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束发(为啥不少古装剧是头顶束发)
古人用什么束发(为啥不少古装剧是头顶束发)早先的游牧民族们,都是披散头发的形象,他们不束发,仅仅是在披发的同时,用兽皮,禽类羽毛等作为装饰。当这些民族和中原汉族开始打交道以后,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未开化的蛮人,所以通常这些民族,都会发明出代表自身特色的发型,并在本族内推广开来。比如西夏国的发型,就是在披散头发的基础上,把头顶中间剃秃,留成“地中海”的发型,也算得上是很有辨识度了。历史中两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元代和清代,也都有自己的固定发型。总的来说,束发只是对于普通人的一个约束,如果是地位太低,或者是方外之人,那么即使不遵守也不算无礼。但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一些人是不用束发的,那就是身为中原以外的游牧民族。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戴冠,比如特殊行业的军人,就是把头发编成辫子盘到头上束起,再带上头盔或光着头。这一点从陕西兵马俑那类型繁多的发型中,可以看得出来。汉代出现了头巾,这无疑让男子在戴冠和光着头之外,又多了些许选择,尤其是当时
在很多的古装剧中,对于古代时期人们的外形设计,都比较的贴合史实,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可是也有不少的古装剧中,男女角色的外表却不大符合真正的古人形象。以头发的样式为例,古人的发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并非某些历史剧中千篇一律的所谓“阴阳头”。
古代的男子,在年满3岁的时候,被称为垂髫,可见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因为发量稀少,所以是垂着头发的。年满8岁称为总角,也就是在头顶两侧梳两个发髻。无论男女,等到15岁的时候,意味着成年,女子称为及笄,男子则是束发。由此可见,只要是成年以后,男子基本上都要把头发束起,不能随意散落了。那么这种不忠于历史的“前束后披”的发型,设计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古人发型的演变史古代人的发型,是同历史进程,和文明程度息息相关的,周朝以前的人们,大多是披散头发的造型,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处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初期转变的过程中,关于形象的要求并没有那么多。进入周代以后,由于礼法的出现,规定成年人必须束发,并用冠来固定,但未成年的孩子则不需要。自此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及冠,大概也就是年满20岁的男子需要束发并戴冠了。如果不足20岁,则称为弱冠。
秦统一六国后,对于束发的要求人群更加宽泛了。本来民间的百姓和底层人,关于束发是不做硬性要求的,礼法仅针对士人大夫阶级。不过秦代开始除了出家的道士以外,绝大部分人都需要遵从成年束发的规矩。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戴冠,比如特殊行业的军人,就是把头发编成辫子盘到头上束起,再带上头盔或光着头。这一点从陕西兵马俑那类型繁多的发型中,可以看得出来。汉代出现了头巾,这无疑让男子在戴冠和光着头之外,又多了些许选择,尤其是当时的名士,都喜欢用头巾作为装饰。隋唐之后,更是由纶巾演化出了最早的帽子,名为幞头。它其实是用一块软巾,折叠出的帽子形象,大唐下至百姓,上到皇帝,在平时都喜欢用它包头。
幞头两侧在折叠后翘起的部分,在后世发展成为官帽的帽翅。进入宋代以后,因为生产力的大幅增长,幞头也摒弃了原来的一块布的构造,被改良为固定的立体造型。这样更有利于穿脱,也节省了出门打扮的时间。明代的帽子就更加便利了,不但造型更加固定,材质更加轻便,看起来也更像现代影视剧中常见的样子了。
“束发”无法约束的人们不过虽然束发自从周代,就成为了古代男子标准的固定形象,可是很多阶级,或者说职业是不需要遵循这个法则的。比如早期的奴隶,出家的道士,要饭的乞丐等等,他们因为身份不同,所以披散着发型也是很正常的,当然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是否遵守规矩。
总的来说,束发只是对于普通人的一个约束,如果是地位太低,或者是方外之人,那么即使不遵守也不算无礼。但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一些人是不用束发的,那就是身为中原以外的游牧民族。
早先的游牧民族们,都是披散头发的形象,他们不束发,仅仅是在披发的同时,用兽皮,禽类羽毛等作为装饰。当这些民族和中原汉族开始打交道以后,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未开化的蛮人,所以通常这些民族,都会发明出代表自身特色的发型,并在本族内推广开来。比如西夏国的发型,就是在披散头发的基础上,把头顶中间剃秃,留成“地中海”的发型,也算得上是很有辨识度了。历史中两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元代和清代,也都有自己的固定发型。
元朝由于是蒙古政权,所以他们自身民族常常把头发编成辫子,除了辫子的部分,其他的地方都需要剃光,也有的会在额头前面留一点刘海,显得比较俏皮。据说这是因为蒙古人常常戴着皮质帽子,头发多了会很闷热的原因。至于清代的时候,就不用多说了,规矩是臭名昭著的“金钱鼠尾”。
即头发全部剃光,只留下头顶铜钱大小的一撮长发,再把长发编成辫子。而且不仅是满人,当时的全国无论满汉都要留这样的发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后期的人们,开始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半球状”发型,来代替金钱鼠尾了。
古装剧中的考量影视剧中无论背景是清代的什么时期,都很少看到金钱鼠尾的发型出现,虽然有时候和史实不符,但却仍然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文艺作品虽然涉及历史,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消费形式。
换言之影视剧的目的不是为大家普及历史知识,而是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可以得到更佳的艺术享受,一切元素都需要为观感服务。这就是影视剧中,编导对于服装发型进行改良的根本原因。
同理的还有其他朝代古装剧中的半束半披的造型,这样的发型虽然在史实中,显得不伦不类,可是无疑在观感上更加美好。因为束发加冠显得太过正式,可能不符合演员本身饰演角色的人物定位。半披的头发显得更加飘逸,也在举手投足间有更多的潇洒之气。
如果是在动作片中,这样的外型就更加重要了。所谓的武林高手,大多是放荡不羁,反礼教世俗的存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多为普世价值观所不容,这样潇洒狂放的发型,不但可以更加凸显角色定位,也可以在动作场景中,随着武功招式飘洒长发,散发出更多的倜傥味道来。
懂得了古装片中发型为观众服务的基调,也就不会纠结于是否合理这样的细枝末节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