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子的有和无的观点(老子的有与)

老子的有和无的观点(老子的有与)在表象世界中,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器物的“实体”与“非实体”的部分,认为“有”与“无”是对立的;但是在真实世界中,“有”与“无”却是辩证统一的。此章出现的“车轮、陶器、房屋”,是老子在器物层面的比喻,目的在于揭示精神层面的道。原文翻译:车轮上的三十根辐条,聚集在一个车轴中,有了轴心空虚之处,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中间空虚之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室内空虚之处,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带给人们便利,“无”则发挥了它的作用。解读:

老子《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王弼注解: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老子的有和无的观点(老子的有与)(1)

原文翻译:

车轮上的三十根辐条,聚集在一个车轴中,有了轴心空虚之处,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中间空虚之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室内空虚之处,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带给人们便利,“无”则发挥了它的作用。

解读:

此章出现的“车轮、陶器、房屋”,是老子在器物层面的比喻,目的在于揭示精神层面的道。

在表象世界中,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器物的“实体”与“非实体”的部分,认为“有”与“无”是对立的;但是在真实世界中,“有”与“无”却是辩证统一的。

若单论“有”与“无”,恐落入文字的陷阱中,不如放在此章中细看:

“有”是指有一器物,这人类创造的器物可以增加生活的便利;

“无”是指没有器物,但并非“不存在”之意,可以解作“虚空”。

只有这两者互相配合才能使器物发挥功能,这便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第一层含义。

正因认识到这第一层含义,王弼才会写下“以无为用”的注解——把“无”作为“用”来看待——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无”与“有”结合,才可使器物发挥作用。

此章深层用意在于引导人们思考“有”与“无”的关系:

《道德经》第40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的有和无的观点(老子的有与)(2)

“无”因其“虚空”,所以有无限种可能性。就比如庄子《人间世》中的“虚室生白”,这个房间塞满了茶几、沙发、电视机、空调、书柜种种东西,那么这个房间就被固定为这一种样式,而无其他变化的可能;如果把这些东西全部搬走,此刻这房间便恢复了无数的可能性,以至于产生空明的心境了。

所以“无”就像数学里的0,它可以诞生“有”。

人们往往非常在意自己拥有的器物,老子则希望人们理解“有生于无”,明白到不需要过分重视“有”,毕竟“有”不能直接等于“有用”,只有“有”与“无”结合,才是“有用”。

人的思维也是如此,人类的奇思妙想往往产生于放松时刻,比如散步、洗澡、甚至于蹲马桶时;相反,用心学习、努力工作时,知识与技能在增长,可创造力却下降。所以,如果你希望拥有一个高效、成果卓著的学习模式和工作模式,那就一定要正确认识“有”与“无”的关系,重视“无”的作用,帮助自己迈上一个新台阶!

老子的有和无的观点(老子的有与)(3)


作者简介:黄子洵,字一纯,广州00后。2015年起在家自学国学,2018年至今师从上海交通大学杜保瑞教授学习中国哲学,现师从雍平老师学习古诗文创作与文字训诂。

老子的有和无的观点(老子的有与)(4)

(作品声明:2022年起,凡《一纯国学》网络平台所公开发表之文字,未经作者授权许可,其它网络平台不得转载,若有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