少年轻人咧!有的还会拍视频传到抖音这些社交平台上。”何阿姨说,近两年时不时可以见到穿着汉服、精心打扮的年轻人到古城墙游玩。
谈及古城墙,何阿姨难掩自豪:“有亲戚朋友来肇庆,我首先就推荐七星岩和古城墙!一个代表着肇庆的好山好水,一个代表着肇庆的悠久历史!”
△梁亮 摄
日出朝气升,万家灯火起,古城墙的修缮保护还在继续,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正向未来走去。
肇庆古建筑——城市记忆的收纳盒
天章表里,风采名楼。在端州区正西路街边的一片普通民居中,有一栋以碧绿色琉璃瓦为顶的民国风格老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端州区博物馆。它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翕庐改建而成,原为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余汉谋胞兄余骏谋的故居。
从昔目豪华民宅到市图书馆翕庐分馆,再到今天的端州区博物馆,翕庐走过了一段崎岖之路。
△叶咏欣 摄
翕庐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中华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是端州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民国时期宅院。
2003年,翕庐被列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得知这个消息后,余氏后人决定把房子捐赠给肇庆市人民政府。2005年,市政府将肇庆市图书馆筹建处设在翕庐,并将其作为肇庆市图书馆临时馆舍正式对外开放服务。2012年,位于信安大道的肇庆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后,翕庐成为肇庆市图书馆分馆。
“改建为图书馆前,周边居民对翕庐更多的是‘远观’。”端州区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文菱介绍,在图书馆时期,翕庐开放了一部分作为阅览室使用,但是市民对建筑本身还是知之甚少。
△翟舒婷 摄
2020年12月,翕庐迎来了一个重要转变——被改建为端州区博物馆正式开馆。“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在了翕庐的建筑特色上,而不是把它视为一个普通的公共场所。曾经有游客说,自己以前都不知翕庐还有个后花园。”
△龙眼树掩映中的翕庐 叶咏欣 摄
改建并不简单。这个过程倾注着肇庆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血。
翕庐坐落在一片民居之中,建筑结构和装潢都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原始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且保存完好,具备改建的基础条件。这与端州在市民家门口建设文化聚集地以展示本地历史文化的需求一拍即合。
△翟舒婷 摄
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公众的参观体验,是改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翕庐是老建筑,每个房间的用途、哪些区域适合对外开放都是经过认真考量的,这关系到市民游客的参观感受和安全。”
由于翕庐面积有限,展品摆放的空间也受到了限制。“考虑到房子的承重,馆里放置的展柜相对较少。”文菱介绍:“为保护文物,我们没有对建筑墙面进行打钉、挂墙,而是在房屋内新搭建了一个钢筋结构,在这上面放置图文展品。此外,我们还将空调外机设在建筑外墙边的地面上,为此,在空调管道的铺设上也花了不少心思。”这些方法既使得建筑墙体免受破坏,也保证了建筑外立面的观赏性。
△翕庐外墙 叶咏欣 摄
如今,作为端州区博物馆的翕庐依旧典雅堂皇、气宇非凡。不同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天的翕庐有了新的使命,它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人来人往。
目前,翕庐的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文菱介绍,“外地游客主要是为名人故居而来,对建筑更感兴趣。而本地游客则更愿意了解端州历史文化。”
△叶咏欣 摄
看到翕庐变成博物馆,市民喻先生深有感慨,他说自己在端州住了十几年,对于翕庐却可以算是孤陋寡闻:“打算空闲时带小朋友来参观一下。我觉得作为一个肇庆人,多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菱表示,“翕庐和古城墙、丽谯楼等都是端州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游客通过翕庐这个窗口对端州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肇庆古建筑——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除了在城区,古建筑在乡村同样大有可为。凭着各具特色的古建筑,不少肇庆村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封开汶塘古村的镬耳屋,是广府文化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谢厚灿 摄 来源 星球研究所
走进高要区回龙镇澄湖村,一股清幽古朴的意境扑面而来。该村建于元末明初,距今有近800年的历史。古村落在肇庆不在少数,而澄湖村的与众不同则体现在它保存完好的小洋楼、碉楼和古巷。至今,村内仍保留完整的石板路约2公里,门楼22个,各类不同风格的碉楼10座,中西合璧的洋楼47座。
在村内古巷穿行,一路可见青砖黛瓦,错落有致,宗祠门楼,鳞次栉比。村内有水塘,水波清澈,不负“澄湖”之名。风过处吹皱一池倒影,也送来亲切的乡音:水边的繁茂大树下,常有老人家在此闲话家常。提到澄湖村的历史,这里大多数村民都能给你“讲段古”。
△澄湖村 李一双 摄
沿着石板路深深浅浅的印记继续前行,登上村内最为豪华气派的邓甲楼俯瞰全村,可以发现该村建筑物明显分成新旧两部分,新建的房屋绕古村而建,而古村则环塘而建。
村民对古屋的看重,从这个建筑布局中就可见一斑。
△澄湖村邓甲楼屋顶 李一双 摄
做了十几年村干部的老党员苏巨华介绍,对于老一辈留下来的古屋,当居住空间不够时,村民们宁愿在外面置业,也不愿意拆旧建新。
澄湖村宗族文化传承观念深厚。每一代村民都十分注重对古屋的修复和保护,坚持“修旧如旧”,力求保留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村委会也经常召集各姓族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如果发现年久失修的情况,就及时进行维修。
△澄湖村邓氏宗祠 李一双 摄
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借乡村振兴的契机,澄湖村开始把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保护、修缮、开发并重,致力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实现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澄湖村重点完善村内道路、绿化工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公厕等基础设施。苏巨华介绍,村委会十分注重古村发展,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方面加大力度整治,希望吸引更多游客到澄湖旅游,借助人流拉动澄湖村特色产业发展。
水到渠成,风来帆速。2020年,澄湖村与包括黎槎、赤水塘在内的肇庆高要宋隆名村(镇)历史文化体验游径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这个宁静的村落正为更多人所知晓,“澄湖”正被写入更多人的旅行计划中。
△澄湖村 黄珀恒 摄 来源 星球研究所
与澄湖村一样,肇庆越来越多的镇街、村庄意识到: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是发展乡村旅游、撬动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古建筑成为乡村振兴蓝图中的重要一笔。
如怀集县大岗镇近年来就不断挖掘地方本土文化资源,把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纳入美丽圩镇规划重点内容,推动地方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
△工作组在大岗镇调研古建筑。图源 文明怀集
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
活化利用古建筑资源,
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
古建筑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城墙上,五湖四海的游人络绎不绝;
翕庐中,四季常青的果树迎来送往;
古村里,碧绿澄澈的水波继续流淌;
一个又一个的日升日落里,
肇庆历史文化根脉在传承延续……
部分资料来源:《人文肇庆》 高要发布 文明怀集
记 者、编 辑 :叶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