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红打卡区在哪里(深圳最牛网红街道)
深圳网红打卡区在哪里(深圳最牛网红街道)半壁江山是什么概念?201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24221.98亿元人民币,南山区GDP达到5018亿,按照此前的比例推算,粤海街道办过去一年创造了超过2500亿的经济产值,总量超过深圳全市GDP的1/10,而这2500亿的最大贡献者便是南山科技园。在那次工作动员会上,据粤海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李业甫透露,辖区近万家企业,中规上企业17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家;南山培育的148家上市公司,83家在粤海辖区;深圳14家独角兽企业,9家在粤海辖区,街道的经济产值已经占据了南山GDP的半壁江山。翻开南山企业发展地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大学、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的老牌高科技产业地标,也多半聚集在粤海街道。从一片滩涂到如今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新型高端社区聚集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成长并走出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大
从中兴到华为,再到大疆,有人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关注,见证了深圳制造业的强大。
仔细推敲,三家公司都与“广东经济第一区”——南山区下辖的粤海街道办渊源不浅:这里是华为的诞生之地,也是中兴与大疆两家科技大企业的总部大楼所在之处。
且不论外界的评论如何,面积不过20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走出了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
粤海街道面积不过20平方公里。
一条粤海街道
占据南山经济半壁江山
成立于1991年2月的粤海街道,地处南头半岛东北部,东起沙河西路,西临南海大道,南至东滨路,北到北环路,是南山区唯一一个与其他7个街道都接壤的核心区,因境内有地处粤海之滨的粤海门村而得名。
翻开南山企业发展地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大学、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的老牌高科技产业地标,也多半聚集在粤海街道。
深圳南山全景。南都记者 胡可 摄
从一片滩涂到如今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新型高端社区聚集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成长并走出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大族激光、迈瑞、达实、金蝶、华强文化等一大批上市公司。
2018年7月,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南山区定为试点之一。粤海街道下辖的滨海社区和海珠社区被确定为南山区的先行试点。
在那次工作动员会上,据粤海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李业甫透露,辖区近万家企业,中规上企业17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家;南山培育的148家上市公司,83家在粤海辖区;深圳14家独角兽企业,9家在粤海辖区,街道的经济产值已经占据了南山GDP的半壁江山。
半壁江山是什么概念?201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24221.98亿元人民币,南山区GDP达到5018亿,按照此前的比例推算,粤海街道办过去一年创造了超过2500亿的经济产值,总量超过深圳全市GDP的1/10,而这2500亿的最大贡献者便是南山科技园。
2001年,深圳市GDP为2482.4874亿元,当年深圳市政府投资60亿元在南山设立以高新科技创新产业为核心的科技园,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建设南山科技园绝对是深圳发展史上“稳赚不赔”的超级大买卖,而南山区也就此开启开挂式的发展模式。
如今,说起中国硅谷,“北有海淀,南有南山”的说法早已不胫而走,再论及中国硅谷核心区,“北有中关村,南有科技园”的说法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北有中关村南有科技园
深圳高科“奇迹”诞生地
南山科技园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部分。
始建于1996年的深圳高新区,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深圳南山区。南都记者 胡可 摄
据了解,南山科技园并不靠低地价招揽客商,而是在提高门槛的基础上,通过“放水养鱼”的方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后,通过税收进行资源二次分配,促进园区均衡发展。
说到南山科技园的成功,就不能不提高新区自创建以来所坚持的“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六大自身特色。
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是南山科技园发展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如今也成为成为南山区,乃至深圳市自主创新的主要特征。
数据显示,去年南山区全区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82%,其中90%以上的投入来自企业,南山也成为越来越多核心技术的诞生地。
此次受到关注的中兴、大疆都是自主创新型企业,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占有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都有很大影响力。早在2015年,大疆创新就占领了400美元-1500美元之间的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这里聚集了腾讯等一大批高新企业。南都记者 胡可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金融结合方面,产业园区很早就开始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合作平台等创新尝试,实现了南山科技园科技与金融的渗透和融合。
2018年,南山科技金融城进驻园区。未来2年,预计超过300家金融及高新技术企业将在园区落户,创造2.3万就业,贡献超约800亿年产值,未来还计划打造成为年产值逾1000亿的科技金融聚集地。
此外,园区内已形成了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群,不断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也带动整个产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
在产业孵化方面,深圳南山科技园由政府、院校、留学生协会等共同创办的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孵化器群已经成熟,为“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企业资源,数十所海外名校也为园区人才T队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而在国际化方面早在十年前园区就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华为、中兴、大疆
均已搬离粤海?
这说法并不准确
日前,有媒体致电粤海街道科技园社区工作站,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网上所传中兴、华为和大疆三家企业均已搬离当地,这一回复让大众一头雾水。
谈及搬离,华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确实已经搬离南山。它在宝安区待过一段时间,最终落户深圳龙岗坂田,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大疆和中兴的总部大楼如今仍在粤海街道,虽然即将搬入新址,但搬离粤海、告别南山区的说法并不准确。
大疆员工在试飞。南都记者 胡可 摄
据南都记者了解,中兴与大疆的确都在兴建新的总部大楼。
中兴通讯联手万科打造的新总部大楼项目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仍属于粤海街道辖区。
大疆的新总部大楼——天空之城大厦,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的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该项目尚在建设,目前的总部大楼仍在使用,因此“搬离”街道的说法也不准确。
不过,这三家企业的迁址,某种意义上来说,均能反映出辖区内的企业更新换代在快速进行,而这又与园区土地资源紧缺直接相关。
上世纪90年代,华为搬离粤海就是因为工业发展成本问题。对比国内四大一线城市的土地面积,总面积仅有1997.47平方公里的深圳大致相当于北京的1/8,或上海、广州的1/3。
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面积仅11.5平方公里,作为其核心园区的南山科技园,面积也不过3平方公里。同级别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其核心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上海张江科技园,核心园区面积为42平方公里。
它们分别是深圳的将近10倍和4倍,这反映出深圳高新区核心园区的扩容需求迫切。
深圳全市高新区扩容14倍
南山三大片区纳入
为科技园企业提供更多空间
4月25日,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显示,深圳国家高新区从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扩区到总规划面积为159.48平方公里,扩容之后的深圳国家高新区面积是此前的14倍。
据了解,这次扩区范围包括科教资源集中的南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核心的坪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的龙岗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完善且孵化载体较为集中的宝安园区和以改造更新提升产业能级的龙华园区等五个条件比较成熟的园区。
接下来,高新区作为深圳自创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区,将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高新区发展布局,“一区”即深圳高新区,“两核”为南山园区和坪山园区,“多园”指的是由多个园区组成。
从扩容后的高新区发展布局来看,南山区还是深圳高新区2.0版的核心区域。值得一提的是,新纳入的11个园区在南山的有三个:
面积1.8 平方公里的留仙洞片区。大疆创新就将进驻到留仙洞片区。
面积4.48 平方公里的大学城片区
面积2.24 平方公里的石壁龙片区,新增面积虽不大,但是高精尖的企业吸纳方向也让园区企业具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兴与大疆更像是转移到科技园的发展腹地,而这可以看做科技园为了留住企业,降成本、扩空间而尝试的新方向。
此前深圳一直在尝试的飞地经济也是方向之一,而近期,南山区率先探索的联合总部上楼路径也引发了多方关注。
“拴心留人”
广东经济第一区
启动联合总部“上楼”
根据南山区政府数据统计,辖区150多家上市公司中50家在当地无自有物业,部分企业陷入两难:一方面,单独拿地“资金不够”,又面临不少外地优厚政策的“诱惑”;另一方面,留恋南山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不是实在没办法,不想走”。
为了“拴心留人” ,南山走上了联合总部上楼的“大路”。
对于工业和产业用地的“联合建设”,深圳此前无先例可循。虽然此前有零星的意见出现,但因涉及土地招拍挂及后续监管等诸多问题难以付诸实践。
2018年,南山以留仙洞六街坊1万多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为试点,推进企业“联合上楼”,组成联合体的15家企业中,上市公司有12家,包括深圳市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
统计数据显示,联建大楼将为15家企业解决产业空间需求约18万平方米,预计5年内形成产值营收累计超过1500亿元,形成地方财力总额不低于15亿元,“集约高效”放大土地供给效应。
项目进度方面:今年2月,联合竞得联合建设地块;4月,抽签“喜提”办公楼层;5月,推进代建工作······这样的问题解决推进速也从侧面反映了深圳速度的高校。
“实际上,产业空间问题是一个缩影,已成为不少一线城市核心区域面对的共同难题,如何创新机制、集约利用土地,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做更多机制创新。”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南山区还将推出3-5个地块的总部大楼联建工作,以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服务更多的优质企业,接下来,也许南山科技园还会有重量企业“离开”粤海,进入扩容后的高新区,但这种“搬离”何尝不是更深层次的扎根?
统筹: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主播:黄海珊 陈紫嫣
音频编辑:尹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