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氏图腾释义(史话宁姓原为)
甯氏图腾释义(史话宁姓原为)饭牛叩角 以为晋身之策甯氏的后代中,有一位没在卫国任职,而是去了齐国当上大夫,叫甯戚(也作宁戚,本文采"甯戚",实为一人)。据《平度州志》认为,"甯戚,莱之棠邑人。"(今平度门村镇唐田村),是平度老乡。他在齐国做官四十余年,齐国讨伐东莱之时,甯戚死于行军途中,葬在平度城西今马戈庄镇,当地称为"甯冢",俗称"鸣角阜",今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这位受封于"甯邑"的姬季亹,又称"甯俞"。史料记载,他是个智勇双全的人,历经卫国两朝,处世有度、治世有方,颇有盛名,人称宁武子。他在卫文公执政时期,充分发挥智力才干,为卫国的国富民强竭尽全力。当卫成公朝政昏聩,被晋国所灭,他就充聋作哑,等待时机,于危难处周旋,保身济君。春秋时期,以甯俞为代表甯氏家族,一直是卫国卿相,掌握着国家的政权,九世显贵达二百年之久。孔夫子对甯俞的做法是表示认可的,他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也是成语"
山东泰安之南,有宁阳县,系"甯阳"之误。据史料记载,此地是甯氏先祖甯戚的步入仕途之地,在这里甯氏名垂青史,成就千古不朽。据统计,山东一地,甯氏大约有人口十万左右,其中泰安甯阳县就占半席,古有谚语,称"进了甯阳乡,无甯不成庄",可见甯阳一地的甯姓族人之盛,有归乡的亲切感。
甯氏的祖先,相传是文王的九皇子姬封,受封于康地(今河南许昌代管禹州市),称为康叔。灭纣之后,武王将殷商七族以及故都周围都分封给康叔,将封国改号"卫",国都定在殷都朝歌,康叔姬封成为西周卫国的始祖。康叔之后,卫国第二任国君的武公姬和,生下一子叫姬季亹。这位王子成人以后,被卫国封于甯邑,甯氏由此而生。
甯姓由来 源自家族采邑
这段历史,在唐代宪宗时期济南人林宝修撰的《元和姓纂》中,记载"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东汉思想家王符,在著作《潜夫论》记载,"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由此可见,甯氏的出现,与周代的食采制度有关。
这位受封于"甯邑"的姬季亹,又称"甯俞"。史料记载,他是个智勇双全的人,历经卫国两朝,处世有度、治世有方,颇有盛名,人称宁武子。他在卫文公执政时期,充分发挥智力才干,为卫国的国富民强竭尽全力。当卫成公朝政昏聩,被晋国所灭,他就充聋作哑,等待时机,于危难处周旋,保身济君。
春秋时期,以甯俞为代表甯氏家族,一直是卫国卿相,掌握着国家的政权,九世显贵达二百年之久。孔夫子对甯俞的做法是表示认可的,他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也是成语"大智若愚"和"愚不可及"的出处。
在宁俞的后裔子孙中,有甯相、甯渝、甯喜、甯戚等人,都是卫国著名的人物,以先祖封地"甯邑"为姓,世代相传。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字简化改革方案颁布实施,"甯"字被简化为"宁"字,由此"甯氏"遂改为"宁氏",与其他"宁姓"不再区别,但是读音不同。
甯氏的后代中,有一位没在卫国任职,而是去了齐国当上大夫,叫甯戚(也作宁戚,本文采"甯戚",实为一人)。据《平度州志》认为,"甯戚,莱之棠邑人。"(今平度门村镇唐田村),是平度老乡。他在齐国做官四十余年,齐国讨伐东莱之时,甯戚死于行军途中,葬在平度城西今马戈庄镇,当地称为"甯冢",俗称"鸣角阜",今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饭牛叩角 以为晋身之策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篇记载了甯戚是如何成功推荐自己,进入齐国政治核心层的,应该说,这位甯氏后人,还是用了一些小技巧,来引起"贵人"的注意。
书中写到,"宁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累世公擎的甯氏,到了甯戚的时代,已经变得穷困潦倒,游离于政治圈的边缘,得不到当权者的青睐。怀才不遇的甯戚,沦落到替商人拉车喂牛的地步(古代牛、羊都曾经作为车驾的动力来源,后来才发展为马车),甯戚不甘就此平庸下去,他时时刻刻在想办法,如何能够跻身庙堂,恢复祖先的荣光。想来想去,甯戚把目标锁定在齐桓公"小白"的身上。
有一次,因为跟随主人经商的缘故,甯戚得以有机会来到梦寐以求的齐国,见到国势强盛人民富足,遂决定向齐桓公推荐自己。当天夜里城门关闭,甯戚把照管的牛车停在了齐国都城临淄的城门外面。说来也凑巧,齐桓公夜间出行办事,从城门经过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在此休息的甯戚。
甯戚见到了自己心中的主人,不由得悲从中来,含泪敲击着牛角高声歌唱,以引起齐桓公的注意。甯戚颇有才华,他的歌词甚为悲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这就是著名的《饭牛歌》。
甯戚感叹没有遇到尧舜禹那样的贤者,从早到晚喂牛拉车,这样的时光何时是个尽头。齐桓公听到了甯戚的歌声,被其中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所感染,于是停下车队,让甯戚走上前来。齐桓公周围前呼后拥,爝火甚盛,甯戚毫无惧色。齐桓公认为这个拉车的不是寻常人,让从者带回宫里,他要亲自询问。
从者将甯戚引入宫中,交给齐桓公身边的头号人物国相管仲,管仲看不出甯戚有何特别之处,只是觉得一身污秽,还有牛粪味道,心中不解。甯戚看到管仲不甚热情,随即长揖到地,口中吟唱道,"浩浩乎白水!"再无多言。
管仲虽有济世经纶的大才,面对这个牛粪高人,却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齐桓公的意思,不能随意处置,怕耽误了主公的大事。管仲把牛粪高人安排到馆驿休息,自己却在不停地叨咕甯戚那句话,想参悟其中的玄机。他整天念叨,没成想被自己的妾室听到,管仲就把心中的烦闷告诉了她。
妾室微微一笑,说这有何难,岂不闻《诗经》有云,"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这是牛粪高人向咱们齐国抛出了橄榄枝。管仲这才恍然大悟,以手加额,哈哈大笑。齐桓公回到都城,管仲就把甯戚吟诗的事情讲给他听。齐桓公越发认为,自己的眼光非常好,这个拉牛车的一定胸怀大才,斋戒五日以示郑重,朝服接见了甯戚,君臣相遇甚欢,齐侯立即赐予府邸居住,并拜甯戚为大夫。
强势外交 奠定齐国霸业
俗话说,两兵交战,不斩来使。其实这是理想状态,两国即将兵戎相见的时候,哪里还有许多规矩,作为国家的使臣,到对方的军队大营里去谈判,脑袋全都寄托在上下两片嘴皮子上,掌控得住就是兵戈止息的大功一件,控制不住局面,那可就是血溅当场。
虽然甯戚担任的是文官,但也要执行齐国的许多紧急任务。比如在齐国与背弃"北杏会盟"的宋国大动干戈时,管仲和甯戚都要跟随齐桓公参加战争。这一年是鲁庄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此次出击,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出兵惩罚背盟的宋国。这是代天执法,如何完成这一项任务,赢如何负如何,都牵扯着国家重大决策。
在齐国的大帐中,甯戚向齐桓公献策,说,此次出兵,主公是以天子名义代伐不义,这场战斗只能赢不能输,如果回避不战就是蔑视天子命令,自古"尊王攘夷",得到了周王的支持,就相当于拿到了天子剑,是最大的政治资本,齐国绝对不能放弃。但是齐、宋两国实力相当,一旦开战,相互消耗国力,必然让周围的国家有可乘之机,以战止战,两败俱伤,非齐国之福。
齐桓公连连点头,问,既然不可不战,又不可一战,大司田可有什么决策?甯戚说道,"北杏会盟"虽然由主公代行,但名义上依然是执天子盟,宋国公然背弃,在天下人面前已经失了道义,理亏在先。我军虽然占理,但两军大战,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尽量避免短兵相交才是上策。臣以为,不如暂且驻军不动,安排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对方营地说服宋国请罪,与我国重新订立盟约,免受干戈之苦。以德服人,免两军搏杀,臣愿往宋营一行。
甯戚出发不久,细作就把消息告知了宋桓公"御说"。宋桓公得知,此次前来做说客的,是曾经拉车喂牛的乡野村夫,刚刚被齐国任命为大夫,君臣等人哈哈大笑,大臣戴叔皮建议说,如今宋国军力强于齐国,一战可定,不如冷落齐使,伺机寻个由头把他杀掉,灭了齐国的求成念想。宋桓公与大臣戴叔皮约定,不听齐使的言语蛊惑,两边安排八名精壮武士以壮声势,戴叔皮举绅带为号,令武士伺机杀之。
甯戚进了宋桓公大帐,对两边分列的刀斧武士视若无睹,直接上前参见宋桓公。宋桓公也不还礼,端坐在位子上,冷眼瞧着甯戚。周围大臣们也都不做声,唯有宋桓公身侧的戴叔皮捏着绅带,也嘿然不语。
甯戚望着诸人,半晌突然仰天叹道,"宋国大难临头,还不自知,真是可怜啊!"宋桓公没料到甯戚说出这么一句话,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先生此话怎讲?"戴叔皮在一旁连连咳嗽,宋桓公也不听。
甯戚说道,当年周公一顿饭三吐脯,接纳天下贤士,才有了四海升平的大好局面。如今的宋国,外有群雄窥伺,内有变乱丛生。如果为宋国考虑,效法先贤礼待人才,犹恐不及。如今大王连像我这样的来使都怠慢无礼,那些拥有治国良策和忠君之言的贤士,又怎么会来到大王的身边呢?没有贤良之人辅佐,净是些乱出主意的宵小之辈,宋国岂不是危险了吗?
宋桓公听了之后,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宋国两任国君死于非命的旧事,让他心有戚戚焉,特别想发愤图强,改变当前局面。听了甯戚的话,仿佛醍醐灌顶,情不自禁的就站起来。戴叔皮在一旁看到宋桓公被甯戚的几句花言巧语,说动了心思,当即举起绅带就要发难。宋桓公立即制止的武士们的行动,让他们立即退下,安排座位和酒水饮食,向甯戚长揖恳请赐教。
甯戚心中暗笑,详细陈说天下大势和利害关系,宋国与齐国的相互利益等等,两国结盟才能共图发展。宋桓公自然是无有不从,当即让戴叔皮安排使者,带上白玉五十块、黄金千镒,与齐国重新签订盟约,永不背誓。
由于这次著名的外交论辩,他和屈完、吕饴甥、烛之武等,被称为春秋时期的"四大辩士"。
甯冢双松 留下无限怀念
甯戚墓冢,在平度城西二十五公里的马戈庄镇,清代时冢上植有两株大蟠松,成为平度旧时八景之一—甯冢双松。
甯戚在历史上的有很大的影响,他的《饭牛歌》被历朝历代的文献典籍记载。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中写道,"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屈原把甯戚与辅佐周王成就八百年伟业的姜太公相提并论,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
宁戚以饭牛扣角而歌受知于齐桓公,后来齐桓公任命甯戚为"大司田",相当于后世的农业部长,他在胶水下游的地带开垦农田,兴修水利,为齐国富强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
甯戚善于总结农事经验,写成《相牛经》一部传世。山东章丘的"甯戚城",是甯戚的采邑,原名为饭牛庄,因戚封范王而称范王庄。甯戚一生大都在登州,所以当地人视他为莱邑人。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皆属原创,灵感来自参考资料、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
部分图片、参考资料取自互联网和相关书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