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摘分享(老死爱书心不厌)
读书文摘分享(老死爱书心不厌)老死爱书心不厌?文化老人吴藕汀爱书的事,正好也是陆游诗句的一个完美注脚。吴藕汀老人一生命途多舛,于书画、诗词、金石、戏曲等无所不精,品位不俗。老人也一生嗜书,著述宏富,晚年,曾对秀州书局的范笑我说,我死后,你们有了好书,帮我留着,放在我的书架上。一个人面对满室书籍,有时也乱想,这些书买时花费自己多少心血、银两与热情?百年后不知道要散落何处?……想到这些,不免让人怅惘。但,再想想,自己与书橱中的多少本书都有着相遇时的惊奇与欢喜,买回家后的踏实与满足,阅读时的快意与自在,相守着时的安心与欣悦……这些多美好,难道还抵不过那几十元的书价?书,原本因为爱,才买,买的过程、阅读与品味、抚摩的过程,都是美好的享受,是精神与心灵的愉悦。不觉释然。近年来爱看散文随笔笔记小品。这类文字,我觉得古一些的好。国外的像日本的《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等,法国蒙田的《蒙田随笔》等。中国古典的更是数不胜数:《庄
陆游的诗词,我一贯是爱不释手的。特别喜欢陆游的这首《寒夜读书》:北窗暖焰满炉红,夜半涛翻古桧风。老死爱书心不厌,来生恐堕蠹鱼中。读来诵去,感觉特别契合我这书呆子的心意。
多年前,曾经买过陆游的一本笔记体小书《老学庵笔记》。那段时间我偏爱阅读古典笔记、笔记小说、小品文之类的书籍,在书店里只要遇见,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据为己有。虽然自认为古典文学尤其是文言文功底还不差,说实话《老学庵笔记》里面的文字我只看懂了七八层意思。原以为是相隔时代太远影响了自己阅读理解的缘故,可是与他同时代的沈括的《梦溪笔谈》,我却读得畅通无阻。但从《老学庵笔记》中的文字里可以看出,陆游饱读诗书,那些典故等等,随手拈来。有阅读量便会有对书籍的购买量,说起来,我们亲爱的陆游先生也算是骨灰级的书虫了。后来留意有关陆游的资料,呵,原来陆游还是宋代的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而且是祖孙三代好藏书!诗词文章上的成就且不说,陆游对中国文献学的发展也做出很大的贡献,可惜文名太盛,以致掩盖了藏书家的声名。
静夜乱翻书,看到王了一写的关于“书呆子”的一段文字:“依我们看来,‘呆’的意义范围尽可以看得更大些。凡是喜欢读书做文章,而不肯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业,去博取安富尊荣者,都可认为书呆子。”不禁欣欣然对号入座了:想想自己,不也是这样的书呆子吗?
爱书、买书,读书,与不少朋友的交往也是书来书往,乐此不疲。有时,自己也纳闷,究竟因为何种机缘,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而且还因缘殊胜,年近四十仍书痴一个。自己小小的家里,也总是书多成患、成灾,却依然不知餍足,看见心仪的美书,总是欣欣然掏钱买回家去。而且这么多年来,逛商场买衣服的时间,远没有逛书店、书摊,买新书淘旧书的时间多。从事的是编辑职业,工作时间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与阅读有关的。文学的书是最爱,自不必说;书法绘画理论的书,乐于去读;工作需要,与行业有关的书要读,建筑、园林设计等等。
近年来爱看散文随笔笔记小品。这类文字,我觉得古一些的好。国外的像日本的《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等,法国蒙田的《蒙田随笔》等。中国古典的更是数不胜数:《庄子》、《道德经》、《易经》、《论语》、《孟子》……这些古老的书籍,我爱她们的本真、醇厚、质朴,爱她们的沉静、丰茂、自然,越读下去越觉得滋味深长,气象万千。叔本华对古人的名著情有独钟,他倡言“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并津津乐道阅读古人的名著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那天,为查证一个资料找一本书,却是怎么也找不到。记得就是放在中间的这个书橱里的,怎么会没有了?被谁拿走了?家里平时来人是很有限的啊。那么是我误放到一边被爱整洁的他当作废品给卖掉了?一边找一边胡思乱想。可把书橱里上上下下都翻查了一遍就是没找到,不禁感觉心里惶惶的。坐到电脑前,安慰自己:算了,别找了,也许哪一天说不定她自己就会冒出来呢?可是不行,自己就是坐卧不安,失魂落魄,那本书是我多么喜欢的书啊!索性放下手头正写的文章,再翻查……终于还是找到了,是在床头,一摞书的下面,也恍惚忆起,有一天晚上从书橱里取出,和另一本对照一个典故的。这样的事,在不少爱书的人身上,总要发生几次的吧。
我生也晚,没有赶上买线装书、珍稀初版书的盛世,但也可以庆幸,没有遭遇到自己亲手烧书毁书的混乱年代。自己亲手焚毁掉心爱的书籍,那会是种什么滋味?那不仅仅是剜肉剜心的疼痛,还是精神上、灵魂上的深痛!读曹聚仁、黄裳、姜德明等诸先生写的关于书人书事的文章,我总是不愿读到那些关于烧书毁书的章节。书有六厄。兵燹、火灾、洪灾等灾害毁坏书籍也就罢了,人为的焚书、毁书,实在是书的真正灾难。
一个人面对满室书籍,有时也乱想,这些书买时花费自己多少心血、银两与热情?百年后不知道要散落何处?……想到这些,不免让人怅惘。但,再想想,自己与书橱中的多少本书都有着相遇时的惊奇与欢喜,买回家后的踏实与满足,阅读时的快意与自在,相守着时的安心与欣悦……这些多美好,难道还抵不过那几十元的书价?书,原本因为爱,才买,买的过程、阅读与品味、抚摩的过程,都是美好的享受,是精神与心灵的愉悦。不觉释然。
老死爱书心不厌?文化老人吴藕汀爱书的事,正好也是陆游诗句的一个完美注脚。吴藕汀老人一生命途多舛,于书画、诗词、金石、戏曲等无所不精,品位不俗。老人也一生嗜书,著述宏富,晚年,曾对秀州书局的范笑我说,我死后,你们有了好书,帮我留着,放在我的书架上。
陆游老先生说的,老死爱书心不厌,来生恐堕蠹鱼中,当然,他这是幽默与自嘲。想想,来生堕入蠹鱼中,也不坏,至少,可以日日夜夜与书为伴,那可是真正以书为食粮了。
也罢,老死爱书心不厌,那就来生欣堕蠹鱼中。书,将是我一生的佳侣、良师。
壹点号雨兰诗文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