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胡同小吃值得去(充满市井风味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北京哪些胡同小吃值得去(充满市井风味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5)奶油炸糕沙琪玛是典型的满族小吃,连发音都是满语,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沙琪玛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道光二十八年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也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当年北新桥的泰华斋饽饽铺的萨其马奶油味最重,它北邻皇家寺庙雍和宫,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尤其是小孩子,非常爱吃。3)艾窝窝艾窝窝可不是玉米面窝窝头,这也是一款清宫御点凉糕,是用蒸熟的糯米包馅,然后再裹上白面,馅是用桃仁、芝麻、瓜子、青梅、金糕、白糖拌和而成。这道点心在明代的万历年间就有记载,到了清代,这款点心也深受皇帝的喜爱,于是有了“御爱窝窝”的称谓。传统民间后,老百姓不敢用御字,便简称为“爱窝窝”。在过去的北京城,每年农历春节前
现在的随团游,大都跟着导游排队看景,拍张照片到此一游,坐着旅游大巴去吃团餐,根本吃不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小吃,挺没意思的。高品质的旅游,是要仔细咀嚼品味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地域美食,获得精神上舌尖上的深度愉悦,让悠远的历史,充满特色的民俗文化滋润自己的心灵。
六朝古都北京,古迹众多,皇宫、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古寺名刹、长城关隘、老城墙、老城门、护城河、老胡同、四合院、大影壁……作为历经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北京,市井文化特别发达,充满历史传承的美食诱人胃口,其中老北京的小吃十三绝,非常有特色,不知您都尝过了吗?
2)豌豆黄
豌豆黄的品第非常高贵,来自清宫御膳房,色泽外观看上去也充满了皇家富贵之气。早年民间也有这款小吃,但是做工用料相对粗糙。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的豆沙糕,因慈禧喜食而出名。过去在春季庙会上,小贩们总是高声吆喝着,“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3)艾窝窝
艾窝窝可不是玉米面窝窝头,这也是一款清宫御点凉糕,是用蒸熟的糯米包馅,然后再裹上白面,馅是用桃仁、芝麻、瓜子、青梅、金糕、白糖拌和而成。这道点心在明代的万历年间就有记载,到了清代,这款点心也深受皇帝的喜爱,于是有了“御爱窝窝”的称谓。传统民间后,老百姓不敢用御字,便简称为“爱窝窝”。在过去的北京城,每年农历春节前后,点心铺都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艾窝窝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吃,就是外地来的游客也非常喜欢吃,常常作为旅游礼品带回家乡。
4)萨其马
沙琪玛是典型的满族小吃,连发音都是满语,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沙琪玛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道光二十八年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也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当年北新桥的泰华斋饽饽铺的萨其马奶油味最重,它北邻皇家寺庙雍和宫,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尤其是小孩子,非常爱吃。
5)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富有营养,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做成烫面,然后再加鸡蛋、奶油、香草粉、桂花、白糖揉搓均匀,用油炸成金黄色小团,滚上白糖。吃起来外焦里嫩,香味浓郁,是一款非常精致美味的小吃。
6)糖火烧
糖火烧也叫缸炉烧饼,是满族传统小吃,因其制作时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制作时先将红糖加面粉搓散烤熟,加入麻酱、桂花、油,和成芝麻酱馅烤制。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香甜味厚,绵软不粘,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
7)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为面粉、砂糖、稀糖发酵上碱油炸而成。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北京南城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著名。
8)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果料切碎拌匀后,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上笼蒸5分钟,捏成三角状长条,下油锅炸成焦黄色,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好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桌必点,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9)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10)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11)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但制作比较麻烦,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12)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又叫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新鲜出炉的蛤蟆吐蜜还冒着袅袅的热气,吃它有个讲究,那就是“嘴得张得比它还大”,一口下去,皮劲道爽口,馅儿甜蜜芬芳,整个口腔都溢满了香甜的滋味。
13)油茶
油茶也叫面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油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油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