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楼梦的真本手稿(绵阳市图书馆特色馆藏)

红楼梦的真本手稿(绵阳市图书馆特色馆藏)27岁时,孙桐生乡试中举,后赴京会试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冯小平介绍,孙桐生为官经历颇为丰富,在多地都担任过县令、知府等地方官。“在任官期间,孙桐生也一直在进行诗文的研究,撰写、刊印了不少文集,涉及诗歌、散文、杂文以及巴蜀地方文献,等等。”冯小平说,尤其是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数次变卖家产,历经5年筹资镌刻,才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在湖南卧云山馆刻印出了这套《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孙桐生1824年出生于绵阳,根据他自己手书的《孙桐生生平记事》记录,在他5岁时,看着兄长们入读家塾,就想要跟着去,本来家中长辈觉得他还太年幼,但孙桐生读书的愿望十分强烈,后来还是让他进入家塾跟着夫子读书了。如今,在孙桐生的家乡四川绵阳的图书馆里,就珍藏着这套刻印于光绪年间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 以及《孙桐生生平记事》《孙桐生书信集》等其留下的珍贵著作、手稿、手札、函

红楼梦的真本手稿(绵阳市图书馆特色馆藏)(1)

上图为孙桐生刻印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

红楼梦的真本手稿(绵阳市图书馆特色馆藏)(2)

下图为《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内页。

中国清代小说《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就有不少人对其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专门的红学,不少文化学者、知名大家,都是红学的簇拥者。

被誉为“蜀中红学第一人”的晚清学者孙桐生,就是当时知名的红学家之一,不仅毕生对其进行研究,还典当家产近乎倾其所有刊刻了《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虽然这套文献流传不多,但在当时也助推了《红楼梦》的流传与普及。

如今,在孙桐生的家乡四川绵阳的图书馆里,就珍藏着这套刻印于光绪年间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 以及《孙桐生生平记事》《孙桐生书信集》等其留下的珍贵著作、手稿、手札、函件 等等。日前,记者走进绵阳市图书馆,从纸润墨香间,感受这位蜀地学者的文心。

自筹资金刊印《红楼梦》

绵阳市图书馆始建于1922年,馆名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题写。“上世纪50年代,由于缺乏保管条件及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大部分古籍文献被调拨至四川省图书馆进行保存。”绵阳市图书馆馆长冯小平介绍,如今馆里留下的古籍数量虽然不多,只有近5000册,但不乏善本,其中最为珍贵的,正是孙桐生刊刻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清光绪辛巳年卧云山馆藏版)和他亲笔手书年表以及与亲朋好友往来的书信,等等。

孙桐生1824年出生于绵阳,根据他自己手书的《孙桐生生平记事》记录,在他5岁时,看着兄长们入读家塾,就想要跟着去,本来家中长辈觉得他还太年幼,但孙桐生读书的愿望十分强烈,后来还是让他进入家塾跟着夫子读书了。

27岁时,孙桐生乡试中举,后赴京会试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冯小平介绍,孙桐生为官经历颇为丰富,在多地都担任过县令、知府等地方官。“在任官期间,孙桐生也一直在进行诗文的研究,撰写、刊印了不少文集,涉及诗歌、散文、杂文以及巴蜀地方文献,等等。”冯小平说,尤其是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数次变卖家产,历经5年筹资镌刻,才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在湖南卧云山馆刻印出了这套《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

由于资金等原因,这套书印数较少,流传至今的更是不多。作为一部私刻本,与当时的官刻本相比,从质量上来讲不算精良,其中还有一部分内容为手抄。“从这也可以看出,当时孙桐生刻书资金很紧张,所有编纂、誊抄、设计、校对、监印、筹资等工作,均凭孙桐生一己之力,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部《绣像石头记红楼梦》,主要是以清末收藏家刘铨福收藏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作底本,结合清代红学家张新之所著的《妙复轩评〈红楼梦〉》评批,进行对照研究、整理而成,因此将“红楼梦”与“石头记”两个书名都放了进去。“绣像就是过去书中的插画,这部书中第一册上有数张精美的人物插画。”冯小平介绍,晚年时,孙桐生回乡,专门将这部书的刻版带回四川,本希望能够继续刊印,却由于资金等原因未果,后刻版也被毁丢失了。“后来,著名红学家、文化大家冯其庸来绵阳时,也专门翻阅了这部书,给予了颇高的评价。”冯小平说。

后人将其珍贵文献捐赠回乡

光绪年间,孙桐生病逝后,其所藏文献由家人珍藏保管。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曾孙女婿张斯民,决定将孙桐生留下的这部《红楼梦》以及手稿、信函等,全部捐赠回家乡,经过多次协商,交由绵阳市图书馆进行保存。

“除了这部《绣像石头记红楼梦》之外,还有孙桐生本人所写的生平记事、杂文集、散文集,以及与亲朋好友的往来信函等,一方面对于研究孙桐生本人对于做人、治学、为官等思想很有帮助,同时也提供了关于当时多地的社会情况的史料。”冯小平介绍。

其中,孙桐生自己编写的生平记事,字迹十分娟秀工整,从自己出生之时开始记载,记录下每年自己的重要事件。虽然大多言简意赅,但也从中能看出活生生的性格,例如考科举时,本以为未中,十分心灰意冷“坐愁不睡、惨动颜色”,后来得知中榜,惊喜之时又因思及父母等百感交集,夜晚依然无法入睡。

孙桐生一生虽然做官不大,但好交友,与亲朋好友们书信往来甚多。由他留下的近300封与好友往来的信函汇编成的《孙桐生书信集》,2014年经绵阳市图书馆委托,由省古籍保护中心和杜甫草堂博物馆专家对其进行了修复,后又专门进行了古籍再造。记者看到,这部书信集,所用信笺十分精美,色彩多样……鹅黄、嫩绿、粉红,直到今天依然鲜艳,足以看出古人的雅趣及当时造纸技术的高超。

孙桐生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绵阳的治经书院(今绵阳南街小学)治学,教书育人,传播文化。据冯小平介绍,绵阳市图书馆以孙桐生文献资料为基础,在馆中专门设置了“红楼梦文献陈列室”,收集了多种版本《红楼梦》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下一步,图书馆将通过出版和再造等,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看到和知晓。□四川日报记者吴梦琳/文杨树/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