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如何改变二十世纪艺术(逃离与超越马塞尔)
杜尚如何改变二十世纪艺术(逃离与超越马塞尔)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 他是那个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让艺术没有了边界的人。他是个怪人吗?他的艺术是如何形成的呢?
艺术史上有很多天才、怪才、鬼才艺术家,然而要说谁是最大的异类,那就非杜尚莫属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德库宁说:“杜尚一个人发起了一场运动,这是一场真正的现代运动”。”超现实主义的领袖布勒东说:“杜尚是二十世纪最有才智的人,也是最扰乱人心的人”。杜尚被称为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鼻祖。
他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
他是那个把小便池取名为“泉”,给蒙娜丽莎画上胡子的人;
他是那个把“这是美”,变成“这是艺术”的人;
他是那个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让艺术没有了边界的人。
他是个怪人吗?
他的艺术是如何形成的呢?
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
在成为现代艺术的象征性人物之前,马塞尔·杜尚在诺曼底的一所小村庄里度过他的童年。
和另一位艺术史上的革命性人物毕加索不同——毕加索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他的天才,而杜尚小时候并未显示出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出身于一个公证人家庭。家庭氛围的熏陶使他有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
不过,这个家庭的六个子女后来有四个成了艺术家。而且除了马塞尔,他的两个哥哥也成就不凡。
在学校,马塞尔算不上是一个好学生。要说有什么倾向与日后他所做的事情联系起来,那就是他喜欢钻研科学和机械方面的知识。还有我行我素,也就是说做事总要循着自己的天性。
受两个从事艺术的哥哥的影响,马塞尔16岁时改变了他想当公证人的想法,他想要当个画家了。
1904年中学毕业,他决定报考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他父亲送他进入巴黎的朱丽亚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为考入美术学校做准备。但是杜尚蔑视学校的传统型教育,他成了一名懒散的学生。这里自由的空气,让他深受玩世不恭精神的影响。
他未能通过美术学校的入学考试。不过这也不一定是件坏事。这样,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地去尝试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了。
不把自己保持在一种模式里很长时间
1906年,杜尚服了一年的兵役之后,来到巴黎继续学画。
杜尚虽然没有显露出早熟的艺术天赋,不过他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也生逢其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了震撼当代艺术的巨大变化。
当时正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开始出现、发展、竞相斗艳的年代。杜尚通过他的两个哥哥进入了现代艺术家的圈子。
此前,杜尚已经画过一些类似印象派的画了。他真正感到现代艺术的震撼,是从野兽派开始。1905年的秋季沙龙,马蒂斯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杜尚。他马上开始尝试野兽派风格的绘画,并创作出了风格鲜明,带着强烈感情的野兽派风格的画。
不过,如他自己后来所说,“我从不把自己保持在一种建立好的模式里很长时间,去模仿,去受影响。”他不会一直沉溺于野兽派的风格里。
1911年左右,当他见到立体主义绘画的时候,便迅速从野兽派转向了对他来说更新鲜有趣的立体主义。
然而,这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杜尚被立体主义吸引不过几个月。在1912年时,“我已经在想别的事了。”“所以它对我不过是一种试验的形式,而不是皈依。”他和各种运动、风格、观念保持着距离,也不和艺术家们打成一片。当他的好奇心被满足,他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他便迅速抽身。
第一次转折——抗拒
从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脱离出来,杜尚开始自己的探索了。
他发现自己关注的问题是运动,很快他便有了自己的课题。他把立体主义和运动结合起来,即用立体主义的手法画出一个处于运动中的连续的形象。他也从连续摄影图片中汲取了灵感。他先是画出了一幅《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他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把人的形象分解,再以连续的平行线条重复着形成运动的态势。当他觉得这个尝试可行了,就把这个手法运用到另一幅画《下楼的裸女》中。在这些画中,他不想去画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体,他想摆脱感性美,让绘画趋向于机械感。
杜尚 下楼的裸女
他不愿意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他想走得远一点。
他甚至寻求避免和传统绘画的一切联系的方式。接着,他动手画了一幅最早描绘机器的绘画《咖啡磨》。这张画没有美感,没有象征意义,有些像机械制图,他甚至还画上了指示机器转动方向的箭头。他觉得这是一个创举,他似乎找到了一个逃离传统绘画手法的出口。
杜尚 咖啡磨
接着,发生了一件小事,对杜尚来说却成了一个转折点。
在1912年的独立艺术家沙龙展上,杜尚把《下楼的裸女》送去展出。主持展览的立体主义画家认为画中的运动感类似于未来主义的手法,而未来主义是和他们不相容的另一阵营。他们请杜尚的哥哥带话,希望他对画作做一些修改。杜尚听了哥哥的转述,默默地过去把画取走了。他并没有修改作品,而是决定和立体主义决裂了。他决心不再加入任何团体了。
求索
现在,只有依靠自己单打独斗了。从此,杜尚开启了非凡的冒险征程,他要独自寻找艺术的真谛。
从独立艺术家沙龙摘下《下楼的裸女》的那一刻起,他为自己关上了一扇门。
他要到别处去了。
书籍是一条通向别处的路。“我认为画家最好能接受一位作家的影响,而不是去接受一位画家的影响”,他说。
他开始阅读各种书籍,甚至整天都在看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他每日必读的书。尼采的那些铿锵的语句使他陶醉,他的向往在尼采的呼唤声中得到了回应。
杜尚本来就与外界拉开着一定的距离,立体派画家的狭隘的做法更加大的这种距离感。从此以后,“超人”这个无实体的形象便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他将一直跟随这个形象走到底。
1912年6月,杜尚来到巴伐利亚首都慕尼黑。在这里,分离派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艺术家都被吸引了来。
在这里,杜尚看到了表现主义绘画的萌芽,他被康定斯基所创立的青骑士社所激励,他读到了《论艺术的精神》。
各种思潮和风格在碰撞,这让他看清楚了,立体派也不过是各类运动中的一个潮流而已。
在这里逗留的四个月期间,他感受到了一种先进的文化,他受到了一种个人主义哲学的熏陶,“我就是自我能力的主人”。
在慕尼黑的整个夏天,他都在满怀激情地创作,他画出了好几幅画,其中包括两幅他的重要作品《从处女到新娘的转变》和《新娘》。在他的画中,身体与机械揉合在一起。
杜尚 新娘
他感兴趣的东西是各类创新技术、X光、四维世界以及各类机械。他想按照自己的方向创作出一件伟大的作品。
他大胆地想把自己的艺术转到绘画以外的东西上,不用色彩去创作,不用画布去创作。
他一直暗恋一位朋友的妻子,又不想越界。他受着情欲的折磨,他把它深埋在心底。他有了一个题目《甚至被单身汉剥光衣服的新娘》。他喜欢玩弄副词,喜欢“甚至”这个无动机的副词。
同时,他心里涌动着一种新文艺复兴的狂热感,他也想重新探索透视法。一个新的作品慢慢有了雏形。
这个作品就是他著名的《大玻璃》,他预感到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完成它。却没想到从构思到完成(其实最后也没有真正完成)用了十年的时间。
沉潜
新作品的构思让他定下心来。他决定不再做职业画家。他找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差事。一是为了养活自己,二是可以静下心来思考。
他又开始读书。他读马拉美的诗,他还想深入地研究透视法。他读赫拉克利特的作品,也读柏拉图的一篇篇对话。
“无差别美”这一词出现在他的笔记里。
他在图书馆上半天班,剩下的时间投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他全神贯注地在硬纸板上绘制自己所设计的机械装置的草图。他用机械装置来代表男人和女人的欲望。
整个1913年,他都在忙着这个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记着笔记。
这期间,他还创作出另一件代表着他艺术思想的油画:《咖啡磨2号》。
他摆出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当有人问他在做什么时,他说自己什么都懒得做。
第二次转折——东方不亮西方亮
20世纪初,现代艺术在欧洲发展得如火如荼,而美国还是另一个世界。他们还在唯欧洲传统的学院派马首是瞻,不知道现代艺术为何物。
有一拨见识过欧洲现代艺术的美国艺术家大开了眼界,于是就想策划一个大型的国际艺术展。这个展览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现代艺术史上一次划时代大事的军械库展。
杜尚有四幅油画被选中参加展览,其中就有被法国独立艺术家沙龙拒绝的《下楼的裸女》。
军械库展第一次把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绘画向美国展现出来,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杜尚的《下楼的裸女》大出风头,杜尚在美国成了名人。而且参展的四幅画全都卖出去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切事情都脱离了轨道。
法国青年纷纷入伍。杜尚因为查出心脏有杂音,不能从军。但是他也不自在,在爱国热情高涨的情形下,杜尚就像一个逃兵一样遭人鄙视。
这时候,军械库展负责征集作品的美国艺术家又来到法国寻找作品,他怂恿杜尚到美国去。
这倒是一个出路。然而杜尚有他的想法。他不想借着军械库展的东风去美国画那些立体主义风格的画。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份类似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养活自己,并且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这个自己的事情,就是他已经投入了一年多时间来做的《大玻璃》。
杜尚确实有他的非同寻常之处。美国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他想做到名利双收并非难事。事实上,他到了纽约,就有画商找到他,承诺每年出资一万美元,包下他一年的画作。然而杜尚不为所动,要知道,那时他也只有28岁而已。面对着未知的前途,清贫的生活,他心里好像有一根定海神针。
杜尚到了美国,如他所愿,找到了一份谋生的事情——教授法文。后来又找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基本的生存可以保证了。
幸运的是,他结识了一位有财力的欣赏他的人——阿伦斯伯格。阿伦斯伯格后来成了他绝大部分作品的收藏者。
现成品
在决定走自己的路以后,杜尚一直在思考,人们究竟能不能做出非艺术的作品呢?
他已经在绘画中尝试过,让绘画脱离传统的美的范畴,就像他所说的“反视网膜的”。还有什么更进一步的方式呢?
1913年的某一天,他在创作室里随便摆放了一件物品。他把自行车的前叉子放在餐凳上,然后把一个自行车轮子放在前叉子上。他喜欢没事就摆弄点什么。
这是个冷漠、毫无特征的物品。他把它放在那儿,既没有理由,也没有意图,它只是他的一个消遣。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物品,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
在1915年有了“现成品”这个概念以来,这个轮子成了世界上首个现成品。
杜尚和他的自行车轮
在创作出自行车轮子几个月后,杜尚在一家商店随便买了三幅复制的绘画作品。在回去的车上,他看到了红绿灯信号。这信号灯光仿佛给了他某种启发,他在这三幅画上分别画上一个红点,一个绿点。并将这三幅画通称为药店。当时,许多药店都用装满红绿颜色的药水瓶来做招牌。他还在这三幅画上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好像那是他的作品一样。
他也觉得好笑,粗俗的复制风景画并不是艺术品,但在画上红绿两点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就能变成艺术品吗?
没错,这几幅画后来进入了艺术史,成了艺术品。
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偶然”这一观念,也击中了杜尚。他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取一根一米长的线,让它从一米的高度落到一块蓝色画布上,然后将这个偶然所得的曲线固定在画布上,同样的步骤重复三次,得到三条不同长度的曲线。杜尚后来讲述到:“就这样,米的长度从一条直线变成一条曲线,但并未丧失长度的属性,可还是给直线是点到点的最近距离这个概念带来一点荒诞的意味。”他把就长度单位所开的玩笑命名为“三个终止标准”。
1915年杜尚到纽约之后,一天他来到一家卖雪铲的店铺。所有雪铲的样式全都一样,他随手买了一把,并在铲把上刻下一行文字:预防断臂——马塞尔·杜尚。这个时候,他给这类作品想到了一个名字:现成品。
杜尚 预防断臂
他的妹妹结婚时,他给她寄了一本几何教科书做为礼物。她要妹妹把它挂在巴黎住所的阳台上,任凭风去选择书中的问题,去撕破教科书。后来他把这结果称为“不幸的现成品”。
1919年底,杜尚从巴黎回到纽约,为阿伦斯伯格带了一件纪念品:巴黎的空气。在巴黎,他将一个玻璃容器里面的液体倒出来,再封上口,带回美国。
杜尚最著名的现成品就是“泉——小便池”和“画上胡子的蒙娜丽莎”了。
杜尚 泉
杜尚 画上胡子的蒙娜丽莎
并不是什么物品都可以被拿来做现成品。杜尚选择现成品,是基于视觉的冷漠,他要求这个物品不带任何美学的情感。要避开好和坏的趣味。这是反常规的一点,这也是和他的反美学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同时,他尽量不去创作过多的现成品,以免形成某种趣味,出现上瘾的状况。
对杜尚来讲,趣味意味着习惯,意味着对已经接受了的东西的重复。所以他会通过机器性的描绘来避免趣味。
躲进小楼成一统
1915年6月,杜尚坐船来到纽约。他被美国人当作著名的欧洲艺术家来欢迎。而他的心思都在《大玻璃》上。
阿伦斯伯格以替杜尚交房租为交换条件,得到了《大玻璃》的所有权。
搬进创作室后,杜尚购买了两块大玻璃,开始动手画他的《大玻璃》。他依照笔记的描述和此前画的草图,开始把草图复制到玻璃上。这是个非常枯燥乏味的活,他每天只在下午工作两小时。
这件曾让他迸发出极大热情的作品,现在却经常让他提不起兴趣了。巨大的困难也消磨了他的意志。他对抗着这些,终于在1923年宣布《大玻璃》的创作到此为止,他没有办法像设想的一样去完成它了。
这件晦涩难懂的巨作最后摆放在费城美术馆杜尚专馆最醒目的地方,这是他为艺术史制造的难解之谜。
这件作品中,用机器代替了人。确切地说,人的欲望就体现在机器当中。
杜尚 大玻璃
这件作品完成后,杜尚似乎再没有了创作的激情。他开始沉迷于下棋。他像投入艺术一样地投入到下棋当中,他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职业棋手,甚至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杜尚1968年去世,享年81岁。去世后,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被公开。没人能解读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他秘密地做了二十年。杜尚之所以一直对它守口如瓶,也许就是想制造一种轰动的效果吧。在他去世以后,人们竭力去猜测他的这件作品的用意,他会很开心吧。
杜尚一生中不停地超越,终于跳出了如来佛的手掌心。他翻到艺术之外去了,他站在了艺术之外去看艺术。于是,艺术不是被放在美的范畴里去考察,而是放在存在的范畴里去考察。他的艺术不是作用于视网膜,而是作用于大脑,作用于身心。
最后,他不发一言,完美谢幕。
主要参考文献:
《杜尚访谈录》 [法]皮埃尔·卡巴纳 著 王瑞芸 译
《杜尚传》 [法]朱迪特·伍泽 著 袁俊生 译
《杜尚传》 王瑞芸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