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在御碑亭南,假山脚下,有一小池,叫“流玉潭”。这是沧浪亭园中仅有的水面,犹如“诗眼”,给周围的景致增添了活力。沿复廊自北向南行,可见一被复廊隔墙从中间隔开的四角单檐亭,这就是“御碑亭”。从复廊的一侧看,御碑亭更像一个半亭。亭内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南巡时,题赠江苏巡抚吴存礼的御笔诗碑和对联碑刻。沧浪亭正门是一座石库门,隶书门额“沧浪亭”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手笔。进入园门,迎面是一座横亘东西的大假山。看样子,至少在宋代,“障景”已是园林的惯常手法。山为土阜,山脚叠石护坡。山东段以黄石砌筑,相传为宋代遗构;西段杂用湖石,应当是后世补叠。山上林木葱茏、石径徘徊。假山是沧浪亭的布局中心,园内馆堂轩榭均环山而筑。我的游览从假山的西端开始,计划是逆时针而行。在沧浪亭里,各处景观主要通过复廊来沟通,而复廊中间隔墙上造型多样的漏窗则起着既障景又造景的双重作用。据说沧浪亭复廊上的漏窗有108个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

从盘门景区到沧浪亭,即使步行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程。在沧浪亭街西口,面向人民路,立有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牌坊立于清代,坊额“沧浪胜迹”为清末著名书法家余樾手书。这余樾就是书写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的那位。这座牌坊原在沧浪亭门前,后来移到了现在的位置。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立有牌坊的仅有沧浪亭一个。来苏州好几天了,一直觉得苏州的环境卫生非常好,但“沧浪胜迹”牌坊左右却是垃圾成堆,与沧浪之名极不相称。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

沧浪亭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代表苏州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园林风格的四大名园。沧浪亭的雏形始于五代。至北宋,为著名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造亭,以“沧浪濯缨”典故而名沧浪亭。苏氏之后,几度荒废。南宋初年,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改名“韩园”。元、明时为僧所居,称“妙隐庵”、“大云庵”。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将傍水亭移建于假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基本布局。清道光七年(1827年),巡抚陶澎在园中建五百名贤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再次重建。沧浪亭虽屡有兴废,其现存建筑也均为清代所构,但山水布局基本保持了宋时面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与其它园林进得园子才开始游览、欣赏不同,游览沧浪亭需要从园外开始。从“沧浪胜迹”牌坊沿沧浪亭街东行,可以看到路右侧小河对岸,叠石植柳,树影婆娑,一些古色古香的厅堂楼榭掩映在树木中间,并在水中投下美丽的倒影。当时就想,这沧浪亭外面已然如此,那沧浪亭得美成啥样!等到从沧浪亭里转到水边,方才知道,我从园外看到的美景,其实就是沧浪亭的“借水”妙笔。来沧浪亭之前,我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借水”是沧浪亭的一大特点,但实在没想到是如此借法。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4)

沧浪亭正门是一座石库门,隶书门额“沧浪亭”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手笔。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5)

进入园门,迎面是一座横亘东西的大假山。看样子,至少在宋代,“障景”已是园林的惯常手法。山为土阜,山脚叠石护坡。山东段以黄石砌筑,相传为宋代遗构;西段杂用湖石,应当是后世补叠。山上林木葱茏、石径徘徊。假山是沧浪亭的布局中心,园内馆堂轩榭均环山而筑。我的游览从假山的西端开始,计划是逆时针而行。在沧浪亭里,各处景观主要通过复廊来沟通,而复廊中间隔墙上造型多样的漏窗则起着既障景又造景的双重作用。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6)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7)

据说沧浪亭复廊上的漏窗有108个,且个个造型不同,无一重样。沧浪亭的复廊与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爬山廊并称“苏州三大名廊”。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8)

沿复廊自北向南行,可见一被复廊隔墙从中间隔开的四角单檐亭,这就是“御碑亭”。从复廊的一侧看,御碑亭更像一个半亭。亭内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南巡时,题赠江苏巡抚吴存礼的御笔诗碑和对联碑刻。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9)

在御碑亭南,假山脚下,有一小池,叫“流玉潭”。这是沧浪亭园中仅有的水面,犹如“诗眼”,给周围的景致增添了活力。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0)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1)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2)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3)

过流玉潭继续向南,是“清香馆”。馆名取自唐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清香馆坐北朝南,是园中的大型建筑之一。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4)

馆内陈列的一套根雕家具用来自福建的榕树根精制,依天然形态琢磨出飞禽走兽图案,令人叫绝。馆前庭院中的数株桂树,正植花季,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5)

在清香馆南,与清香馆仅一墙之隔,是“五百名贤祠”。祠内东、西、北三面墙壁镶嵌125方石刻,线刻594位历史人物像,上自春秋,下至清中叶,季札、伍子胥、孙武、刘禹锡、白居易、司马光、范仲淹、文天祥、海瑞、顾炎武、林则徐等人在列。祠中悬“作之师”隶书匾额,以《论语》“作之君,作之师”句而名,取敬仰、思齐之意。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6)

在五百名贤祠西南的复廊上,有一座六角半亭,叫“仰止亭”。亭以《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意得名,与五百名贤祠相呼应,亭壁嵌文征明画像刻石。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7)

“翠玲珑”又名“竹亭”,在五百名贤祠南,是几间曲折布置的小馆,馆名取自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诗句。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8)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19)

沧浪亭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植竹最多者,尤以翠玲珑周边为甚,据说竹的品种多达二十几个。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0)

由翠玲珑转向东南,有一座“印心石屋”。这印心石屋背后是有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的。相传,有一对相爱的花农,被花霸强行拆散,仍忠贞不渝。两人把心形图案分别画在树叶上,并将两片树叶相叠,以示心心相印,然后双双化作彩鸟飞去。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心形图案是洋人的创造,殊不知,我们的古人早就有此浪漫。石屋为陶澎所建,洞门上额题“园灵证盟”为林则徐所书。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1)

这“园灵证盟”四个字可费了我不少脑筋,最后还是借助于“百度”才辨识出是哪几个字。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2)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3)

石屋之上筑有“看山楼”。看山楼为歇山卷棚顶样式,前轩后楼,颇似楼船,是全园最高的建筑。也许是我没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和空间,拍到镜头里的看山楼都是缺头少尾。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4)

在看山楼东北,有小轩三间,名“瑶华境界”,是当年主人的会客之所。瑶华是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且香,见之则长寿。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5)

瑶华境界往北,是全园最大的建筑“明道堂”。明道堂以苏舜钦《沧浪亭记》“观听无邪,则道以明”句意为名,面阔三间,高大雄伟。该堂为张树声创建,旧时为讲学之所。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6)

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著名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在此堂内说书,并由此引出一段传奇故事。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7)

出明道堂,沿假山东麓拾级上山,可见山巅之上建有一座四角单檐歇山卷棚顶石亭,这就是著名的“沧浪亭”。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8)

亭柱上镌有余樾手书“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对联。这副对联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虽非刻意之作,却是绝对。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29)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0)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1)

“观鱼处”在沧浪亭的东北角,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濠上观之名源自庄子和惠施“濠上观鱼”的典故。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2)

从观鱼处到“面水轩”自东到西建有一道曲折蜿蜒的复廊,一面朝向园内,一面临园外溪水。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3)

复廊上建有一座半亭,叫“闲吟亭”,亭内嵌有乾隆帝御笔刻石。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4)

苏州的全部名胜古迹推荐(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35)

面水轩是一座四面厅,四面落地长窗,周遭围以檐廊,轩名取自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诗意。

沧浪亭占地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左右,且布局紧凑,勾连顺畅,在园内环山而行就不会有遗漏,但沧浪亭的许多景致需要从园外观览才能够欣赏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