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催眠对睡着的人毫无作用(催眠就是睡着了)

催眠对睡着的人毫无作用(催眠就是睡着了)如果给我们家长讲孩子上学放学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不用图画呈现,直接强调一下安全的重要性就可以了。如果给高中生讲同样的道理,我们只需要画一个点代表家,另一个点代表学校,中间一条直线代表道路,最多再画几个交叉线代表大的十字路口就足够了。我把个案在进入催眠状态之后,一直到与潜意识对话之前这一段时间里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部分统称为“情景回溯”。在催眠的过程中,每个人看到的情景内容不同,这些情景展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个案看到的是一个情绪饱满、结构完整的一生,从生到死的各种细节真实到让人确信自己真的曾经那样经历过。有些个案看到的就是形式更简洁、内容更丰富,忽然这里、忽然那里的情景,更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看起来却不那么真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每个个案的能量状态和接受能力不同。让我打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清楚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很远,要注意安全这件事,先要画一个有爸爸妈妈、有

很多人对催眠非常的好奇,更多的人对催眠是非常的陌生,甚至恐惧。他们认为催眠就是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对催眠的恐惧是从认为被催眠的人什么也不知道了、无法左右自己了开始。所有的恐惧和担心都源于不了解。其实,被催眠的人,意识一直都在,而且比平时更专注、更清醒、更放松,只是坐在或躺在那里像是睡着了一样。正是因为在催眠状态更放松而专注,才有可能解决在非催眠状态下解决不了的问题。

催眠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按照催眠的目的分成欢快娱乐的舞台催眠和严肃认真的疗愈催眠,可以按照被催眠的人数分成一对多的集体催眠和一对一的个体催眠,可以按照进入催眠状态的速度分成瞬间催眠和缓慢催眠,也可以按照催眠的具体方法进行分类,量子催眠和OMNI就是不同催眠的方法。

以我经常使用的量子催眠为例,催眠的第一个步骤是催眠师与个案面对面的交流,量子催眠非常在意面谈这个的环节,会在这一部分花上二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书中文章的第一部分叫“与个案面对面”。但是有些催眠的方法不要求必须面对面来做,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远程进行;有些要求面对面做的催眠方法也并不在面谈这个环节花费太多的时间,只是一个开始交流的寒暄和催眠目标的说明,一带而过,马上进入真正的催眠环节。

催眠对睡着的人毫无作用(催眠就是睡着了)(1)

量子催眠特别强调“前世”对今生的影响,把进入催眠的第一个环节叫“前世回溯”。从我的催眠经验来看,这一部分内容,不止是所谓的“前世”,还有可能是今生的场景,包括小时候、现在以及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可能是没有任何时间感的动物、植物的一生,或者只是些线条、色彩、布景,或者一些身体在能量状态下的感受。

我把个案在进入催眠状态之后,一直到与潜意识对话之前这一段时间里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部分统称为“情景回溯”。在催眠的过程中,每个人看到的情景内容不同,这些情景展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个案看到的是一个情绪饱满、结构完整的一生,从生到死的各种细节真实到让人确信自己真的曾经那样经历过。

有些个案看到的就是形式更简洁、内容更丰富,忽然这里、忽然那里的情景,更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看起来却不那么真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每个个案的能量状态和接受能力不同。

催眠对睡着的人毫无作用(催眠就是睡着了)(2)

让我打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清楚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很远,要注意安全这件事,先要画一个有爸爸妈妈、有床和电视的房子来代表家,再画一个有老师和小朋友、还有国旗的房子代表学校,中间再用双线画出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道路,路上还要点缀树木、红绿灯和斑马线。全部画好了,对着这些图才开始讲道理。讲述时候还要加上什么听话的小鸡和淘气的狐狸之类的形象。

如果给高中生讲同样的道理,我们只需要画一个点代表家,另一个点代表学校,中间一条直线代表道路,最多再画几个交叉线代表大的十字路口就足够了。

如果给我们家长讲孩子上学放学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不用图画呈现,直接强调一下安全的重要性就可以了。

这就是为什么给很多灵频率很高的人做催眠时,可以直接略过“情景回溯”这个阶段,潜意识直接就出来说话了。所以,不能以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画面是否清楚,细节是否丰富来评判一次催眠的成功与否。

催眠疗愈的发生,更多地集中在“与潜意识对话”这个环节中。这里所说的潜意识不仅包括心理学中所说的“潜意识”,而且包括一些远远超过了传统心理学所探讨范畴的,更巨大而智慧的内容,祂们是全然的爱,最纯粹的能量。

催眠对睡着的人毫无作用(催眠就是睡着了)(3)

很多个案从催眠状态中醒过来,都会连连惊叹潜意识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会说:我刚才怎么会知道这么多问题的答案?!这些话想都没有想,一下子就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了。我能感受到与潜意识对话时那种平和、包容、无限的感觉,我相信那种宁静、深沉的能量可能创造一切!

那种能量并不在意我们会如何称呼祂们,定义祂们,这一点在我的催眠中也得到反复证实,他们的态度一般就是:我就是我,你们喜欢怎么称呼我都可以。有些人喜欢追问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潜意识到底在哪里。

我只能说,祂什么都是,祂遍一切处。

~ 关注我看文章剩余部分 ~

流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催眠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子源养生静修中心主讲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热爱传统文化。读书、写作、养娃是生活中的三大乐事。撰写出版中国第一套量子催眠案例纪实丛书《催眠现场》,共3册,50余万字。

想了解更多或者预约催眠的朋友,请私信发送“催眠”两个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