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通过数字化仿制技术,让更多人目睹“渡江先锋船”的风采,就地就近了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级文物‘渡江先锋船’于1959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这艘船是渡江精神的见证,缅怀先烈的寄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光飞逝逾六十载,芜湖诚挚相邀,委托我们仿制‘渡江战役先锋船’。”张鹏宇感慨道,从北京到芜湖,纵隔千山万水,它见证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芜湖这座滨江之城间最默契的选择。先辈们的出生入死换来我们的幸福康宁,接受过战争洗礼的“渡江先锋船”也早已不单是一艘老木船。作为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率先登陆荻港江岸的先锋船,船的主人渡江战役“二等功臣”张孝华与儿子张友香冒着枪林弹雨,将26名解放军战士送上岸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坚韧不拔、勇于争先”的渡江精神也成为了吾辈的信仰之基。整艘“渡江先锋船”体积非常大,通长10.78米,通宽2.48米,整体最高处可达17米。为了更好

斑驳的船帆高高耸立,破旧的船身布满弹痕,船体上依稀可见一串数字“1065”……这艘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区的“渡江先锋船”,犹如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静静地伫立着,向后辈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1)

渡江战役千帆竞,船称先锋国博存。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渡江精神”成为永恒。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更好传扬渡江第一船精神,2021年下半年,“渡江先锋船”登陆地所属繁昌区政府主动联系中国国家博物馆,请求仿制该船,此举立即得到国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经过前期反复论证、参数分析及数据收集,“渡江先锋船”的仿制工作应运而生。

2022年11月4日,繁昌区政府向市文旅局捐赠了这条制作过程历时半年之久的“渡江先锋船”(仿制品),放置在芜湖市博物馆供市民参观。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所长张鹏宇,了解“渡江先锋船”仿制品制作背后的故事。“我们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制作出这艘1:1还原的仿制品。”据介绍,国家一级文物“渡江先锋船”距离现在已有70多年之久,船体有多处弹痕,船帆弹洞相连,“为了全方位、高精度地仿制展示‘渡江先锋船’,我们先通过激光三维数据采集,获得船体的原始三维数据,在得到具体尺寸、结构等信息后,根据各项参数绘制出图纸,然后利用传统木工造船的工艺进行复制。”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2)

整艘“渡江先锋船”体积非常大,通长10.78米,通宽2.48米,整体最高处可达17米。为了更好还原颜色深浅、木材纹路等细节,制作团队在材料选择上充分利用有“年份感”的松木等备料,并依照实物的3D模型,对船体高度、形状、颜色等数据进行反复比对,确保制作出来的仿制品更加生动形象。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3)

在制作材料和细节上力求百分百还原,在制作工艺上也要接近原工艺,才能让广大群众看到真实、精确、完整的“渡江先锋船”(仿制品)。“制作过程中,我们还请教了一些会造船的老匠人。”制作团队成员王熙林介绍说,这种老式木帆船工艺已很少见。比如最简单的固定船体结构,用到了中国传统的榫卯拼接,船体上的船钉等细节都不容丝毫马虎,“市面上能买到的钉子大多是圆的,那样的钉子并不能用在船上。”为此团队辗转联系到贵州那边80多岁的老匠人,制作出船体需要的方形传统船钉。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4)

令技术团队大为震撼的是,“古法手工技艺制作出的钉子在打进船体后,除非木质结构完全糟朽,否则永远无法拔出。”因此,整个“渡江先锋船”(仿制品)的制作过程也真实再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先辈们的出生入死换来我们的幸福康宁,接受过战争洗礼的“渡江先锋船”也早已不单是一艘老木船。作为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率先登陆荻港江岸的先锋船,船的主人渡江战役“二等功臣”张孝华与儿子张友香冒着枪林弹雨,将26名解放军战士送上岸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坚韧不拔、勇于争先”的渡江精神也成为了吾辈的信仰之基。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5)

通过数字化仿制技术,让更多人目睹“渡江先锋船”的风采,就地就近了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级文物‘渡江先锋船’于1959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这艘船是渡江精神的见证,缅怀先烈的寄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光飞逝逾六十载,芜湖诚挚相邀,委托我们仿制‘渡江战役先锋船’。”张鹏宇感慨道,从北京到芜湖,纵隔千山万水,它见证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芜湖这座滨江之城间最默契的选择。

北京到芜湖自驾攻略(从北京到芜湖一起见证)(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大力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统筹全市革命文物资源,谋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培养红色文物优秀讲解员队伍,牵头编制《皖中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规划》,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文化弘扬,红色基因传承纵深发展。

记者:汪潜 娄阳

摄影:陈洁

编辑:安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