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没钱也敢承包学校?”一句话,让陈同山满脸热泪。陈同山知道,正是因为自己是个“外人”,承包费才会涨到3万多,张丙坤要向村委会的其他人交代,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凑够这3万1千元钱。陈同山的压力还来自少林寺村的村支书张丙坤。一岁半岁时的释小龙做起武术动作已经是有莫有样“当时同川他们兄弟俩把亲戚朋友都借了一遍、五块、十块,只要给,他们就接。为了尽快凑够3万1千元,我爸给我准备的两千元嫁妆钱都拿出来了。嫂子袁相云也经常一边带小龙,一边给人家洗衣服赚钱。”20年后谈起当年的往事,陈同川的妻子王素敏还不住地唏嘘感叹。“刚承包少林寺武术学校那年,校长日子过得非常困难。我记得过春节,校长家里也只买了三斤肉(1988年猪肉的价格是每市斤1.5元)。”陈同山的大弟子伊兵、刘修提起当年的往事,同样感慨万千。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1)

第六章 兼收并蓄,领军登封武坛近十年

陈同山正式承包少林寺武术学校的同时,他的弟弟陈同川由一名普通的教练升任学校总教练。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陈氏兄弟两个的合作其实从陈同川记事就开始了。陈同山一边带弟弟到郝释斋家练武,一边组织堂兄弟陈建国、陈建周、陈占魁共同练功。在堂兄弟眼中,陈同山稍微有些急躁,陈同川稳重冷静。但更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陈同山、陈同川为人处事的风格更像同一个人。

开始承包少林寺武术学校的那一年,陈同山的儿子释小龙刚刚出生,经济水平很低。当时一年的承包费用是3万1千元(后来逐年增长,最高达到10多万元)。可就是这区区3万1千元,陈同山、陈同川兄弟几乎愁白了头。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2)

一岁半岁时的释小龙做起武术动作已经是有莫有样

“当时同川他们兄弟俩把亲戚朋友都借了一遍、五块、十块,只要给,他们就接。为了尽快凑够3万1千元,我爸给我准备的两千元嫁妆钱都拿出来了。嫂子袁相云也经常一边带小龙,一边给人家洗衣服赚钱。”20年后谈起当年的往事,陈同川的妻子王素敏还不住地唏嘘感叹。

“刚承包少林寺武术学校那年,校长日子过得非常困难。我记得过春节,校长家里也只买了三斤肉(1988年猪肉的价格是每市斤1.5元)。”陈同山的大弟子伊兵、刘修提起当年的往事,同样感慨万千。

陈同山的压力还来自少林寺村的村支书张丙坤。

“没钱也敢承包学校?”一句话,让陈同山满脸热泪。陈同山知道,正是因为自己是个“外人”,承包费才会涨到3万多,张丙坤要向村委会的其他人交代,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凑够这3万1千元钱。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3)

刚接管少林寺武术学校的陈同山

其实,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在少林寺村委决定让陈同山承包少林寺武术学校的时候,陈同山由于乐善好施,他的全部积蓄仅有20元。为了凑钱,陈同山首先变卖了自己刚买不久的洗衣机,然后又遍访亲友,借来的钱中五毛、一块的零钱占了很大的比重。随后陈同山还到登封县城借了高利贷。

由于陈同山的弟子王松平、刘修、王功海、黄治武、刘东、李俊禄等优秀学员转任武术教练,书堂沟人也不断加入,少林寺村的武术教练们开始不甘于“给外人打工”而纷纷离去。少林寺村的慎中林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筹办自己的武术学校——中林武校(后更名为少林武术专业学校)。

陈同山知道,仅仅靠自己的弟子和书堂沟的少林拳师们办学校很容易陷入“近亲繁殖,一代不如一代”的误区。此外,陈同山、陈同川所面临的挑战更多则来自兄弟学校的迅速壮大。1988年河南大学少林武术体院成立,国家旅游局与河南省政府共同投资的少林寺武术馆(远东国际少林武术培训中心)开馆并招收外籍学员,塔沟武术学校的学员人数从1987年起已连续两年超过少林寺武术学校。陈同山知道,少林武术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少林拳法是在军事实践与汲取民间武术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己要想保持领先优势,把学校真正办成少林武术的传播中心,必须吸收更多门户的高手来校任教。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4)

武术世家三代研武

陈同山首先邀请到的是在少林武术体校结识的安爱茹。随后又邀请到了王宗仁的高足王志强。

出身武术世家的王宗仁是武术大师吴三林、释德根和武术名家王顶一、吕学礼的得意弟子,曾在登封十五中武术班当过教练,是全国先进体育教师。由于他当时正在南照沟宗仁武馆担任馆长,陈同山只好邀请王宗仁的得意弟子王志强来校任教。(2000年,王志强和鹅坡武院总教练梁少飞等人一起被评为少林十八罗汉)。

少林寺武术馆因为拥有王超凡、梁以全、冯根怀、焦洪波等优秀武术教练,一时成为同行翘楚。最初的少林寺武术馆馆长由县长兼任,其特殊的官方背景决不是陈同山的少林寺武术学校所能比拟。但是陈同山并不死心,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了少林寺武术馆的优秀学员身上,后来担任少林寺释小龙武院副总教练的罗瑞星就是该馆培养出来的顶尖高手。

少林拳属北拳,与南拳有着很大的区别。1988年,陈同山率先把南拳引入课堂,并培养多名全国南拳冠军。

陈氏太极拳来源于少林寺,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单独门派。1999年,陈同山又邀请陈氏太极拳传人陈唐雷来校执教,使少林与太极联姻,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练员对少林武术的领悟与理解。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5)

开启少林与太极联姻先河,陈同山与陈正雷

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陈同山选择堂弟陈建周担任办公室主任,邀请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王丙槐参与学校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在对外招兵买马,对内加强管理的同时,陈同山、陈同川本人的训练也没有停息。他们知道,在整个登封武术界,自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武术新秀。不管是武术水平、还是社会影响都不足以与师父郝释斋相提并论,与前辈王超凡、陈成文、陈五经、陈金炳、梁以全、吕学礼、刘宝山、杨聚才相比,自己仍然很稚嫩。他们知道,唯有勤奋练功、获取大奖才是提升自己在少林武坛地位的不二法门。

进入1990年代,陈同山首先获得了河南省武术比赛拳术、刀术和单拐(又名少林达摩杖)三项第一,然后又获得了全国武术比赛单拐和春秋大刀两项第一;其少林黑虎拳、达摩杖被定为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陈同川的长兵、软器械则连续在1991年、1993年、1996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其编排、演练的少林流星锤也被制成光盘在全国推广。

1990年代初,随着王超凡、杨聚才、吕学礼的先后下世,老一辈拳师陆续进入暮年,年轻一代拳师迅速成长起来。陈同山、陈同川兄弟在少林武术中的地位直线上升。2000年,少林武术协会把陈氏兄弟双双评为“少林十八金刚”就是佐证。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6)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7)

(少林十八金刚分别是陈同川、陈同山、冯根怀、焦洪波、梁继红、梁少宗、梁松华、刘海超、刘海科、刘海钦、王松伟、王占洋、张岩青、郑光荣、郑基松、郑书敏、郑耀峰、郑中孝。)

少林寺武术馆以表演和涉外教学为主,成立之初常常从各武术学校选拔人才。虽然进入武术馆表演和教学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但对于那些在夹缝中拼搏发展的民营武术学校里来说,无异于一次全面的“成果收割”。武术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武术精英留校任教。1990年代初期,登封本地武术学校大多对武术馆抱有抵触情绪。

“我当时因为获奖次数太多,武术馆三番五次邀请我加盟,并许诺为我转城市户口,办理财政开支手续。当时大陈老师(陈同山)虽说并不高兴我们几个去武术馆,但我和乔红亮、王变英、温利叶4人到武术馆后,大陈老师还坚持额外给我们每月发一份工资”2007年,已经担任深圳特警队领导的王马万提起往事,脸上还洋溢着得意,“武术馆本身就给我们发着工资,大陈老师发的那一份完全是福利。”

与其他学校限制优秀学员进入武术馆相比,陈同山用额外发工资来挽留学生也许是个很大的失策。1990年代少林寺武术馆主力队员中,陈同山的徒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最需要教练员,最需要发展规模的时期,陈同山的学校很快被兄弟学校赶上或超越。

陈同山的弟子刘修、王世英、王马万、张祖才、张青、郑富、郑文新、陈保堂、王变英、温利叶、乔红亮等是1990年代少林武术的代表人物。张祖才从1992年9月在山东获得全国散打锦标赛第一名后,从1992年到1997年间,又先后将全国七运会、八运会和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等重大赛事的10个第一揽入怀中。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8)

驰骋武坛的精英健将

那段时期的少林寺武术学校极其璀璨,与张祖才同一时期跟随陈氏兄弟学武的王世英更是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创造了一连串的散打“神话”。他先后被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体委、河南省团委表彰,被河南省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23岁的王世英被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中华武术》联合评选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星”,与其同列十大武星的是李连杰、赵长军等。

(迄今为止中国十大武星仅评选过一次,陈同山的学生王世英占有一席。)

河南嵩山少林小龙武校官网(真实反映登封少林小龙武校发展历程之作少林龙之门)(9)

中国十大武星之一王世英

从1988年至1996年前后,不论是套路、拳械还是散打,陈氏兄弟和他们的弟子站在了同行的最前端。

有了品牌、奖牌之后,是继续高速发展还是由“求大”转为“求精”?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私人产业都会遇到这样的节点。作为一名年轻的少林拳师,陈同山并没有能力把握突如其来的好运。1990年代中期,儿子释小龙的迅速走红使他分了心,或者说陈同山看到了除办武校外另外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