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传说包拯有三大铡刀,曾先斩后奏杀了庞太师的儿子,还开铡怒斩附马陈世美。包拯一生断案无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他为人刚毅敢弹劾宰相,有时还会怒怼皇帝。包拯在公元999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里是书香门第,28岁时考中了进士,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的知县。他一生中升迁20多次,最高官职达到了枢密副史,1056年担任开封知府,当时开封是北宋的京城,包拯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这个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但当朝的皇帝对他很信任,赐予先斩后奏的权利。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铁面无私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在历史上,包拯时常以断案高手的形象出现,在幼年时期就初显破案才能,影视剧中《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著名案件让老百姓们如数家珍。

包拯还曾用对联破了一个千古奇案,让人啧啧称奇。

这个案件“古怪”之所以古怪,是因为在新婚次日,新娘就上吊自尽,包拯便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而这个对联,还曾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出现过。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2)

新娘离奇丧命

包拯在公元999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家里是书香门第,28岁时考中了进士,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的知县。

他一生中升迁20多次,最高官职达到了枢密副史,1056年担任开封知府,当时开封是北宋的京城,包拯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这个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但当朝的皇帝对他很信任,赐予先斩后奏的权利。

包拯一生断案无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他为人刚毅敢弹劾宰相,有时还会怒怼皇帝。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3)

传说包拯有三大铡刀,曾先斩后奏杀了庞太师的儿子,还开铡怒斩附马陈世美。

有一次包拯带着几名侍从微服私访,来到一个小镇上后,决定找一个地方投宿,沿街而行时看到有个老翁正坐在台阶上流泪。

包拯连忙上前询问:“请问这位老翁,何事伤心?”

老翁低头不语,只是默默流泪,脸上的表情十分伤感。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4)

包拯等人提出借宿时,老翁连连摆手拒绝:“实不相瞒,这几天家里才死了人。”

包拯愿闻其详,老翁见来人气宇不凡,就连忙把家里几天来的遭遇和自己儿子即将问斩的事告诉给了包拯。

这位老翁姓徐,老两口已经50多岁了,有一个18岁的儿子,两人对他十分爱护。

儿子到婚配的年纪时,媒婆介绍了邻村的一个姑娘,这个姑娘美貌贤惠、知书达礼,从小饱读诗书十分有才气。

徐家老两口看了非常喜欢,就下了聘礼,为18岁的儿子定了亲。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5)

徐家的家境不错,女方对他们家也很满意,两家就张罗着为小两口举办婚礼。

婚礼当天徐家张灯结彩,院子里挂满了红绸,丫环小厮们在院子里忙忙碌碌招待宾客,当日来宾众多,有徐家的亲戚朋友,还有新郎的同窗。

吃完酒席后,就是入洞房的环节,新娘子知道新郎也是一个读书人,平日里时常和同窗好友一起对句,就想试探下新郎的才华。

新郎接待完宾客,已经喝得有几分醉意,他听说要对句,就轻松地说:“这有何难?”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6)

新娘隔着房门说了一个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新郎一听到谜面就愣住了,这是一个连环对的形式,看起来简单却很费心思,句中有三个字是同音字,“阁”还是“各”加上偏房部首。

新娘开着玩笑说:“你若对不出下句,今晚就不许进洞房。”

新娘本想开个玩笑,也不是真的不让新郎进门。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7)

但新郎是一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书呆子,一听新娘这样说,就赌气出了门,跑进了学堂。

新郎到了学堂以后,酒已经醒了一半,就在那里安心地想对子,冥思苦想也想不到答案。

新娘子本来想逗逗新郎,给新婚增添一些情趣,没想到新郎如此迂腐,等了很久都不见新郎回来,只好将衣服脱了,独自一人钻进被子里睡了。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8)

第二天早晨新郎回到家中,新娘发现他愁眉不展,便奇怪地问:“你怎么了?”

新郎瞪了她一眼,无奈地说:“你还不知道,明知故问?”

新娘子也有点生气,表示:“我真是不知道。”

新郎说:“我就是为对不出你的对子而费心呢。”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9)

新娘子一听更加奇怪:“昨晚皓月当空,你独自一人在院内的梧桐树下,不是对上了吗?要不我能让你入洞房吗?”

新郎这时懵圈了:“我何时曾回过家?一整夜都在学堂里,天亮以后才回来的。”

新娘子还想再问,却突然住了口,浑身上下一阵冰凉,顿时脸色煞白,她失魂落魄地走进自己的房间里,悔恨地泪流满面。

新娘冰雪聪明,听到新郎这番话已经知道昨天晚上进门的那人不是新郎,是自己引狼入室,让坏人钻了空子。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0)

古时的女性对名节十分在意,出了这样的事,悔恨也来不及了,新娘又急又气羞愧难当,竟然用一根白绫自尽了。

新娘在结婚第二天上吊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娘家人闻讯后痛哭流涕,好端端的女儿嫁过来第二天就死了,肯定是女婿逼死了女儿,娘家人写了状纸把此案报到了官府。

官府第一反应也是新郎作案,他们把新郎抓了起来,还没有经过细细审问,就认定是新郎杀妻。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1)

新郎当然不愿意承认,刚开始也大喊冤枉,但经过官府的一番严刑拷打,新郎被逼招认了,官府让他签字画押,不日将问斩。

徐家的老父母听到儿子被问斩的消息心急如焚,但老两口申诉无门,徐母急得跳河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悽惨落魄。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2)

包公用对联破案

包拯认真地听老翁诉说了这一桩离奇的案件,也觉得十分难受,他觉得此案并不简单,便安慰老翁说:“这事还有转机,老人家不必太过伤心,你儿子或许还有救。”

老翁听了包拯的话十分惊讶,连忙将包公一行人迎进屋里,好生招待。

包拯仔细推敲案件的经过,为了探明该案的原委,还叫来徐家的小厮和丫环们仔细询问,并做了笔录。

当天晚上包拯住在徐家时,他一时也没有头绪,一边思索,一边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侍从帮他搬来一张椅子,包拯就坐在椅子上,在院子里和侍从闲聊了起来。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3)

此案破案的关键在于新娘前一晚的那副对联,凶手正是对出了对联,才进入了新娘的房间,以至于酿出了惨祸。

此时新娘已死,大家都不知道答案,包拯只能想着先把对联对出来,此时夜深人静、皓月当空,包拯凝望着一轮明月苦苦思索。

在徐家的院子里,梧桐树叶被轻风吹得沙沙直响,包拯就坐在椅子上,倚在梧桐树的旁边。

这样的场景让他突然有了灵感,顿时茅塞顿开,心中有了答案。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4)

包拯兴奋地来到了县衙,把答案记在纸上,第二天清晨就命令手下上街贴出了告示。

告示上写道:开封府要招一名非常有才学的书生任职,欢迎有识之士到县衙应试。

当地的百姓都知道开封府包大人一言九鼎,有很高的威望,所以都没有怀疑包拯使的是一出“反间计”。

读书人埋头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功成名就,这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5)

告示吸引了很多有才学的书生报名,很多书生们都欢呼雀跃,想摩拳擦掌一试身手。

应试者来到县衙后,包公出了一道对联的考题:“等登灯阁各攻书。”让书生们对出下联。

刚开始书生们觉得这个对联非常容易,纷纷提笔尝试,过了一会却摇头叹息,败下阵来。

所有书生们交出答卷之后,包公选中了“移椅倚桐同赏月”的考生,他看到这个下联心中大喜,“称赞”地点了点头。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6)

这个考生以为自己的表现受到包拯的称赞,顿时喜不自禁,他大着胆子问包拯:“不知大人委派小人何官?”

包拯听了考生的话哈哈大笑,将惊堂木一拍,这个考生吓得魂飞魄散,马上笑不出来了,在场的待从们一拥而上,把他扣押了起来。

包拯让侍从把新郎带了出来,新郎也确认这个考生就是他在新婚之夜遇到的同窗好友。

经新郎的指认后,可以确认这个考生就是在婚礼后瞒天过海、糟蹋新娘的罪犯。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7)

浩然正气、执法如山

这个考生只得乖乖地招供作案的经过,在参加婚礼当天晚上,他发现新郎没进洞房,而是在学堂里独自冥思苦想,便上前询问新郎为何没去陪伴新娘。

新郎把上联告诉了这个考生,原本想让同窗帮个忙,没想到这个考生马上打起了坏主意。

他溜到新娘房门前,模仿新郎的语气跟新娘对句,新娘听到这个“假新郎”天衣无缝地答对了下联,便放他进了门。

这个考生就恬不知耻地当了一回新郎,第二天趁着新娘熟睡后又溜之大吉。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8)

幸亏包拯明察秋毫,把罪魁祸首找了出来,考生间接害死了新娘和徐母,他得到了终身流放的下场。

此案对现代人来讲非常不可思议,新娘在当晚入洞房时为何连新郎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以至于让一个陌生人钻了空子。

在古代有很多包办婚姻,有些新娘和新郎在结婚前没见过面,直到入洞房后,新郎挑起新娘的盖头,才算正式见面。

虽然两人有过短暂的交流,新娘听到过新郎的声音,但毕竟不熟悉。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19)

新娘子只把这个对联告诉了新郎一个人,她没想到新郎把对子告诉了别人,引起了天大的误会。

案件中凶手对出下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为何包公就能断定此人是凶手,也不怕会抓错人,如果那个凶手不来应试,抓捕计划就难以成功,考生为何要那么傻,去自投罗网呢?

新娘在自杀前曾经说过那么一句话:“你独自一人在院内的梧桐树下”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下联跟梧桐树有关,所以凶手确凿无疑。

凶手已经知道自己色胆包天害死了两条人命,而包公出了同样的对联后,他依然上钩了。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20)

其实新郎只跟凶手一人提过上联,这个考生早就成了怀疑对象,对对联的过程只是为了再确认一下罪犯,也让凶手更快地招供,凶手早已是瓮中之鳖。

这故事经过老百姓口口相传,增加了很多戏剧色彩,故事中的漏洞也成了“无巧不成书”。

这个千古奇案因为有了包公,更加离奇精彩,包公的形象也因为一个个探案故事变得更加神乎其神。

后来这个案中的对联也成千古绝对,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出现了很多的诗词和对联,这副对联也出现在电影中厢房前的柱子上。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21)

包公本人经过后人的一些艺术加工后,跟真实历史上的形象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包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并非影视剧中的样子。

老百姓眼中越是铁面无私的人,就越是脸黑且不苟言笑,戏剧中的白脸代表奸臣,红脸则代表忠诚的形象。

包拯慢慢成了黑脸,额头的月牙是他特有的形象标志,这是为了塑造公正而铁面无私的形象,他的形象是被神化了。

传说中包拯“日断阳间夜断阴”,日夜忙个不停,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晚上还要到阴间主持公道,额头上的“月型脑门”就是起到两界“通行证”的作用。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22)

后世一些老百姓们将他奉为神明,认为包拯是奎星转世。

多年以来,河南和安徽两地一直有“包公家乡之争”。

包拯曾担任开封府的知府,在河南开封有个包公湖,湖边建有包公祠和开封府。

连影视歌曲中都有那句歌词:“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是河南开封人。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23)

直到1973年,安徽合肥市要修建一个钢铁厂,在迁移墓园时发现了包公真正的家族墓园,古人有强烈的乡土情结,死后也要落叶归根,扶棺回乡,所以包拯是安徽合肥人士。

多年以来人们对包公的敬仰滔滔不绝,包公是正义清廉的化身,他的断案故事讲不完,在老百姓的追捧下,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很多名臣良将,像包拯这样深受百姓喜爱,又没有争议的人物很少,包拯一生浩然正气,流传了许多佳话,不愧是千古名臣。

包拯殿前扬威对联(新婚次日新娘自尽)(24)

参考资料:

小小说月刊:包公巧破对联案 2017年5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