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味道青团(江南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味道青团(江南春天的味道)打开锅盖,一缕缕蒸气争相溢出,每一个青团都笼罩在热腾腾的水蒸气中,愈加晶莹透亮,扑鼻而来的是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艾草或鼠曲草的清香山乡烟火味。夹起一个青团,人们馅着春天记忆的软软糯糯的美食,轻咬一口,烫嘴的糖水裹着芝麻香混杂着一股清明草清新的口味在舌尖上蔓延,唇齿留香,仿佛吞下整个春天,春的味道随即在嘴里荡漾开来。南京的青团以溧水和凤、高淳桠溪传统的纯手工青团最具特色,青团放入蒸笼蒸时还要垫上粽叶、纱布。蒸青团一般采用土灶柴火烧,上铁锅大灶蒸十几分钟,油绿如玉、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的美味青团就出锅了。用一缕艾香,留一寸春光。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水清田绿,蓬蓬勃勃,一片生机。田野间,水塘边,嫩生生、绿油油的艾草在暖暖的春风里摇曳着,仿佛在招呼食客前来采撷。田埂边上朵朵的鼠曲草小黄花是儿时提着小竹篮摘鼠曲草时快乐的音符,混合着泥土和露水的气息。“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青团口感、
传统文化有很多的载体,饮食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绿色是为春天定制的颜色,最能代表春天味道的食物莫过于青团了。它散发着青草香的青团就像大自然和人的约定一样,每到春天便悄悄爬上人们的心头。
清明至,青团香。作为江南一带的传统食物,青团是祭祀祖先、表达思念必备的食物。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因其色泽青绿所以叫做青团,在不同的地方青团又被称为青团子或清明果等,百变名字,百变味道。
吃青团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家庭幸福圆满,家人们健康长寿。如今,人们延续了传统的习俗,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带着这样的期许做青团、吃青团。只是吃青团的心情已不同于以前,它少了一份哀思,多了一份闲趣,青团变身成为百姓餐桌上或休闲的一种时鲜点心而食用。
田间青青,花儿红红,鼠曲草一丛丛。春天第一次吃青团叫“尝春”。南京制作青团最主要的原料有艾草、破絮菓的野菜。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破絮菓,学名鼠曲草,又叫清明菜、鼠耳草、酒草。茎叶入药,有镇咳、祛痰,治气喘,降压,去风功效。
用一缕艾香,留一寸春光。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水清田绿,蓬蓬勃勃,一片生机。田野间,水塘边,嫩生生、绿油油的艾草在暖暖的春风里摇曳着,仿佛在招呼食客前来采撷。田埂边上朵朵的鼠曲草小黄花是儿时提着小竹篮摘鼠曲草时快乐的音符,混合着泥土和露水的气息。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青团口感、味道好不好,原料要把好第一关。艾草或鼠曲草,是做青团的主要食材,还有糯米和红糖馅等主料。青团的做法比较讲究,将新鲜的艾草或鼠曲草清洗干净,下锅焯水,沥干切碎放入石臼里,用木槌捶打成汁液。把艾草或鼠曲草汁倒入面盆中,与糯米粉、少量食用油拌匀和好,用手反复揉搓,至面团碧绿的颜色分布均匀,外表光滑筋道,糯而不黏。
小小青团馅料包罗万象,巧手师傅们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擀匀、搓捏成条状,再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球,包进红糖或豆沙、黑芝麻、咸蛋黄、肉松等不同馅料,一个个碧绿清香、俏活生鲜的圆润青团便从师傅娴熟的双手中滚落出来。
南京的青团以溧水和凤、高淳桠溪传统的纯手工青团最具特色,青团放入蒸笼蒸时还要垫上粽叶、纱布。蒸青团一般采用土灶柴火烧,上铁锅大灶蒸十几分钟,油绿如玉、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的美味青团就出锅了。
打开锅盖,一缕缕蒸气争相溢出,每一个青团都笼罩在热腾腾的水蒸气中,愈加晶莹透亮,扑鼻而来的是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艾草或鼠曲草的清香山乡烟火味。夹起一个青团,人们馅着春天记忆的软软糯糯的美食,轻咬一口,烫嘴的糖水裹着芝麻香混杂着一股清明草清新的口味在舌尖上蔓延,唇齿留香,仿佛吞下整个春天,春的味道随即在嘴里荡漾开来。
一口美味的青团,散发着芳草的清香,让人忘不了家乡的味道。小小的青团,朴实却不粗糙,味美却不昂贵,甜的、咸的、软糯喷香,黏结的是浓浓的母亲的味道,是过节时团圆的喜悦,是美味的家乡美食。即使时光荏苒,穿过岁月的层层薄纱,那留在心底的感觉依然如昨;舌尖滑过多少美味,内心深处念念不忘的仍然有那枚融合着家乡记忆的青团。
关于青团的传说很多,其实青团更多传达的是一种时令的气息,青团已不仅仅局限为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万物复苏的春天信号,也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一种深切怀念。
Qing tuan
传统也好,创新也罢,萦绕在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味道才是最香的。舌尖上的春天,浓浓青团香,吃出一抹绿,甜蜜入心田,食一口春天独特蕴含着家乡的味道。
-END-
作 者:吴月华
吴月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健康报》《新华日报》《中国诗人》《中国诗歌》等文学杂志报刊。获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深入定点项目;获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审核、发布:张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