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精气:指人的生命机能。“精”应该是指人体的运化功能。具体讲就是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功能。“气”应该指人体的呼吸功能。生命机能好,身体状况就良好,肉体就健康。弥纶:指普遍地、广泛地探索整理。弥者,满也,普遍也,漫布也。纶,本义是缠在了线轮上的丝线,表示已经整理好的丝线。纶做动词时,有筹划整理以备用的意思。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释字词】准:指衡量时的精确度。“准”字从“冫”从“隼”。“冫”即冰也,冰为水的固化之式。天下莫平乎水,以水平物可谓准,水可制平物之器,冰象征这种平的固化之式。“隼”是猎隼,目光犀利,能精准地发现远处很小的猎物,故为精准的象征。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1)

【原文】

「系辞传·上」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释字词】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2)

准:指衡量时的精确度。“准”字从“冫”从“隼”。“冫”即冰也,冰为水的固化之式。天下莫平乎水,以水平物可谓准,水可制平物之器,冰象征这种平的固化之式。“隼”是猎隼,目光犀利,能精准地发现远处很小的猎物,故为精准的象征。

弥纶:指普遍地、广泛地探索整理。弥者,满也,普遍也,漫布也。纶,本义是缠在了线轮上的丝线,表示已经整理好的丝线。纶做动词时,有筹划整理以备用的意思。

精气:指人的生命机能。“精”应该是指人体的运化功能。具体讲就是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功能。“气”应该指人体的呼吸功能。生命机能好,身体状况就良好,肉体就健康。

游魂:指人的灵魂。灵魂是依附在肉体上的,肉体灭亡或不健康,灵魂就会因无法依附而被迫游荡,故曰“游魂”。

鬼神:指人死後的游魂,又引申为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鬼神都是人死后的游魂,其中只被子孙供奉的是鬼,而被大众共同信奉的是神。故鬼具有私属性,而神具有公共属性。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把无法理解的神秘力量统统归结于鬼神,故鬼神实质是源于天地自然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力量。

旁行:即傍行,指依傍而行。旁在这里读bàng,依傍、依靠,靠近之义。

流:本义指水漫行,引申而泛指漫行。漫行就是无目标地、随意地行走或旅行。

安土:以厮守故土乡里为安。土,这里指乡土、故乡。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敦:本义是一种不尚奢华,最具实用性的容器。引申为形容诚实、厚道。

范围:包括的意思。

遗:丢失、漏掉的意思。

方:这里指人为的各种范式。圆者中规,方者中矩。中矩者为方,故方引申为人为的矩范、范式。

体:具象之形,有形之式,也就是形而下者。“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易》是形而上者,而非形而下者。也就是说,《易》是道而非器。

【解读】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3)

这一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易》与天地准”,重点讲《易》道是以天地之道为准则的,这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易》是以天地为准则的,所以《易》把天地之道加以普遍的整理并形而上之,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故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古圣先贤是如何“弥纶天地之道的呢”?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4)

古圣先贤们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然后才把握了四季轮回,昼夜交替的现象和规律,故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明者,寒暑昼夜者也。古圣先贤们观察到万物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亡的过程。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于是有了生死之说,故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古圣先贤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灵魂离附于肉体,而精气支持着肉体的活力。精气衰竭则肉体灭亡,肉体灭亡则灵魂无所依附,灵魂无所附则四处游荡,四处游荡则所附常有变动,这就是“鬼神”之情状,故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5)

《易》以卦变体系模拟天地运行的模式,完全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丝毫不会有违天地之道,所以说“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有天地然後有天下万物,《易》以天地之道为准则,故《易》的智慧周遍万物,《易》道对天下万物都具有指导意义。循《易》道而行则无过无不及,所以说“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易》傍天地之道而行,不会脱离天地之道而漫行;人道效法天地之道,故圣人乐知天命而从之,不会思虑别的旁门左道。所以说“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6)

日月不相侵,天清而地宁。《豫卦·彖传》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观卦·彖传》又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日月不过则四时不忒,人如果安居乡土而各守本分,民风敦厚而各怀仁德,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爱。《论语》有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有不仁,鸡犬不宁,所以智者择邻而居。圣人以天地之道教化万民,最首要的就是邻里仁爱,不相侵夺,故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7)

《易》道广大。天地化育万物而皆入《易》道,概莫能外,故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万物互相作用而成其德,这种相互作用大多都不是直接的,而是简接的,这就是所谓“曲成”。万物相互作用而曲成,各种作用力无所遗漏,故曰“曲成万物而不遗”。十二消息卦通乎昼夜之道,而所有卦都是由十二消息卦变化而来。圣人设卦观象,诸事可知矣,故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神之所以称神,因其完全出乎人为的固有范式和认知,为人力所不得及,故曰“神无方”也。有形的容器再大,其容量也是有限的;《易》道广大,无所不能容,无所不能包,故《易》一定是形而上者,无形无体,故曰:“《易》无体”也。《易》道如此广大精微,包罗万象,蕴含万理,其推演方法简明而推演结果却出神入化,故曰“神无方而《易》无体”

子罕篇第十五章讲解(子夏故坛深度解析)(8)

(本文2066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学《易经》)

2022年8月30日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