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颐和园旅游诗词(抚康往事之周嘉志西湖记游诗)

颐和园旅游诗词(抚康往事之周嘉志西湖记游诗)一声汽笛到馀杭,据周氏云:“民国25年4月1日,约同学10人,离无锡,到杭州,游西湖,先后共七天。所有西湖名胜古迹,均一一浏览”。又云:“七时十分到杭 时已入夜,万家灯火,点点争光,下榻于湖滨旅馆,到梅园餐馆晚膳,后咏一绝”云:周氏于民国22年(1933)考进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就读。赋性爱好文学,在国专期间和毕业后任教于北流、鬱林、博白和梧州等地中学的13年中,孜孜不倦,埋头读书写作,先后著成《三思室诗稿初集》和《三思室诗稿续集》。抗日战争期间又撰写了一部《抗战民歌唱和集》和《抗战话剧四十幕》等9种著作(注一)。可惜周氏这些著作,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之后,民间已少有留存。现在只能访寻得《西湖游记》1卷,算是目前仅存的孤本了。周氏的《西湖游记》,写于民国25年(1936)5月,至1948年始交由广州惠爱西路印刷工业合作社排印出版。为16开本,共32页,全书内文40节,约34000 多字,附有

编者按:周嘉志是抗日时期鬱林的诗歌创作家。为更多朋友们了解这位蒲塘优秀的诗歌创作家,我们继续推送由陈衍英先生写于1989的文章《周嘉志西湖记游诗》。陈衍英解放前曾任蒲塘中学国文教员、后任鬱林日报社长、1947年出任鬱林县文献采编。

前文请看:蒲塘往事之抗日时期诗歌创作家周嘉志(石槐村木头冲人)

————

周嘉志是玉林市蒲塘镇石槐村木头冲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殁于民国38年(1949)6月,享年42岁。

周氏于民国22年(1933)考进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就读。赋性爱好文学,在国专期间和毕业后任教于北流、鬱林、博白和梧州等地中学的13年中,孜孜不倦,埋头读书写作,先后著成《三思室诗稿初集》和《三思室诗稿续集》。抗日战争期间又撰写了一部《抗战民歌唱和集》和《抗战话剧四十幕》等9种著作(注一)。可惜周氏这些著作,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之后,民间已少有留存。现在只能访寻得《西湖游记》1卷,算是目前仅存的孤本了。

周氏的《西湖游记》,写于民国25年(1936)5月,至1948年始交由广州惠爱西路印刷工业合作社排印出版。为16开本,共32页,全书内文40节,约34000 多字,附有西湖风景、名胜、古迹照片16幅,写景抒怀的七绝诗篇13首。现 将周氏的《西湖游记》中诗篇录之于下,以饷读者:

(一)初到杭州

据周氏云:“民国25年4月1日,约同学10人,离无锡,到杭州,游西湖,先后共七天。所有西湖名胜古迹,均一一浏览”。又云:“七时十分到杭 时已入夜,万家灯火,点点争光,下榻于湖滨旅馆,到梅园餐馆晚膳,后咏一绝”云:

一声汽笛到馀杭,

春雨霏霏晚转凉;

记得圣湖安寄寓,

梅园美馔口留香。

(二)湖畔夜游

周氏云:“晚餐毕,即游湖滨公园,经断桥,过白堤,时春雨初晴,嫦娥照耀天空,众星隐现,下观水天之明月,风吹波动,月变为两,触景生情,不禁为之神往,即咏一绝以记景”:

月照湖光荡梦清,

风吹柳影不分明;

无端笑语随风至,

知是苏堤过客声。

(三)游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者,昔人谓潭深不可测,建三塔镇之。每当秋月,湖水澄清 塔影水中,形同水中有三月,故有此名。周氏诗云:

碧影巍巍水上浮,

湖心涌出小瀛洲;

春来游客知多少?

但见荷香满去舟。

(四)雷峰夕照

雷峰,为南屏山之支麓,相传前有一个姓雷者,曾在此建庵,故名雷峰。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在山上建塔,塔内藏黄妃之佛螺发髻,因又名黄妃塔,每当夕阳西照,倒影湖中,故又有雷峰夕照之胜景。民国14年(1925)9月15日下午1时许,雷峰古塔,忽然倾圮,周氏诗云:

夕照湖光塔影移,

水盆浑似倒园锥;

如今一片荒凉景,

瓦砾成墟系客思。

(五)苏堤风景

苏堤俗称苏公堤,为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开浚西湖,将湖中积土,筑成此堤,分西湖为里外两湖,两旁植杨柳桃花,风景甚美。周氏诗云:

石坊倒影入池湾,

池水无尘可照颜;

无事闲来池畔立,

洞天福地胜人间。

(六)谒岳王坟

在西湖郭庄附近,有岳王庙、岳王坟,墓前左边跪有秦桧夫妇铁象,为谋害岳飞之主犯;右边跪有张俊、万侯卣,为谋害岳飞之从犯。历来被游人以鞋击之,或以石头敲之,由心里怀恨之故。周氏游览后,亦咏以七绝讽之:

铁像千人同咒骂,

一杯忠骨万人崇;

何人再继岳王志,

关外荷戈御敌戎!

(七)西湖边三堆古坟墓

在周氏书中所列的三堆有名古坟墓是:(一)先烈秋瑾女士墓;(二)著名打虎能手武松墓;(三)苏小小墓(苏小小,乃南齐钱塘名妓,艳绝青楼,早卒墓葬于西湖边)。周氏所写的咏怀诗云;

六朝韵事记当时,

艳绝青楼秀丽姿;

自古红颜多薄命,

西冷凭吊独踟蹰。

(八)两种捐躯纪念物

周氏《西湖游记》第12节文中谓:“湖滨公园建有先烈陈英士铜像及陆军第八十八军淞泸抗日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为景仰钦佩烈士之英风壮志而建者,特咏一诗以纪其英风烈迹”:

当年淞泸作干城,

成绩重提敌寇惊;

血注申江河水赤,

湖滨永久表英名。

(九)美丽的保俶塔

保俶塔乃吴越王时代之遗物,建造甚精美。相传该塔系越国丞相吴延爽为保祐吴越王钱镠而建的。因钱镠名俶,故名保俶。据说当时钱镠奉旨入朝,丞相吴延爽恐他去后,遭遇不测,因此建塔以保平安。事属迷信,周氏游览后乃咏一绝云:

无端被召觉心寒,

为保越王建塔坛;

不信浮屠能保祐,

果真无事得平安。

(十)游灵隐寺

灵隐寺为西湖最宏伟之寺院,寺内有罗汉五百多尊。该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清顺治年间重修,康熙二十八年赐名为灵隐寺,故历代信男善女,入寺祈祷和求福者甚众,周氏游后咏一诗云:

满堂罗汉坐成行,

缭绕香烟满座香;

借问老妪忙底事,坛前求凤是求凰。

(十一)游天竺感怀

按西湖有上、中、下三大天竺寺,均为佛教徒奉祀观世音菩萨者。香烟特盛。周氏游后,亦有诗记其事云:

天竺香烟接到天,

满坛陈列是琼筵;

不知祈祷为何事,

能有几人化了仙?

(十二)参观钱塘江潮

钱塘江潮,可谓名震天下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最大之潮期,据闻届时潮水上升,一时风起云涌,如千军万马跑跃;水势奔腾澎湃,极为壮观。但周氏游览时,尚非观潮时期,仅就传闻而作诗云:

潮来闻道亦奇哉!

数丈奔腾突似雷;

正是使人闲不得,

观潮惹得万人来。

(十三)参观钱塘江之六和塔

六和塔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用以镇压钱塘江之潮水。共造9级,高50余丈。后被毁,至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 重行修建。外观若白发老翁,尊严庄重;入其内,则婉如高楼大厦,可容人数千以上。周氏参观后,叹其宏伟,乃吟一诗云:

古塔巍巍镇地牢,

之江荡荡负轻舟;

塔高恰合观潮水,

潮水来时似塔高。

(十四)烟霞洞与龙井茶烟霞洞为西湖名胜之一,洞内刻有十八罗汉,栩栩如生人。龙井离南高峰不远,为杭州产茶要地。周氏游后,乘兴而吟诗云:

为羡名山不厌寻,

登高涉水入山深,

狮峰采得新茶嫩,

愿与同仁细细斟。

(十五)凭吊苏曼殊墓感咏

据近代史记载苏曼殊本名元英,生于日本之江户。父为广东中山县人,母为日籍。5岁归国,17岁入广州长寿寺为僧。世称曼殊上人,为我国近代之才子。生平有无数可歌可泣之事。故其诗文,以凄艳见称;其所作书画,潇疏淡远 独创一格,可称为一个浪漫主义文学家。民国7年(1918),病死于泸上,时年37岁,由其亲友集资葬于西湖之孤山北麓。周氏游杭时,曾凭吊苏墓,临风悼念,即吟一诗云:

昔年曾读曼殊文,

深感情词凄艳真;

叹惜才高偏早折,

孤山北麓吊文人。

(十六)追怀林和靖

林和靖,原名林逋,为宋代有名隐士。居西湖之孤山20年,足迹不踏城市,养鹤以自娱。又在孤山种梅花260多株。每当春初,梅花齐放,徜徉于梅林中以取乐。故世人叫他为“梅妻鹤子”之隐士。卒年61,葬于孤山,宋仁宗赐谥“和靖”。周氏曾访游其墓葬遗址。并咏诗一首以追怀这位隐士:

独立湖中不觉孤,

梅花尽落剩枯株;

爱闲上到山椒望,

却讶身为水中躯。

(十七)辞别西湖归途而作

周氏于4月7日游罢西湖名胜古迹,即启程回无锡。自云:“临行时犹留恋不舍,乃吟诗一绝以记之云”:

西子逢春换绿衣,

不施脂粉素罗帏;

春来最动游人意,

沉醉东风不忍归。

附注:(注一)周嘉志的九种著作,书名如下:

1.《三思室诗稿初集》,本集成书于民国26年(1937年),系作者将在无锡国专读书时期的作品收集成书,为32开本,在无锡排印,毕业后带回玉林发行。

2.《三思室诗稿续集》,这本诗集系周氏执教于玉林国中时期的写作,交由鬱林德昌印务排印出版,亦系32开本。

3.《抗战话剧四十幕》初稿,于民国33年(1944)9月交给当时的桂林水平书店出版发行,后因桂林失守,稿件全失,未得问世。

4。《抗日民歌唱和集》,于民国33年初版,为32开本,先后印刷四次。

5.《西湖游记》,本书内容参见本文首段的叙述。

6.《鸳鸯对对飞》,这本小说稿本,经呈报审查合格,但未付印。

7.《改良社会教育歌》稿本一卷,经呈送审查合格,但尚未付印。

8.《创作楹联指导》稿本一卷,尚未付印。

9.《四书实用成语选注》,初稿完成后,周氏即辞世,尚未付印。(完)

后记,抗战胜利前在蒲塘上过学的人们大多记得周嘉志老师,因他创作了很多抗战诗句,其中一首宣传抗日诗句一直在蒲塘圩上传唱至今,诗句云:

有吃冇吃冇怨声,

只要丈夫去当兵;

萤火虫儿棺里睡,

为国争光死亦荣!

颐和园旅游诗词(抚康往事之周嘉志西湖记游诗)(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