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发表的文章(充盈诗化审美意蕴)
石评梅发表的文章(充盈诗化审美意蕴)极简主义风格 突出现代审美趋向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剧照“革命与爱情相结合的取材新,主创团队的创作思路新,舞台整体呈现令人耳目一新,演员表演也有创新。”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名誉会长翟惠生用“好新戏,新戏好”来评价京剧《石评梅》,认为在剧目选题、亮点创新、舞台呈现、演员表演等方面都体现出这部新戏上乘的艺术质量。“京剧《石评梅》如同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首现代抒情诗,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背景下,描绘了作为杰出知识女性代表的石评梅在高君宇影响下,一步步投入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过程和成为革命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志同道合的爱情。文本语言清新浪漫,化用了剧中人物的诗作,具有时代性的人文气息、早期白话文的语言特点,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京剧》杂志负责人张正贵说,该剧把握住了行当特质、流派元素同新的艺术形象、艺术人物间的交融度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如同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首现代抒情诗。”“该剧突出程派艺术的表演特点,营造出一种厚重、浪漫、唯美、诗化意境,兼具凄美哀婉与悲情壮烈的艺术风格。”“这是一出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京剧现代戏,为京剧艺术的守正创新、戏曲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宝贵经验。”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7月23日、24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精彩上演后,7月29日北京京剧院组织召开首演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对该剧创作追求、舞台呈现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该剧进一步打磨提高提出具体建议。
被多方寄予厚望的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是北京京剧院2022年重点创作剧目之一,被列入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创作项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折子工程,并获得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还成为中国剧协“喜迎二十大——优秀主题戏剧作品创作扶持计划”项目的首部作品,其在京剧现代戏创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尤为引人关注。
既凄美又雄壮 注重创新性表达
“满腹才华,能把青春燃作火;一身肝胆,已将热血洒成梅。”石评梅与高君宇短暂而灿烂的人生如宇宙间璀璨星河中两颗耀亮的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震撼心灵的血色记忆。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围绕“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的革命与爱情故事进行艺术创作,描写了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以石评梅、高君宇为代表的一批新青年,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礼教、军阀统治的压迫,为追求崇高革命理想和纯洁爱情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同时展现出在五四浪潮的洪流中,新青年们对现实社会的思索批判、不畏牺牲,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坚定追求。
“革命与爱情相结合的取材新,主创团队的创作思路新,舞台整体呈现令人耳目一新,演员表演也有创新。”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名誉会长翟惠生用“好新戏,新戏好”来评价京剧《石评梅》,认为在剧目选题、亮点创新、舞台呈现、演员表演等方面都体现出这部新戏上乘的艺术质量。
“京剧《石评梅》如同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首现代抒情诗,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背景下,描绘了作为杰出知识女性代表的石评梅在高君宇影响下,一步步投入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过程和成为革命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志同道合的爱情。文本语言清新浪漫,化用了剧中人物的诗作,具有时代性的人文气息、早期白话文的语言特点,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京剧》杂志负责人张正贵说,该剧把握住了行当特质、流派元素同新的艺术形象、艺术人物间的交融度和契合感。郭玮饰演的石评梅用程派的艺术特点来展现,与人物的气质和剧中的情感抒发相融,同时展现程派的脚步圆场、围巾代水袖,与情节发展、人物心理空间的外溢、情感的渲发结合得自然熨帖。周恩旭饰演的高君宇发挥了武生优长,特别是其嗓音清亮、文武兼有。让人惊喜的是李宏图以小生行当和叶派艺术饰演余书豪,大小嗓无缝衔接,过渡自然,凸显了人物气质,着墨不多,意蕴不浅,说明了小生行当完全能够饰演好现代人物,是非脸谱化的塑造。
这出戏的音乐用《送别》的音乐旋律作为全剧的主题音乐元素,体现了时代气质和意蕴。程派的唱腔特色很好地融合到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中,倒二场特别设计的“反二黄宽板”新颖有力度,加强了戏剧节奏。昆曲元素的对唱烘托营造出典雅洁净的意境。该剧还可以从人物特殊关系的扭结、性格化戏剧细节上进一步丰厚扎实,在人物形象特质的准确深入拿捏、舞台空间虚实转换的妥帖性上再打磨提升。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剧照
极简主义风格 突出现代审美趋向
“这是一部干干净净、纯纯粹粹的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戏。主题是革命,叙事是爱情,特别有意思。”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说,“一台好戏需要主创团队通力合作,做到‘四角俱全’。这台戏首先编剧好,文学性强;舞台呈现简洁大方,包括舞美、服装设计等用极简的手段实现了优质的舞台效果;音乐、唱腔设计很动人。特别是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给观众带来思想上、审美上的憧憬,强烈而丰富。”
“极简、精致、精细、写意的导演风格,奠定了这部戏好的基础。这出戏最大的亮点就是唱腔,音乐和唱腔的衔接灵动、顺畅,像缓缓的溪流一样,非常难得。”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评剧表演艺术家王平说,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音乐创作怎样与人物的唱腔表达相吻合并写出主题音乐是难点,最终舞台呈现的戏剧品格应与音乐特色相呼应。
“这部戏现代审美趋向非常明显,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现代节奏的表演美学意韵特别突出,整个舞台流淌的气息是现代的。”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王宝社说,“干净、简约是现代艺术的一大标志,这个戏做到了。既守正又创新,在很多地方打破了传统,舞美、唱腔设计、舞台调度都很现代,这种极简主义风格、宣言式美学追求令人惊叹。后续修改打磨建议文本结构将‘扣子’扣死,增强人物性格色彩饱满度,高潮戏再鲜明一些。”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剧照
聚焦现实题材 探索戏曲现代化
“京剧《石评梅》是一部描写诗人、诗情的现代诗剧,是一出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京剧现代戏,为京剧艺术的守正创新、戏曲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宝贵经验。”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说,在文学探索上,诗剧的结构是散文化的,言革命崇高之志,抒纯洁哀婉之情。石评梅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多种色彩,一方面是对社会解放的坚定追求和对光明的异常渴望,一方面是在爱情层面表现得脆弱和哀苦。她与高君宇既真心相爱,又因封建习俗和心灵创伤最终未能在人世相依共处,只能死后并葬荒丘。京剧《石评梅》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虚幻的处理,使艺术超越了生命的界限,演绎了穿越生死的绝世之恋。
“近年来,北京京剧院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聚焦京剧现代戏这个难题,创排了《许云峰》《李大钊》《大刀王五》等现代戏,现在又出了一出好戏《石评梅》,都是通过不同题材视角弘扬正能量,用京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说,形式多样化是京剧艺术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角儿写戏是京剧特有的特点,京剧《石评梅》在探索京剧艺术对现代题材的表达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希望这个戏继续加工提高,成为北京戏曲界的一个名片。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剧照
展现青春力量 践行“大戏看北京”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在创排初期遭遇北京市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演艺行业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北京京剧院“停演不停工”,剧组成员利用云上交流研磨剧本,把案头工作做实做细,合理安排练功,为复工复产做了充足准备。剧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艺术生产创作的坚强抗疫精神,与剧中所体现的石评梅、高君宇的革命精神相呼应。
“这出戏用京剧艺术形式来讲述百年前进步青年的故事,以启迪当代青年探寻理想信仰的力量,无论从题材选择、创作主旨、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创排过程、舞台呈现,都体现了戏曲艺术的一种青春化表达。”京剧《石评梅》的3位主演有着同样的体验感受。3人均是首次参演新编现代戏,郭玮表示,传承好京剧程派艺术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力求以新的手法、新的韵味,塑造好石评梅在京剧舞台上的独特青春女性形象,使其精神影响更多年轻人。李宏图说,这是继叶盛兰先生1958年出演京剧《白毛女》后,叶派小生艺术再一次在现代戏中焕发青春光彩,传承中又有创新。周恩旭说,作为京剧武生青年演员,在塑造人物过程中学英雄、演英雄,受到很大鼓舞,激励他迈向艺术新台阶。
“石评梅逝世距今虽近百年,但其精神留传至今,不曾走远。石评梅的个人追求、政治抱负和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复兴梦想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为贯彻落实“大戏看北京”工作要求,切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北京京剧院立足地域历史文化,打造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这一爱国主义题材、北京题材、红色题材优秀作品,生动展示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通过创演京剧《石评梅》,学习发扬石评梅与高君宇以身许国、献身革命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在创作工作中勇于创新、适应时代,将青年人才培养和艺术传承落到实处,为新时期的北京和广大观众献上一台优秀的新编现代京剧,是北京京剧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应尽的责任。
为落实“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的工作要求,北京京剧院在创作、演出这一中心环节上,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以艺术传承为根本。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的创排充分围绕程派艺术特点,为主演郭玮这一京剧程派艺术新一代的优秀传人量身打造流派创新剧目,并以此为依托,深化剧院传统艺术流派创新发展,丰富剧目储备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为高端表演人才的发展、培养搭建平台,锻炼人才队伍,扩大艺术传播影响。
刘侗表示,近年来,根据北京京剧院多位优秀人才的艺术特色,积极打造了多部大戏。这些剧目取材广泛、风格多样,充分体现出剧院流派传承、底蕴深厚的特点和百花齐放的艺术追求。剧院打造优秀作品“一直在路上”,接下来,将对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进一步加工提高,力争将其打磨成一部“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剧目,能够在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中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舞台呈现上吸引年轻观众,也要通过石评梅、高君宇等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去引发青年人思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文木)
(北京京剧院供图)
来源: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