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傲骨的一首诗(苏轼临终前的一首)
苏轼最有傲骨的一首诗(苏轼临终前的一首)自然是不可能的。文章讲究开头和结尾相对应,但是作诗却不能重复,不然一首诗可就废了。难道是苏轼犯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怪诗,怪就怪在,它的首尾两句完全一样!均为“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绝对是泰斗级的存在,他的诗词,大部分都成了千古绝唱。
而且这样的一个人物还非常的“乐天派”,虽然在生活、仕途上都经历了磨难,但是最终也没有因为这些不好的事情,改变自己潇洒从容的性格, 晚年更是活的大彻大悟,在他的很多诗词间,我们都可以领略到他非凡的人生境界。
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怪”诗了。为什么说这首诗“怪”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这首诗叫做《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怪诗,怪就怪在,它的首尾两句完全一样!均为“庐山烟雨浙江潮”。
文章讲究开头和结尾相对应,但是作诗却不能重复,不然一首诗可就废了。难道是苏轼犯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首诗中集结了他终生的智慧单从前三句看来,第一句所写的是庐山的景色之美,浙江潮水之壮丽;第二句写:只要一想到世上竟然有这样的美景,就让人神往。第三句的意思是:可这些毕竟只是想象而已,当真正的看到了这两种景色,反倒觉得他们丝毫没有特别之处。
而这重点的第四句话,看似和第一句完全一样,意思却是完全不同。
这一句其实蕴含着一种禅学。通常来讲,佛家有三种境界,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苏轼的这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历了人生种种,再以最原始的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心中已无杂念,山水则回归了最真实的面目。所见的已不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而是佛、是禅、是若有若无的感悟顿悟。
对于这第四种境界,而领悟的人少之又少。
即使身处苦难之中,苏轼依旧是苏轼。就像著名大宋诗人辛弃疾在他的诗中所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境界,真是难以超越。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篇序言里写道: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样的评语,每一句每一词,都精准到位。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读苏轼的词可以让人心静,品苏轼的人生可以使人奋发这本《苏轼词传》选取了苏轼一生中所作的词和传,不仅可以让你了解苏轼的生平际遇,还可以让你读懂苏轼的豁达。
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
这套书中还有一本《李清照词传》。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这本书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之后再现了李清照“风流女公子”的传奇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这套书不仅包装精美,还根据历史人物背景做了各自的封面。也非常适合家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时进行品读。
六本书,一共45元,折合一本才7.5元,还不到一包烟钱,就可以读到6位诗人的名作,还能从中领悟历史名人的人生哲理,真是让人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