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学习的感受(拿下CFA是怎样一种体验)
cfa学习的感受(拿下CFA是怎样一种体验)4. 真题3. Quicksheet出成绩的前几天,Joan突然开始啃我的Quicksheet!!!吃得津津有味,我才发现这孩子有预测的功能啊。知道姐姐pass了帮我吃掉quicksheet好了。买Notes一般会送Quicksheet,quick如其名,就是用来偷懒的表。三张A4纸正反面布满了一些比较general的公式,但很不全。个人经验:上面的公式必须都掌握,但真正齐全的公式表是Notes最后的几页Formulas,一般我们会把几本Notes上面的公示表撕下来订在一起,这样瞬间集齐所有科目必背的公式。呐,我又在塞钱给你们了。当时为了方便看课后题,一部Ipad看题目,一部Ipad看答案,有时真的挺佩服自己的偷懒技术。个人经验:用Ipad bookshelf APP看e-book还是蛮爽的,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passage,到后期复习的时候极其有用,不懂的点可以马上翻查到,节省大把时
9号开始,后台收到就收到很多留言,问我pass了没,Yes I did!!!
成绩在七夕晚九点出,那天晚上我和闺蜜在鬼北刚坐下,正准备喝点小酒,邮件就准点到了!不得不夸一下qqmail,高顿群里用hotmail 163 gmail的都没我快。
计划先喝芒一点再打开看结果,可微信邮件预览居然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正文前几十个字节。看到还没显示完的“Congratulat...”,我在鬼北原地弹跳!终于跟你有了个了结,寨见!吸诶福诶!
fail的开头是“We sincerely regret to inform you...”,希望你们永远没机会看到...好了,分享完喜悦,炫耀完结果,高顿邀请我写的一篇CFA考经,才是今天推文的重点。也许此文无法助你裸考通过,但你们肯定还是会好奇,混fashion界的K是如何备考的。不想重复太多网上google得到的内容,所以此篇更着重从个人经验出发。
当时为了方便看课后题,一部Ipad看题目,一部Ipad看答案,有时真的挺佩服自己的偷懒技术。个人经验:用Ipad bookshelf APP看e-book还是蛮爽的,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passage,到后期复习的时候极其有用,不懂的点可以马上翻查到,节省大把时间。我是最后十几天才发现,幸好pass不然懊悔死。教材绝对是最有用的资料,到了三级更是没有任何shortcut,就算不看也必须得把题做了,因为我们谈论的是“一次通过”而不是“不行再来”。
2. Schweser NotesNotes就是一群教授,针对CFA协会出的教材内容,编写的一本读书笔记,ya书如其名,真的是笔记。所以理论上跟考题关系不大,因为出题的不是教授,是CFA协会的人员。
一二级的时候我只看Notes。个人经验:一二级看Notes足以,三级不用看(我买都没买)。Notes是用来看和理解的,后面的题千万别做。原因一:出题思路跟官方不同,做多了手感都做没了;原因二:请把时间节省下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3. Quicksheet出成绩的前几天,Joan突然开始啃我的Quicksheet!!!吃得津津有味,我才发现这孩子有预测的功能啊。知道姐姐pass了帮我吃掉quicksheet好了。买Notes一般会送Quicksheet,quick如其名,就是用来偷懒的表。三张A4纸正反面布满了一些比较general的公式,但很不全。个人经验:上面的公式必须都掌握,但真正齐全的公式表是Notes最后的几页Formulas,一般我们会把几本Notes上面的公示表撕下来订在一起,这样瞬间集齐所有科目必背的公式。呐,我又在塞钱给你们了。
4. 真题
三级做真题,老师千叮万嘱不能看了觉得会了就不写了,必须亲笔写下,再去对答案,才知道该怎么答题。一二级都可以不做真题(但还是一定要做课后题我再强调一次),三级一定要做真题,CFA每年会公布当年三级上午题,打印出来做几遍。个人经验:真题和课后题就是考试题型,很重要。
5. Mock/Sample
讲真,三级考下来我都不知道这俩玩意儿有什么区别。但是报了班,机构肯定会帮你准备齐全,我从来不做。因为mock/sample是CFA协会考前提供给你的,所以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上面的题一定不会再重复出现,而且一级的时候就瞄过,难度比真实考试大很多,没有参考意义。个人经验:不要迷信mock/sample,因为他真的不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做了也会fail(某同学),不做也可以pass(我)。但是一般心态有点慌的朋友都会选择做来压压惊。所以如果时间不够就不做,有时间做着玩呗参考价值不大。
6. 各路大纲会有很多机构出大纲,但我认为大纲的作用,仅限于recall。也就是你本身就掌握得非常好了,这时候通过大纲去查漏补缺是很好的。但如果掌握得不好,别指望大纲能帮你多少,踏实看书吧。
剩二十几天的时候买了新的笔记本回来做大纲,一本全写满了。个人经验:如果有时间,建议自己做大纲。可能需要花些时间,但知识都是要通过框架连通起来的,考试型选手都擅长靠大纲提高效率。我的大纲每次都是自己手写的。
Q3:工作很忙 要花多少时间?
官方建议的备考时间是250-300hrs,for有财经背景的考生。而我正好是会计专业,那我就说说我的备考时长供你们参考。我一般三月就会翻开第一本教材or notes,翻到五月份还没翻完,最后一个月才会开启学霸模式。但我的一个月跟你们又有差别,因为自从14年辞职之后我就开了studio,形式上像freelance,所以我可以全天呆在图书馆,但每天复习实际有效时间大约为4小时,超出这个时间就看不进去了,所以我的有效备考时间约莫是120hrs,成绩是一二级8A三级低分飘过。备考时长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老师说Fixed Income最难,所以我三月就翻开了,连续发了几个月朋友圈,朋友都吐槽我根本不换书。个人经验:如果能做到真正有效地复习,备考时间参考我的就够够的了,因为我真的不是什么学霸。
Q4:复习时间如何分配?
以下内容是重点,worth几个亿!
向来不够学术的我,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三级的考试都斥巨资报了培训班。一二级报的是道明诚深圳面授班,三级换了高顿的网络班。所以我的时间主要花在:
1. 上课 - 抓住星级考点个人经验:三级一路考下来,发现凡是老师反复强调的星级考点,考到的概率都非常高,因为CFA考试来来回回考的点都差不多。一般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大多都有多年实战经验,对CFA的考点分布以及变化都了如指掌,听课可以迅速抓准重要的考点,也能帮助理解考点,记起来效率大幅提高。
2. 看书 -比重大的科目多看如果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不求深刻理解各种理论模型,一二级只看Notes足以。三级请务必看教材,Notes上面很多东西一笔带过,上午让你写essay你是很难写出来的。上午题的制胜点就是抓key words背句式,确保一读完题可以马上落笔,思考的时间真的不多,连我这种手速王,上午题做完都只剩下20min。CFA虽然有十个科目之多,但每一个级别都有比重特别大的科目,比如一级的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二级的Equity,三级的IPS。这个不赘述了,网上有。个人经验:只要比重大的科目考得好,十拿九稳。到了冲刺的那几天,小科我都不看了,把大科的星级考点来回看几遍保证能拿下才是王道。
3. 做题 - 只做两种题:教材课后题/真题做题非常重要,我认识几个考一级的考生,科班出身,看完Notes之后发现挺简单的,于是不做题,要嘛险过要嘛直接fail(fail的比较多)。越往后面的级别,越要做题。个人经验:一二级我只做了一遍课后选择题,考试的时候发现换汤不换药啊,只改数据的原题大把。所以一二级的难度真的只在calculating,不要算错比较重要。CFA每年公布的三级上午题,一定要做。今年我只做了部分课后题,但真题10-15年的六套题,我都实打实地写了一遍,看了一遍。高顿老师说过五套真题,每套做两遍稳过。之前不信,现在觉得是真的!
4. 温故知新 - 复习前一天内容CFA考生全部都属金鱼,看的时候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理解超级透彻永远不会忘记,7秒之后烟消云散。皆因CFA科目多,科目里面内容多,内容里面考点多,最残酷的是要在一天之内考完,所以要一次性记住所有东西,最后十几天里,每天go over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最后一个月每天花半小时复习前一天看过的内容,事半功倍。
Q5:我真的很怕考不过怎么办?
很不幸,本人Band9 fail过一次。Band9是什么?所有挂了的考生,邮件里都会有BandX,X数值1-10,数值越大,越接近及格线。所以Band10哭三天,Band9哭少一天。个人觉得Band8-10的考生,都是fail在心态。我就记得那次考试我特别紧张,个性自在的我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于是就fail了。轻松上考场真没有失败过。这么说起来有点抽象,怎么样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呢,其实我真的很难传授心理状态,我稍微说说我备战CFA的气氛。
个人经验:
1、烦躁的时候立马停下,绝不逼自己硬看。常年在音乐厅星巴克和图书馆这两处备考,我熟悉这里的所有员工,所以实在看不进去的时候,我会选择喝杯东西跟他们聊聊天,或者看风景放空。
2、不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精致出征。每次拍照给CFA群里的小伙伴们看,他们都觉得我复习的时候穿得像去party。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早起十五分钟画淡妆,outfit则会节省时间选择全黑。
3、看电影约饭拍摄各种活动全不误。每年备考我都会说我要闭关,其实每复习个三五天,我就会拿一个晚上出来relax,事实证明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浪费。图为出席一次品牌开幕式现场。
4、发展一群共同进退的战友。这次报考高顿加了一个95人的大群,其中我们又发展了一个8人小群,我们每天在这个群里严肃问问题,轻松说段子,不亦乐乎。-
翻看相册,看到当时考一级的时候拍下的考场,一转眼四年过去了,CFA留给我的,绝对是最值得回味的过程,而不是将来我会获得的一纸金书。
考完三级那天自拍了一张也发了一条“CFA再见”的微博,能pass最欣慰的是不用打脸了...-我不是什么大神学霸,所以这是一份来自学渣的《CFA考经》,相信更能帮到你们,我都考得过你们别怕!关于CFA,其实还有很多心路历程很想很想要跟你们分享,来日方长,找天拿酒来慢慢聊。至于这篇,超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找到更多的CFA同胞们。有关于CFA的问题,也可以随时后台交流,但语音一律不听不回喔:)
本文来自CKverymuch,金融早八点已获授权,转载请征得原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