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注释(何为其莫知子也)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注释(何为其莫知子也)钱穆先生译:“先生说:‘没有人能知道得我了吧!’子贡说:‘为何没有人能知道得先生呢?’先生说:‘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只在下处学,渐向上处达。知我的,算只有天了!’”近代名家对这段语录的理解和译文也大都认同朱熹意见。朱熹注:“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也。”又曰:“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朱子神化孔子,以为夫子为“发子贡之问”而“自叹”,其中大有深意在。然在我看来,亦不过师徒平常居处,自然而然之对话,没有什么深意与“之妙”。朱熹以为子贡“犹有所未达”,因而“惜乎”,其不知不仅看低了子贡理解的智商,也未达孔子教育的智慧。其实,子贡“所未达”者,乃夫子之心,非夫子之问。朱熹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注释(何为其莫知子也)(1)

孔子像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自古及今,前贤对这段语录的标点完全一致。其解读,除了“下学而上达”小异之外,也没有大分歧。

朱熹注:“夫子自叹,以发子贡之问也。”又曰:“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盖在孔门,惟子贡之智几足以及此,故特语以发之。惜乎其犹有所未达也。”

朱子神化孔子,以为夫子为“发子贡之问”而“自叹”,其中大有深意在。然在我看来,亦不过师徒平常居处,自然而然之对话,没有什么深意与“之妙”。朱熹以为子贡“犹有所未达”,因而“惜乎”,其不知不仅看低了子贡理解的智商,也未达孔子教育的智慧。其实,子贡“所未达”者,乃夫子之心,非夫子之问。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注释(何为其莫知子也)(2)

朱熹

近代名家对这段语录的理解和译文也大都认同朱熹意见。

钱穆先生译:“先生说:‘没有人能知道得我了吧!’子贡说:‘为何没有人能知道得先生呢?’先生说:‘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只在下处学,渐向上处达。知我的,算只有天了!’”

杨伯峻先生译:“孔子叹道:‘没有人知道我呀!’子贡道:‘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了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只是天罢!’”

李泽厚先生译:“孔子说:‘没有人会知道我了!’子贡说:‘为什么会没人知道你?’孔子说:‘不埋怨老天,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真理;知道我的,只有天了。’”

我以为对这段语录的解读,关键在“何为其莫知子也”一句。钱、杨、李三家对这句话译文基本相同,都将“何为”对译为“为什么”(为何)。也有将“何为”译为“怎么说”的。“为什么”是特指问,答者似应就此回答“莫我知”的原因,但考孔子答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都非“莫我知”的原因。孔子所答非子贡所问,盖孔门师徒不会出现如此纰谬。“怎么说”有反诘意味,就子贡和孔子的师徒关系看,盖子贡不会这样质疑老师,且孔子回答也不能释子贡之疑。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注释(何为其莫知子也)(3)

我以为,“何为其莫知子也”应于“何为”之后点断,标点为“何为?其莫知子也!”子贡所问,是问对策,问办法,不是问原因。子贡知道其中的原因,无须问。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绝粮,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子贡、颜渊而问曰: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子贡提出的策略是“少贬焉”。《论语》中这段话正可与《史记》互参。这样点断,成为倒装语句,意思是“其莫知子也,何为?”“莫知子”是已成之实,无须强调,故将“何为”提前,表示强调,意思是“怎么办”?言外之意,是否“少贬焉”(稍微降低一点儿标准)。

孔子的回答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莫我知”而“不怨天,不尤人”,这就是夫子胸怀,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一致。

“下学”者,学做人,学做事,学“仁”,学“义”,学“礼”,学“知”,学“信”,学“孝悌”,学“中庸”,学人间至理;“上达”者,达于“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尧曰》),夫子“五十而知天命”(《为政》),“天命”如此,非我不为,认了。师徒之间诚恳对话,推心置腹,可见其亲密关系。

夫子之心盖在国家民族,而非一己之名利。《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回答子贡“少贬焉”时说:“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

夫子困于陈蔡,“天下无道久矣,而莫能宗予”,盖生“归与”之心。夫子之意,以为子贡可能理解他,故自叹以发子贡,可是子贡也未能理解,所以夫子说“知我者其天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