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爱与不爱一眼看出不用刻意伪装(别让爱面子成为你的软肋)

爱与不爱一眼看出不用刻意伪装(别让爱面子成为你的软肋)谁知到了朝堂上,郑灵公说有人送给他了一只大鼋,是个稀罕物,所以他让厨子炖了甲鱼羹,赏赐给大臣们品尝品尝。这时归生指着公子宋笑着说:"上朝的路上他就说他食指跳一定会有好东西吃,我还不信,看来还真是灵验"。郑灵公也觉得挺好笑的 就开了个玩笑说:"灵不灵验的还不一定呢!"。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有个叫公子宋的人,是郑灵公的一个大臣。有一天,他和一个叫公子归生的一同上朝,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弹跳了几下,他伸着指头对归生说:"我这个食指一跳就会有好东西吃",归生当然不信,全当他说了个笑话。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经写过一篇杂文《说"面子"》,讽刺前清政府在外国人面前,大事上丧权辱国,但却在从那个门进出的小事上讲面子,找心理平衡。还有一个社会学家翟学伟先生以中国人的面子为研究对象,写了《中国人的脸面观》等三本专著,把社会各阶层的面子观剖析的头头是道。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撰写的《乡士中国》中也对中国爱面子的原

有人说中国人最爱面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个用猪皮擦嘴的故事。说有这么一个人,原本家里很穷,但他好在人前显摆,所以他家专门备了一块猪皮,就挂在门边,每当出门时,他都会拿起这块猪皮,擦擦嘴,让嘴皮子变的明晃晃的,每当有人问起,他就会说:"家里成天吃肉,都吃的烦死了"。

有天,他正在给遇到的一个人解释完他那油呼呼的大嘴,话音未落,就听见他儿子,边跑边喊他:"爸爸,你那个出门擦嘴的猪皮,让野猫子叨走了"。

情急之下,他忘了还有人在跟前,并且自己还刚跟人家吹过牛,他忙不迭的朝儿子喊:"那还不赶快叫你妈去追?"孩子说:"你把我妈的裤子穿走了,我妈出不了门啊!"。瞧瞧。一个出门都需要和老婆共用一条裤子的人,都爱面子到如此地步。

爱与不爱一眼看出不用刻意伪装(别让爱面子成为你的软肋)(1)

在民间故事里,好面子的故事就是一个系列,不胜枚举,每个故事都能让人捧腹大笑。并且历朝历代的文人们还写了好些调侃国人好面子的理论文章、小说剧本,多的数不胜数。

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经写过一篇杂文《说"面子"》,讽刺前清政府在外国人面前,大事上丧权辱国,但却在从那个门进出的小事上讲面子,找心理平衡。还有一个社会学家翟学伟先生以中国人的面子为研究对象,写了《中国人的脸面观》等三本专著,把社会各阶层的面子观剖析的头头是道。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撰写的《乡士中国》中也对中国爱面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但实际上,爱面子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翻翻世界史,不少战争,就是因为爱面子才打起来的。再看看外国文学作品塑造的各国社会各阶层中那些好面子的经典人物,比如莫泊桑《项链》中那玛蒂尔德、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班德纳太太、巴尔扎克《苏城舞会》中的艾米丽等等,都爱面子到了极致。

爱与不爱一眼看出不用刻意伪装(别让爱面子成为你的软肋)(2)

由此可以看出,爱面子不分国界,根本就是人的本性。但是爱面子真得有度,太爱面子了,面子就有可能成为人生的大坑,成为事业的掣肘,成为别人刺向你的利剑。

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有个叫公子宋的人,是郑灵公的一个大臣。有一天,他和一个叫公子归生的一同上朝,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弹跳了几下,他伸着指头对归生说:"我这个食指一跳就会有好东西吃",归生当然不信,全当他说了个笑话。

谁知到了朝堂上,郑灵公说有人送给他了一只大鼋,是个稀罕物,所以他让厨子炖了甲鱼羹,赏赐给大臣们品尝品尝。这时归生指着公子宋笑着说:"上朝的路上他就说他食指跳一定会有好东西吃,我还不信,看来还真是灵验"。郑灵公也觉得挺好笑的 就开了个玩笑说:"灵不灵验的还不一定呢!"。

甲鱼羹端上来分的时候,刚好少一碗,想起公子宋说的那句话,郑灵公想逗逗他,就让厨子把最后一碗给了归生,公子宋就没吃着,但郑灵公继续开玩笑,他着对公子宋说:"本来是一人一碗,可到你跟前儿就没有了,可见你的食指并不灵嘛!"

原本这就是一个玩笑。要放在别人身上,哈哈一笑就过了,并且还是君王给臣子开个玩笑,根本就不算个事儿。但是公子宋这个人特别爱面子,郑灵公以为是开个玩笑,可是公子宋感觉自己颜面扫地了,十分窘迫。又被郑灵公这么激了一下,一时间感觉自己面子无处放。这时他不顾君臣礼仪,把食指伸到郑灵公的那碗甲鱼羹里蘸了蘸,又放到自己嘴里嘬的咂咂响,并得意的说:"谁说不灵,我不是尝到美味了吗?"说罢站走来就跑了。

郑灵公被他这一冒犯气的七窍生烟:"居然敢这样侮辱我,咱们走着瞧!"。归生和大臣们都跪下求情,郑灵公又不便当场处置,只有作罢,但心里给公子宋记下了一笔。

在这个故事里有个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公子归生,他其实是郑灵公的弟弟公子元亏的人,一心想除掉郑灵公,但无从下手,这次他从这件事情中看到了机会,准备导演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

他先是到公子宋那里,告诉他郑灵公如何生气,让公子宋给郑灵公赔礼道歉。这里面就有他的小心机,他知道公子宋好面子是绝不会道歉的,就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代公子宋向郑灵公道歉。这样以来,郑灵公更生气了,心里想你公子宋自己做错事不道歉,让别人代为道歉,于是他气呼呼的说:"哪是他得罪了我,是我得罪了他"说完佛袖而去。

爱与不爱一眼看出不用刻意伪装(别让爱面子成为你的软肋)(3)

这一下公子宋知道事情严重了,他对归生说:"他是恨透了我,怕要杀了我,与其等着被他杀,不如先下手为强"。归生等的就是这句话,最后公子宋在归生的帮助下把郑灵公杀了。他是去了自己的心头之患,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好面子被别人当枪使,引发了郑国的一场政变。

下面这三个人,就没有公子宋这么幸运了,公子宋是别人利用他爱面子要了外人的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这三个人是别人利用他们爱面子的要了他们自己的命。

当时齐国有三个大力士,他们是公孙捷、田开疆、古治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因为十分勇猛,受到齐景公的宠爱。但是,当时齐国大夫家族的势力日益膨胀,象田开疆家族已经出现功高盖主的情况,直接威胁着国王的统治地位。相国晏子已经深刻认识到不除"三杰"国家必遭其害。

可是怎么除掉"三杰"呢?论权势,"三杰"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里,晏子也没有掌握能和他们抗衡的势力。但以晏子的聪明才智,他决心不露声色的把这件事做利落。

机会终于来了。鲁国国君到齐国访问,齐景色设宴盛情款待。当时晏子和鲁国的大夫叔孙诺在执行礼仪。"三杰"在堂下警卫。席间,酒至半酣,晏子说:"咱们桃园的金桃熟了,我去摘几个来,请两位国君尝尝鲜。"两位国君非常高兴。

不一会,晏子端着玉盘献上六只桃子。每个桃子碗口大,鲜艳欲滴,清香扑鼻。晏子说:"树上结果很多,但是就只有这六只成熟了"。说完就恭恭敬敬献给两个国君两个桃子。两个国君吃着桃,连声夸赞。齐景公说:"这金桃是稀罕物,叔孙大夫是贤名远播,应该吃一个。"叔孙诺很谦虚,他说:"晏相国才是真正能臣,辅助国君有方,民众敬仰,诸候佩服,桃应该让晏婴相国吃。"齐景公说:"你们两个都不要谦让了,一人吃一个"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一人吃了一个桃。

这时候,盘子里就剩两只桃了,在堂下守卫的"三杰"眼巴巴瞅着盘子。齐景公看懂了他们的心思,就说:"可惜就剩两只了!"

爱与不爱一眼看出不用刻意伪装(别让爱面子成为你的软肋)(4)

晏子趁机建议说:"请主公传令各臣,让他们都表表自己的功劳,桃就给功劳最大的两个人吃"。

齐景公想,功劳最大的也就是"三杰"了,让大臣们表表功,就算助助酒兴,也让鲁国国君看看我齐国的臣子对我有多忠诚,挺好的主意,就传令下去了。

"三杰"早等不及了,公孙捷抢先一步先说,他说:"我跟随主公上山遇到猛虎,我打死猛虎,救了主公的命,这样的功劳,还不该吃个桃?"

晏子说:"冒死救主,功劳大,应该吃一个"公孙捷接过桃正准备走,古治子大声喊着:"打死个老虎有啥了不起?,有一次我护送主公渡黄河,有一只大鼋咬信了主公的马腿,我跳到河里救了主公,这样的功劳,不能吃个桃?"

齐景公说:"那次真是危险,要不是将军,我早就命断黄河了,盖世奇功,应该吃桃"。

田开疆一看桃分完了,急的跳了起来,他说:"我奉命讨伐徐国,杀了他们主将,抓了上百俘虏,让徐国和周边小国皆俯首称臣,这样的大功,不能吃个桃?"

晏子忙说:"是啊!你的功劳比之刚才两位将军大过十倍,可是桃分完了,你先喝杯酒吧,等下次桃树上的桃熟了,先请你吃!"

齐景公也说:"你是功勋卓著,可是你说晚了,没桃了,下次吃吧"。

田开疆越听越生气,:"杀鼋打虎有啥了不起,我这样带着千军万马出生入死的人,居然吃不到桃,我还有啥脸面活在世上",说完拔剑自刎了。

公孙捷一看田开疆死了,边拔剑边说:"我功劳小还先争桃吃,田开疆功劳这么大为吃桃而死,我还哪有脸活在世上"说罢也自刎了。

古治子一看,大喊道:"我们三个人是兄弟之交,他们两人都死了,我一人岂有脸苟活"说完也自刎而死。

一眨眼的功夫,"三杰"就为了脸面自我了断了。齐景公既惊愕又尴尬,本来是场欢宴,搞成这付样子,鲁国国国君惋惜的说:"一个桃子,死了三个将军,可惜了"。

晏子说:"我们国家智勇双全的勇士很多,像他们三个在勇无谋,不算真正的勇士,死不足惜。"。

国患就这样轻松除掉了。晏子就是看准了他们太好面子的人性弱点,才能策划这么一出"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不用一兵一卒,为国家削除了隐患。但这"三杰"如果战死疆场也算死的其所,但最后杀了他们竟是自己的面子,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如何?打败他们的不过是两只桃子。

所以,无谓的面子,不要也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