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众点评会比较便宜吗(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

大众点评会比较便宜吗(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实际上不只是你在关心网红又在种了什么草,商家也在关心。他们中的很多早就已经把预算从请明星做代言转移到了网红KOL种草上——之前就有研究机构统计过,68%的用户会接受种草,其中对于被种草的商品,70.7%的用户会根据实际情况购买,26.2%的用户几乎都会购买,可见这是多么诱人的一块市场。如果非要这么理解也没错,但网红到底是不是用了滤镜恐怕还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我想起了两个月前休年假去桂林旅行,在某社交分享平台搜索当地有什么特色美食,搜到一篇点赞收藏都很高的美食推荐,标题是“在一条巷子里吃遍所有正宗桂林本地小吃”。内文把这条巷子里的几家小吃店写得非常诱人,“这家店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怎么说呢,实际吃下来却并没有让我感到有多惊艳,我甚至怀疑这位博主是不是因为天太热,才觉得那个玉米糖水很好喝。食物尚且如此,那些跟着网红种草买到了更昂贵护肤品的朋友们一定失望更甚。被网红种草旅游景点的就更不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开始沉迷于网红“种草”。

小到平常用的化妆品,大到选择旅行目的地,似乎没有网红种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样的种草确实“真香”过,比如就有不少女生买到了适合自己的护肤品,而且如果不是这些网红,她们可能都无从知道还有这么好用的牌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接受网红种草,其实有一种探索的乐趣在里面,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年代,这种方式还能给自己省去很多挑选的时间。开始这些网红们的目的也很单纯——我觉得好用,那我就分享给你,使用心得也写得很质朴诚恳,能给到很好的参考。总之我大概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网红种草能变成一种时尚。

不过网红种草也不是每次都灵。慢慢我发现开始有朋友在抱怨,某某网红推荐的东西越来越不靠谱了。想必你也看到了前段时间网友对网红博主过度使用滤镜美化景点的吐槽,朋友们对网红种草的失望大概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众点评会比较便宜吗(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1)

我想起了两个月前休年假去桂林旅行,在某社交分享平台搜索当地有什么特色美食,搜到一篇点赞收藏都很高的美食推荐,标题是“在一条巷子里吃遍所有正宗桂林本地小吃”。内文把这条巷子里的几家小吃店写得非常诱人,“这家店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怎么说呢,实际吃下来却并没有让我感到有多惊艳,我甚至怀疑这位博主是不是因为天太热,才觉得那个玉米糖水很好喝。

食物尚且如此,那些跟着网红种草买到了更昂贵护肤品的朋友们一定失望更甚。被网红种草旅游景点的就更不用说了——我花费大力气安排好时间、行程,花了可能半个月的工资筹备的旅行,到地儿之后才发现严重的图不符实,能不糟心吗。

大众点评会比较便宜吗(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2)

可能这些网红博主们会辩解说,这样照片拍出来好看嘛。我甚至还看到了一个把网红们的滤镜和艺术创作等同起来的观点:

“我就特别奇怪,摄影不就是这样的么?摄影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艺术和创作,就是因为它不仅只有 ‘真实记录’一种功能。使用光影和构图,剔除平凡,创造神奇,营造气氛,传递情绪。那些例子(注:网红博主用滤镜美化景点)实际上明明白白地说明了摄影的魅力所在。”

如果非要这么理解也没错,但网红到底是不是用了滤镜恐怕还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实际上不只是你在关心网红又在种了什么草,商家也在关心。他们中的很多早就已经把预算从请明星做代言转移到了网红KOL种草上——之前就有研究机构统计过,68%的用户会接受种草,其中对于被种草的商品,70.7%的用户会根据实际情况购买,26.2%的用户几乎都会购买,可见这是多么诱人的一块市场。

所以当网红种草成了一门生意,涉及到让消费者花钱决策的问题,你还真没法把网红们加的滤镜跟艺术创作相提并论。这在商业世界里有一个术语叫做——虚假宣传。

总之一旦触及钱的问题,过去你再怎么觉得靠谱的网红,种草的内容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和真实有所偏差。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作为普通用户可能压根分辨不出来哪些是真实的种草,哪些又是披着滤镜美图的推广(很多网红也不会明摆着告诉你自己是在做广告)。一轮又一轮下来,用户的失望累积得越多,网红种草就越来越带上贬义。

也难怪会有网友总结这样的“反种草”心得:网红景点滤镜过重,决定去之前要先在社交平台上用“避坑”等关键词检索;很多博主在短时间内不约而同推荐同一产品,就要保持警惕;看到评论区整整齐齐长篇大论的好评,也得留心其真实性……

大众点评会比较便宜吗(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3)

有人干脆觉得,看网红种草不如逛大众点评。

记得有个产品经理曾写过一篇《流量枯竭时代,古典互联网人何去何从?》的文章表达他的烦恼。他提到一个现象,从2018年开始,产品经理的价值就在逐渐缩水,彼时市面上开始出现如“古典互联网、增长黑客、私域流量、KOC”这样的名词,而“商业化、用户增长”等岗位也在逐渐替代产品经理。

“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已被各超级APP覆盖,能通过体验带来的增长微乎其微,也就是说,流量还在那儿,但价值已无法通过体验获取。”他写道。他其实也点出了一个有些让人无奈的事实,最重视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如今已经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首要问题是怎么圈进更多流量,流量才有价值。

由此我们也多少能明白网红种草为什么会兴盛,毕竟网红是掌握了流量密码的一群人,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和算法推荐,畸形的网红“滤镜”也诞生了。当网红经济带着流量与算法在线上狂奔,专注本地生活服务的大众点评,看上去甚至有点过时

这个诞生于2003年的平台最初参考的是美国的《查氏餐馆调查》模式——一种收集食客对餐馆的评级并进行关联的方法,并且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也就是说,大众点评采用的是一种大众模式,集合的是众智,评分的依据来自大量普通消费者。或者换句话说,在大众点评,事物的评价话语权属于普通用户,而非网红——我们也从来没听说过“大众点评KOL”这样的存在。

这样一个“古典”的平台,年轻人看上了它的什么呢?

在数学和统计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大数定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人们发现,在重复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也就是说,当采集的样本越多,这个采样结果就越能接近真实的期望值。如果用大数定律来解释大众点评的评分机制,就会发现比起网红的“一家之言”,大众点评还蛮靠谱的。

大众点评和其他网红种草平台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它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维的参考。知乎用户@娟儿的总结很到位,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处于“联合评估”状态,平台提供的价格、评分、评论、距离等信息能帮助用户做更理性的消费决策,这时我们会进入“计算模式”;但网红种草更多是一种“感觉模式”,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感性线索(比如美图滤镜)的影响,也更容易冲动消费。

大众点评会比较便宜吗(我还是选择相信大众点评)(4)

你可能有的一个疑问是,现在的大众点评难道不是越来越像某些社交分享平台了?

确实,大众点评在原先本地生活工具的基础上,首页增加了信息流内容。在中国互联网上,大众点评也不是唯一一家这么做的,这尤其体现在一些涉及消费交易类型的平台。比如淘宝在去年底的时候,把“买家秀”社区升级成了“淘宝逛逛”,在手机淘宝上增加了一级入口;京东把原“发现”频道改成了“逛”,且放到了App底部栏正中间,给用户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消费决策参考。

对各大互联网公司来说,在获取新用户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怎么盘活已有用户、增加用户粘性就变得重要起来。大众点评用内容信息流模式,正补齐了其他流量平台冲不进去的本地生活服务“种草”内容。

公平地说,大众点评现在依然是很多人在消费时会作为参考的一个依据。在计划去某家餐厅或是密室的时候会用什么来作为参考依据?不少人的答案可能都还是大众点评。出门前先看一看用户给出的评价和评分,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这就像很多人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前都会先参考豆瓣评分那样。

何况在网红种草到处都是坑的情况下,人们在做消费决策,尤其是体验更复杂的线下服务时,普遍变得越来越理性。不少用户回过头来才发现,用大众模式帮助种草或者拔草,才是最有用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