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适合读什么书(3月我读了11本书其中这8本好书值得一读)
3月份适合读什么书(3月我读了11本书其中这8本好书值得一读)黑塞凭此书成为我膜拜的对象,对于兼顾理性和感性的人就是抗拒不了啊。总得来说,《荒原狼》是一部关于人生意义的书,如果你感到迷茫了,那么一定要看!《未来学大会》是一本让人叹为观止的软科幻神作,莱姆疯狂的想象力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在《未来学大会》中,未来社会可能发展出的不同样貌都被莱姆展现了出来,让人能够一步一步看清世界是怎么发展到这一地步的。莱姆赛博幽默式的讽刺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捧腹大笑的时候又同时能看到现实本身的荒诞,而这本书最突出的荒诞特点就是现实与幻想的倒错。在各类药剂的作用下,未来世界的人们沉溺在美好幻想中,而现实生活却比一百年前更加残酷。同时莱姆对顶层的嘲讽也无不体现于笔端,大家既然只需要一点点资源就能满足,那么剩下的绝大多数资源究竟去了哪里自不必多说。个人只顾幸福而逃向幻境,统治阶层为了安稳让现实走向虚假,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像书中所说的一样,“人类拥有的真正领
3月还是发生了很多事情的,不过倒也没有打乱我的读书计划。因为疫情不能回学校,每天在家也无所事事,所以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明显增多了。
这个月的阅读量也打破了以往记录,一共读了11本书,不过这其中我觉得真正“非读不可”,或者别说这么绝对,“值得一读”的,实际上也就8本。
埃德温.A.艾勃特《平面国》这本书真的读完让我想跪,因为他写在十九世纪末期,然而其中的思想放在今天也不为过。最有趣的是作者艾勃特是个神学家,然而他却写了这样一本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在书中鄙视上帝。此外艾勃特还在推动女性受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关于女性处境的一些论述非常值得思考。
艾勃特的超时代性是方方面面的,从科幻的角度看,他在量子力学尚未提出时就开始想象四维、五维等高维空间;从社会角度看,他尖锐指出女性在社会运转中的作用,女性是构成一切的最基本的“单位”。但同时他也同情女性处于被愚弄的境地中,鼓励让女性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从人性的角度看,他悲观地预示了人类的傲慢,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层次,都会天然地对超出自己理解的事物感到抗拒,这种骨子里的傲慢阻碍了人类的求知与探索,让人类永远只能在固有的维度生存。
这不仅仅是一本科幻小说,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无情解构。从平面国的历史发展中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的缩影,这里面有政治的艺术,也有历史的规律。恰巧是这些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才能看到的内容,让这本书永葆活力,即便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也依然让我深为惊叹。
凭此一本书,艾勃特可封神矣。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未来学大会》莱姆是波兰科幻文学NO.1的存在,也是世界科幻文学领域内声名赫赫的大师。不过我之前并不了解他,去年莱姆很多书重新翻译出版,我到了今年才有时间读。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阅读的感受,那想必只能是“酣畅淋漓”了。
《未来学大会》是一本让人叹为观止的软科幻神作,莱姆疯狂的想象力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在《未来学大会》中,未来社会可能发展出的不同样貌都被莱姆展现了出来,让人能够一步一步看清世界是怎么发展到这一地步的。莱姆赛博幽默式的讽刺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捧腹大笑的时候又同时能看到现实本身的荒诞,而这本书最突出的荒诞特点就是现实与幻想的倒错。在各类药剂的作用下,未来世界的人们沉溺在美好幻想中,而现实生活却比一百年前更加残酷。同时莱姆对顶层的嘲讽也无不体现于笔端,大家既然只需要一点点资源就能满足,那么剩下的绝大多数资源究竟去了哪里自不必多说。个人只顾幸福而逃向幻境,统治阶层为了安稳让现实走向虚假,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像书中所说的一样,“人类拥有的真正领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与远方。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黑塞凭此书成为我膜拜的对象,对于兼顾理性和感性的人就是抗拒不了啊。总得来说,《荒原狼》是一部关于人生意义的书,如果你感到迷茫了,那么一定要看!
从富有哲理性论述到略带浪漫的情节,再狂飙突进至魔剧院,小说彻底来到了高潮,狂乱的想象与荒诞的情节在黑塞笔下奔涌而出,交织在一起,形成对人生意义的解构。从根本上来说,黑塞试图强调,荒原狼以自杀来终结人生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他要么不断地忍受生活的挑战,要么成为莫扎特那样的不朽者。赫尔米娜是哈里的镜像,最后帕勃罗说“希望他捅死赫尔米娜的时候是出于妒忌”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是因为别的感情支配着哈里,那么哈里想要杀死的是赫尔米娜,而不是他自己。自杀是无法行得通的,人活着就是受苦,这一点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但我们也不必把生活想的如此糟糕,莫扎特说收音机并没有消解古典乐本身的伟大,人也不必因为现实的不堪而觉得自己的理想受辱。那些美好的会永远美好,如果只盯着丑陋的现实,反而会看不见人生的美妙。
刘慈欣《球状闪电》写在《三体》之前,如大刘本人所言,《球状闪电》无意于构建宏大的想象中的世界,而注重于通过想象塑造“球状闪电”本身。这些想象本身是非常大胆的,无论是宏电子、宏原子、坍缩和量子状态,都是现代物理无法理解的描述,也可能是不合乎经验法则的,离奇的幻想。但正如大刘所说,科幻文学本身并不承担预言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责任,因此《球状闪电》能够短暂地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中去,能够站在一种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去看待这个世界,它本身的魅力就已经达到了。读大刘的小说是非常享受的,他将浪漫与理性结合在一起,视角开阔却又不缺打动人心的真挚之情,笔下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像“量子玫瑰”一样,能够让人闻到看不见的沁香。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听说马尔克斯把这本小说读了3遍,最后还背了下来,想必凭此也能看出胡安.鲁尔福的伟大了。
在《佩德罗.巴拉莫》里生与死、梦境与现实、回忆与当下的界限被完全混淆了,时空的来回转换是如此频繁而又突然,以至于读者在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可能就已经回过去,或是潜入了书中人物的梦境。最令我着迷还是他笔下构造出的世界。呻吟的风声,不停落下的雨。潮湿而又悲伤。胡安.鲁尔福没有构造那些激烈的冲突和情节,即便如死亡、如梦呓,也只是被轻描淡写地处理了,没有任何强烈的感情色彩。正如他对佩德罗.巴拉莫这个人物的塑造,极端的冷漠和炙热的爱交织在一起,反而神奇地营造出了一个平衡点。恶贯满盈的佩德罗.巴拉莫与为爱而死的佩德罗.巴拉莫重叠在一起,于是读者也就无法从人物身上体会到厌恶或是喜爱,反而变成了一种冷静的注视。他笔下发世界,看似平静,却又掩藏着死者的喧闹,好像脆弱,但却永远不会粉碎。
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提起余光中,《乡愁》?《乡愁》?还是《乡愁》?不不不,余光中老先生的优秀作品可绝对不止这一首。这本诗集就精心收录了余光中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
翻阅完全书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旬左右,余光中的诗歌呈现出较为明显地强抒情性,西方现代诗歌的技巧运用也使得前期诗歌略显晦涩。但到七十年代末,从八十年代开始,余光中的诗风就逐渐走向重叙事性,更多地包含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在里面。在风度和气质上向中国传统诗歌靠拢,他后期的很多诗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甚至有的诗歌并没有包含什么“道理”在内,只是单纯的叙事,作为承载一种感受的工具。余光中后期风格的转变让我想起木心,木心的诗歌风格与余光中非常接近。我也很难判断当时在台湾叱咤文坛的余光中和木心二者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的可能,但有一点可以断定,余光中和木心都是传统文化功底非常深厚的大师,二者风格趋向一致,或许都是因为受到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影响,追求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紫金陈《长夜难明》紫金陈的这个文笔,我是真的无力吐槽了,但是这个故事,又是真他妈的好!所以看完之后我也很纠结,是打四星呢,还是打五星?最后一咬牙,还是打了个五星,不为别的,就为这样大胆的题材能出版,也堪称奇迹!
江阳用十年热血,付出青春、名誉、生命的代价,最后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呢?秘而不报,隐而不宣,为了那没能直说出来的“社会影响”,世人甚至连知道真相的资格都没有。而那些违法乱纪的罪魁祸首,虽然以“自杀”付出了代价,却仍然享受着生前的“荣誉”。
结尾将全书对现实批判的深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让我明白长夜何以难明。紫金陈是大胆的,是赤诚的,他为什么反复在书中强调闯红灯这一现象?因为他想说,这个社会无论是在小处还是在大处,都是黑暗粉墨登场,光明退居幕后。敢于写出社会烂到根子里了这么悲伤而又残酷的现实,紫金陈了不起。
罗贝托.波拉尼奥《重返暗夜》波拉尼奥的《2666》早就想读了,一直没读,反倒把去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先读了,阅读体验非常美妙。
波拉尼奥的想象力无异是惊人的,神秘的巫术,复活的鬼魂,甚至于情色片的描写,都让人啧啧称奇。波拉尼奥这部集子里的作品并没有追寻特定的意义,戛然而止的结尾,意味不明的故事,似乎仅仅是在为读者呈现一种感受。但这些充斥着性、暴力、灵异、宗教、毒品的小说们却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巨大而又透明的孤独感。在流连于波拉尼奥用想象力创造出的离奇宫殿时,总是会因为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孤独感而觉得压抑和悲伤。林恩将过去和未来都看作一种死亡的形式,波拉尼奥或许借用了他的想法。在波拉尼奥笔下,过去仍旧无情地吞噬着现在,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就让“现在”变得越来越好。所以他笔下的故事本身就和标题形成了一种反向的发展。故事里的人物在回想过去的时候真的回到了暗夜了吗?我想未必,他们重返的恰恰是光明。
除此之外,这个三月还看了两部电影和两部剧,都挺推荐的。
情书极致的美,用晚冬早春的景色才能拍出这种隐而不宣的忧伤感。表面上看主题是“暗恋”,实际上是对往事的重新解构,渡边博子在对爱人的追忆中逐渐与之达成和解,母亲和爷爷面临多年前父亲境遇的再现选择了勇敢遵从内心,藤井树则是在博子的引导下逐步发现了深埋在记忆之中的美好,而被隐藏的男藤井树线也同样如此,学生时代因为暗恋而错过爱人,到了大学却第一次跟博子见面就提出要跟她交往。每个人都没有留在过去,每个人都在勇敢地往前走。我们时时刻刻要面对过去,但最后走向的只能是现在,支撑着我们走下去的,就是回忆中不为人知的那些爱。
小森林.冬春篇没什么主线剧情,只是种地、做菜的日常生活,却也看得我一本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每个人好像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然而从都市回归到田园的时候却发现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简单。没有奶茶,没有唱K,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做的冷饮,和朋友在冬日里一起吃自制的美食,一个人孤独的种下对来年期望,在来年又收获去年的祝愿。市子是因为在都市生活时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才逃到了小森,但在小森生活的日子她发现生活不应该是之前那样的,所以她最终还是留在了小森。没有什么比能真切地体验生活本身更令人感到幸福了,在城市里生活的时候好像人都已经麻木了,感觉不到自己日复一日所做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对于市子而言,还好她有小森可以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没得选择的人来讲,能够有这样一部让心灵得以短暂逃避的电影就是幸运。
少年法庭一部合格但不够突出的剧,本质上还是如何对待少年犯这个问题太难处理了,所以编剧在围绕强调从重处理少年犯的女主展开剧情后,又要安排觉得用爱感化少年犯更好的男配,结果到最后也证明不了谁的方式更为适合,使得案件的处理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软绵绵的,也仅仅只能够让观众意识到少年犯罪的残酷性了。到后两集编剧很明显意识到了前期主题的难以为继,于是改变策略,选择去展现怎么对待孩子不重要,只要能够让少年犯意识到自己错了就行。最后一集的处理方式看似感人,实际上非常压抑。罗部长改变以往的态度,让少年犯付出应有的代价而不是一笔带过,看似是个好结局。但编剧却狡猾地从三位法官的角度展开,完全不再展现少年犯们本身的感受。这就使得所谓的改变看起来不过是大人们的自我安慰,对少年犯们来讲,可能没什么变化。
今生是第一次确实治愈了我很多,恋爱线以外的部分非常现实,既丧又温柔,后面的恋爱线虽然难免俗套但真的很甜。关于婚姻与恋爱的论述也值得思考,婚姻跟恋爱不同在于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是两方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让这段婚姻更幸福,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善良的,但是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点交织碰撞,最后反而也会搞得一团糟。也许像男女主最后选择的婚姻模式才是最适合的吧。
对我而言,阅读和观影是一种精神上的疗愈,这种疗愈还会持续下去,不止三月,四月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