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的聪明害死了自己(他自己早就料到)
杨修的聪明害死了自己(他自己早就料到)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是按照传统的立长子,还是找一个有才华的接班人,曹操拿不定主意。因此,他当了魏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确定接班人,这也让他的儿子们蠢蠢欲动,争着想表现自己。曹植在这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当然,杨修的这些小聪明让曹操心里膈应,但如果单凭这些,他还罪不至死。那曹操为什么要杀了他呢?因为他参与了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争。有一次,曹操视察正在修建的相国府大门,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立刻让人把门拆了,说,门里加个“活”,是“阔”。魏王正是嫌门大了。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酪,他在盖子上写了一个“合”字。杨修拿起来就吃,还说,曹公让我们一人吃一口。这就是有名的“一人一口酥”的故事。杨修最有名的是“鸡肋”的故事,他凭着曹操说出“鸡肋”这两个字,猜中了曹操撤军的心思。
说起杨修,人们就会想到“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说到杨修之死,很多人认为是他太聪明,在曹操面前卖弄,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真正的原因另有隐情。
杨修出身名门,他的家族弘农杨氏是东汉有名的家族,他爷爷的爷爷是东汉有名的大儒杨震,杨修的爸爸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杨修本人也很有才华,绝不是所谓的靠家族吃饭,而是响当当的靠本事吃饭。
曹操自诩才华横溢,但他却亲口说,自己跟杨修的才思差了30里。为什么才思用“里”这个距离单位衡量?这里有一个故事。
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秘书杨修,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点点头,刚要说,就被曹操制止了,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有一次,曹操视察正在修建的相国府大门,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立刻让人把门拆了,说,门里加个“活”,是“阔”。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酪,他在盖子上写了一个“合”字。杨修拿起来就吃,还说,曹公让我们一人吃一口。这就是有名的“一人一口酥”的故事。
杨修最有名的是“鸡肋”的故事,他凭着曹操说出“鸡肋”这两个字,猜中了曹操撤军的心思。
当然,杨修的这些小聪明让曹操心里膈应,但如果单凭这些,他还罪不至死。那曹操为什么要杀了他呢?因为他参与了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争。
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是按照传统的立长子,还是找一个有才华的接班人,曹操拿不定主意。因此,他当了魏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确定接班人,这也让他的儿子们蠢蠢欲动,争着想表现自己。曹植在这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
曹植本人才华横溢,同时,他还笼络了很多更有才华的人给自己增加力量,这些人中包括杨修。当时的杨修担任曹操的大密,主管内外事务,而且每件事都做的符合曹操的心意,因此曹操对他很信任。这样,不止是曹植,包括曹丕在内的很多人都拉拢、巴结杨修。
面对曹丕和曹植,杨修慢慢的表现出自己的倾向,跟曹植更接近一些。每次曹操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时候,杨修都会向曹植泄密,提前告诉他应对策略,这让曹操很不高兴。而所谓的“司马门事件”,把杨修直接推上了断头台。
曹操为了考查曹丕和曹植的临机处事能力,故意安排两人出城,同时,又暗中吩咐门官不让两人出门。结果,曹丕遇到阻碍,老老实实地回来了,而曹植,在杨修的指点下杀了门官。得知此事的曹操,已经不是简单的对杨修厌恶,而是怒火冲天了。自己身边的大臣参与夺嫡之争,这是历来都很忌讳的。
杨修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他临死前对故人说,我知道自己死的晚了,早该被杀头。他既然知道这个结果,为什么还向着断头台跑去?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