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图中人物面朝右方站立。画面上右面最前一人穿男装,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衫,双手横持一根结有彩带的横杆,似为乐队指挥,其身前有两位躬身曲膝,双手前伸,或做伴舞姿态的矮人。彩绘散乐图浮雕,千年前的“女子乐队”,图中伎乐人物丰满圆润,表情生动,颇有盛唐遗风。一千多年以前,出现了以女子为主的“乐队”。而展露千年前女子乐队神秘风采的,不是文人墨客的名作,也不是历史学家的记录,而是一块很特别的文物——彩绘散乐图浮雕。浮雕中的大唐“乐队”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中央民族乐团复刻了彩绘散乐图浮雕,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彩绘散乐图浮雕

唐代“女子十二乐坊”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1)

五音十二律,宫商角徵羽。时光的沉淀中,经典流传的民族乐器会奏出怎样的美妙之音呢?

一千多年以前,出现了以女子为主的“乐队”。而展露千年前女子乐队神秘风采的,不是文人墨客的名作,也不是历史学家的记录,而是一块很特别的文物——彩绘散乐图浮雕。

浮雕中的大唐“乐队”

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中央民族乐团复刻了彩绘散乐图浮雕,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2)

彩绘散乐图浮雕,千年前的“女子乐队”,图中伎乐人物丰满圆润,表情生动,颇有盛唐遗风。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3)

图中人物面朝右方站立。画面上右面最前一人穿男装,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衫,双手横持一根结有彩带的横杆,似为乐队指挥,其身前有两位躬身曲膝,双手前伸,或做伴舞姿态的矮人。

采用浮雕形式,以汉白玉石精雕细刻而成,唯美华彩,表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

浮 雕 出 处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4)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发现了一处墓葬,墓葬的主人王处直是五代时期的节度使,生前在河北做官。他的墓葬规制和壁画内容都沿袭了唐代晚期都城长安葬制。这个墓穴一经发现,两幅汉白玉石浮雕就吸引了考古学者和美术史研究者的目光。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5)

嵌于墓室西壁南部下方的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表现的是五代时期乐器表演的场面。图中有人物15人,前后排成两队,如痴如醉地演奏着,充满动感。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6)

识别二维码邂逅“女子乐队”↑↑

在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馆里,彩绘散乐浮雕里的这十几名乐伎的体态、服饰、发式、妆容,皆有“晚唐遗风”。河北博物院社教部葛思博指着浮雕说,所有女性形象,无一不是脸庞圆润,表情生动,气度雍容,姿态优美,带有鲜明的大唐风韵,千年妙音呼之欲出。在以胖为美的唐五代时期,这12位美女绝对属于微胖界的代表。面容圆润,体态丰膄,腰肢轻斜,衣带飘飘,那专注又妩媚的神情,动人的神态,被雕刻艺人刻画得出神入化。

石 雕 工 艺

唐朝乐队最经典的十首(自大唐而来的女子乐队)(7)

白石彩绘散乐浮雕充分展示了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雕刻艺人不但能雕,而且能绘,这块彩绘散乐浮雕弥足珍贵,美仑美奂,堪称国宝。

曲阳石雕在汉代就已崭露头角。当时,西羊平一带即有石工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诸物。满城汉墓出土的5件汉白玉男女俑,是迄今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曲阳石雕作品。

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大师卢进桥、甄彦苍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 曲阳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两千多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当代曲阳雕刻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时光流转,时隔千年,依然能从浮雕女子的一颦一笑中看到古代匠人的用心。静止无声的乐器,也似乎在发声,诉说着中国民族音乐不老的传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