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是清朝最无能的皇帝(丧权辱国开启近代史屈辱的道光为何会受爷爷乾隆和老爹嘉庆喜爱)
道光是清朝最无能的皇帝(丧权辱国开启近代史屈辱的道光为何会受爷爷乾隆和老爹嘉庆喜爱)可以说道光从小就享受到了当时最顶级的教育资源,他6岁就能熟背古诗名著,道光的才华也让乾隆和嘉庆都十分喜爱。因此乾隆和嘉庆都十分注重道光的能力培养,他们给道光挑选了一堆当时的博学名儒当老师来教导道光。道光是嘉庆次子,嘉庆有一位比道光大两岁的庶长子但是刚出生不久即夭折,因此道光是嘉庆的长子,也是嫡长子,道光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的嫡妻也就是后来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为嘉庆生下了道光,当时嘉庆已经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储,而道光又是嘉庆的嫡长子,因此嫡庶观念比较强的乾隆自道光出生起就非常喜爱他。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年仅10岁的道光陪着爷爷乾隆去狩猎,道光只射出一箭就射死了一只鹿,乾隆非常高兴,这一幕也让乾隆想起了自己当初陪着爷爷康熙去狩猎,也是射死了一只鹿,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和称赞,因此乾隆认为道光很有自己当年的风范,他将来长大必定很像自己,一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结果以清朝战败收尾,道光皇帝被迫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也标志着打开了中国近代史民族屈辱的序幕,就是道光这么一个开启中国近代屈辱史序幕的皇帝,为何他的爷爷乾隆和父亲嘉庆却对他十分钟爱,并都认为继承大位之人非他莫属?
上半身停留在封建时代,下半身已经进入近代的道光皇帝其实道光是一个悲催的皇帝,他执政时期正好遇上了世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欧洲已经开启了科技文明的进步,而闭关锁国的清朝还依然沉浸在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中。
用一句话来形容道光的话,那就是他的上半身还停留在封建时代,下半身却已经走进了近代科技文明时期,也就是说道光的思想还保留着封建的治国思想,而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正式进入到了科技文明时期。
道光作为封建时代的皇帝来说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守成之君,他的人品和他的能力都很不错,不要以为道光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就以为他真的一无是处。
道光是嘉庆次子,嘉庆有一位比道光大两岁的庶长子但是刚出生不久即夭折,因此道光是嘉庆的长子,也是嫡长子,道光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的嫡妻也就是后来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为嘉庆生下了道光,当时嘉庆已经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储,而道光又是嘉庆的嫡长子,因此嫡庶观念比较强的乾隆自道光出生起就非常喜爱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年仅10岁的道光陪着爷爷乾隆去狩猎,道光只射出一箭就射死了一只鹿,乾隆非常高兴,这一幕也让乾隆想起了自己当初陪着爷爷康熙去狩猎,也是射死了一只鹿,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和称赞,因此乾隆认为道光很有自己当年的风范,他将来长大必定很像自己,一定能成为大清完美的接班人。
因此乾隆和嘉庆都十分注重道光的能力培养,他们给道光挑选了一堆当时的博学名儒当老师来教导道光。
可以说道光从小就享受到了当时最顶级的教育资源,他6岁就能熟背古诗名著,道光的才华也让乾隆和嘉庆都十分喜爱。
所以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道光长大之后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关键他还十分勇敢和仁孝,这也是让嘉庆非常喜爱他的原因。
嘉庆十八年(1813年)京城爆发了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天理教的天皇林清率信徒攻入了紫禁城中,天理教攻入紫禁城让嘉庆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嘉庆仓皇逃离紫禁城,将皇宫拱手让给了天理教。
而大多数王公贵族都十分害怕,跟着嘉庆一起跑了,当时只有年仅30岁的道光临危不乱,在嘉庆和王公大臣们逃跑之后,道光镇定自若的指挥军队剿灭天理教起义军。
在危急时刻道光一人手持一柄火枪独守在乾清宫前,他一人开枪射杀了两名起义军的首领,也是道光组织火枪队进宫剿灭天理教起义军,最后还是道光亲自带兵将潜逃出城的天理教首领天皇林清抓获。
道光此次镇定自若地指挥军队平叛,让嘉庆发现他既勇敢又孝顺,保护嘉庆逃离了紫禁城,而自己却独守乾清宫,因此嘉庆更加喜爱道光,并且还给道光射杀天理教首领的火枪赐名为威烈。
虽然嘉庆早在亲政时就秘密册立了道光为继承人,但此次平叛事件让道光的皇储继承人身份更加稳固,也更坚定了嘉庆认为能传承大位的皇子非道光莫属。
而从道光临危不乱组织军队反攻天理教也能看出他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临场指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很优秀,至少他的表现比他的父亲嘉庆和其他的王公贵族都强得多,所以道光在年轻时期的能力还是非常优秀,是很符合当封建王朝的皇帝。
而且道光为人还非常勤俭,道光登基之后在宫廷中提倡勤俭之风,在他登基之初,内务府每年开支是40万两银子,相比于乾隆时期每年开支动辄百八十万两银子已经算是很节约了,但是道光依然觉得奢侈,后来他给内务府定下每年开支20万两银子预算,这也使得道光本人在生活上更加简朴,于是就出现了道光自己除了龙袍之外,平日着装一律是能打补丁打补丁,很少换新衣的情形。
嘉庆的儿子并不多,抛去夭折的庶长子之外,算上道光也只有四个儿子,而道光也是嘉庆所有儿子中能力最强,品行最好的人,所以他是嘉庆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这么看来道光6岁通诗文,10岁能射鹿,可以说是能文能武,还极有勇气,性格还这么勤俭,以这些来说道光都算是古代封建王朝当皇帝的合格人选,道光一生除了鸦片战争之外没有大的错误,还提倡勤俭,这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算是比较少有的好皇帝,可是偏偏中国的近代民族屈辱史就是从道光开始。
道光的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发展,而他更甚的是勤俭过头导致误国严格的意义来说道光算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进入近代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悲催之处就在于他处于了一个大的时代变革时期,他的思想却转变不过来。
道光执政时期提倡勤俭廉洁,他本人也确实能以身作则,有几个皇帝会穿着打补丁的衣服,道光算是其中一位。但是这也是道光思想的保守之处,他只是一味地认为当一个好皇帝好的统治者,就要以身作则,勤俭廉政就足够了,可是他忽略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道光执政时期也非常的勤恳,甚至可以用兢兢业业来形容他,在执政期间道光确实从没有偷懒怠政,可是道光勤政的背后是一味的遵循祖制,他认为爷爷乾隆已经给他制定好了发展路线和政策,从没想过进行改变革新,这也是思想保守的一方面,所以他没有带领中国踏上世界近代史高速发展的这班车。
而且道光的勤俭有些过头了,他的勤俭甚至导致了误国的地步。甚至可以说有一种抠门叫做道光的勤俭。
每次国事会议,道光与朝臣们商议边防和海防等军费开支时,一提到钱道光就会一脸黑线,但凡哪位大臣要提出增加军事国防预算开支,道光立刻就能给你摆出一张苦瓜脸出来。
道光四年(1824年)历时四年的新疆地区爆发的张格尔叛乱被平定,道光为了平叛花了不少军费,这些钱花出去就如同割了道光肉一般。
而张格尔叛乱被平定后,大臣们都上书道光,请求朝廷给新疆增派兵力以巩固防务工作,大家都知道道光抠门,道光肯定不舍得增加军费开支,但是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新疆也得巩固防务啊,于是大臣们只得请求道光增派1.8万能满足最低防务的兵力。
道光一听说要给新疆增派1.8万兵力之后立刻就爆了,打仗花了那么多钱,这还要增兵,岂不是每年又得多一大笔军事开支,所以道光根本不同意增派这么多兵力,最后大臣们与道光就如同菜市场砍价一般,磨叽半天最终才定下了只给增派6000兵力。
道光最后硬是把这笔军事预算砍掉了三分之二,对此他非常满意,他以为给国家节省了一大笔钱,结果由于兵力不足,防务负担不过来,新疆再度发生叛乱,道光又花了一大笔钱平叛。
所以道光看似勤俭,实际上是抠门,而且已经抠门到了误国的地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也与道光的抠门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正是由于道光对维持新疆的军费开支抠抠搜搜,道光当时对新疆的军费预算是限制得很严重,按照道光指示出来的预算根本不足以维持整个新疆的防务工作。
于是重臣们就得想办法,既然新疆还得维持正常的防务,皇上还不给增加军费开支,那就只能从其他各省份抠一点出来,因此其他各省被裁掉了很多兵力,节省出来的军费就被用到了维持新疆的军事防务上,结果却导致了其他各省兵力资源紧张,防务负担不过来。
尤其是道光对海防限制也很厉害,这也导致了沿海各省本身就因为中央裁军,兵力负担的防务忙不过来,海防更是顾不来,海防松懈。
后来英国人用武力打开广东大门,虽然英国人武器先进,但是英国人属于外线长久作战其实是不利于他们,结果由于清朝的海防松懈,广东本省兵力分散区域太大,兵力集结十分慢,导致贻误了战机。
而英国人却准备很充足,海上军事补给线非常及时,清朝主场作战,却从兵力集结和军事补给上都不如英国,这也充分说明了道光的抠门,对国防经费预算的严重限制,导致了鸦片战争的不利。
在鸦片战争中道光也是把抠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鸦片战争初期,道光根本不把英国人放在眼里,认为区区弹丸之国岂能对大清构成威胁,于是在初期道光强硬的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态度极其强硬。
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的深入,道光被打怕了,他发现清朝军队根本就不是英国人的对手了,其实损兵折将打败仗到都无所谓,最主要是这战争打起来花钱如流水,道光心疼的是钱,打了败仗还花了这么多钱,这在道光看来是吃亏的买卖。
因此道光逐渐改变主意,由强硬派转变成了妥协派,他已经对清军失去了信心,所以他认为与其打下去败下去,又浪费钱,又吃了失败的战果,那不如赶紧求和,直接拿一笔钱买平安。
所以鸦片战争最后以道光主动求和结束,清朝掏了1500万向英国人买平安的钱换来了和平。因此说道光的节俭就是没有底线的抠门,他为了节省小的利益,最终损失了更大的利益,他就是民间俗语说的丢了西瓜拣芝麻。
道光的悲哀之处就在于他认为古代皇帝就应该勤俭治国,以身作则必能取得成效,而实际上他是以身作则了,可是清朝的官场制度到他那时已经是腐败不堪。
清朝的黄河水患是经常会发生的灾害,所以清朝都会拨款治河,在乾隆时期治理黄河水患实际大概需要花五十多万两白银,而乾隆每次拨款都要拨一百多万两白银,这就是说明了这个钱每经一个官员的手,就会被层层侵占。
而治理黄河水患到了道光这更加夸张,道光每次居然要拨款近一千万两白银,是乾隆时期的近十倍预算,通过这个也能想象道光时期官员侵占公款的贪婪程度要比乾隆时期更高了不少。
因此这也说明了道光以身作则的勤俭之风并没有对其他官员有所带动,而且道光的勤俭对清朝几乎是没有任何帮助。
在那个时代道光不想着追求变革,反而一味守旧,当时的时代需要的是一位能有魄力进行变革,能大刀阔斧改革的统治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挽救清朝,但很显然道光不是这样的人。
道光和父亲嘉庆执政风格颇为相似,那就是一味地遵循祖制就好了,凡祖宗制定的政策和章法那就是对的,就要一成不变地执行下去,当然,也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影响力太大,毕竟“康乾盛世”摆在眼前,千古一帝制定出来的方略自然是好的,所以嘉庆和道光父子其实还依旧沉浸在“康乾盛世”的影响余晖之下。
嘉庆和道光父子二人都不算懒惰的皇帝,都很勤政,但他们父子二人背后的勤政其实是另一种懒惰,因为他们爷俩都懒得去思考了,只要按照老祖宗定好的治国方略走那就行了,其实这也是另外一种的怠政,所以嘉庆和道光执政之后清朝国力日渐衰退,后人称为“嘉道中衰”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道光当年独守乾清宫,震慑天理教的勇气和气魄似乎没有了,他被英国人打怕了,他更加懒得去思考变革,他也不会去思考为何不可一世的大清居然会败在英国这么个弹丸之国手上,虽然道光依然还是勤政,可是他如同“康乾盛世”遗留下的傀儡一般,他的大脑已经不再运转,只是一味地想着继续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努力恢复“康乾盛世”。
如果把道光放在其他封建时代,他是一个好皇帝,不好声色,勤俭治国,还能以身作则,循规蹈矩,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在封建时代他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是悲催的是他身处在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的优点反而成了缺点。所以说道光是一个悲催的皇帝,上半身还停留在封建时代,下半身却已经走进了科技文明时代。
写在最后乾隆和嘉庆都是典型的封建皇帝,他们俩也不可能认识到一个新的大变革时代即将来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面都非常合格且优秀的道光自然让他们俩极为喜爱。
因此道光虽然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屈辱史序幕,但是他的能力和品行以封建时代皇帝的要求去看,是非常合格且还算优秀的,他只是错生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