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2(重庆谈判前深夜)
重庆谈判2(重庆谈判前深夜)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宣告胜利,中国人民期盼以及的和平终于到来,举国上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图源网络要知道蒋介石一向以计谋闻天下,尤其是接管国民党权力之初,靠着拉拢人心、筹谋划利益等各种各样的谋略,建造起精悍的国民党高层团体。因此,他对任何预料中的事情总是摆出“运筹帷幄”的姿态。但是,他却忽略我党领袖毛主席的英明神武,直接导致重庆谈判的局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毛主席究竟是如何安排美机运送我军将领?蒋介石的“落空”计划又是什么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蒋介石
1945年8月25日,秘书急冲冲地走进蒋介石的办公室,递上一份绝密文件。蒋介石疑惑地翻开后,脸色巨变,跌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道:“哎呀!这该怎么办?”
他之所以会如此惊慌,是因为文件内容是“美国飞机载着20位解放军大将,抵达战区”。他疑惑美国会为什么会帮助中国共产党?也为自己的完美计划面临破碎的局面而不甘。
毛主席与蒋介石
要知道蒋介石一向以计谋闻天下,尤其是接管国民党权力之初,靠着拉拢人心、筹谋划利益等各种各样的谋略,建造起精悍的国民党高层团体。
因此,他对任何预料中的事情总是摆出“运筹帷幄”的姿态。但是,他却忽略我党领袖毛主席的英明神武,直接导致重庆谈判的局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主席究竟是如何安排美机运送我军将领?蒋介石的“落空”计划又是什么呢?
居心不良的邀约图源网络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宣告胜利,中国人民期盼以及的和平终于到来,举国上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然而,蒋介石却依旧野心勃勃。早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际,他带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及爱国人士发动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震惊中华内外。
蒋介石
1945年初,蒋介石瞄准日军战败的势头,再次想方设法地打压一切中共力量。他妄图继续稳固专制统治,但毛主席却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政权,而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气氛也冷到冰点。
对于蒋介石而言,毛主席与我党都是心头大患,迫切地需要除之而后快。而此时的国民党背后有强大靠山美国,他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发动内战。
毛主席
不过,此时正值国内百姓情绪高涨的关头,蒋介石再次挑起战争,自然会落得“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恶名。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打算让主席来担这个恶名。
蒋介石的狼子野心,毛主席却一清二楚。
1945年8月14日,主席收到蒋介石发来的第一封电报,内容大致为:倭寇投降,世界和平局面待可实现,而国内大小事务仍待商议,望现身莅临重庆,共商和平大计。
蒋介石
主席明白,蒋介石俨然为自己设下“鸿门宴”。如果应下前去,会有生命危险,但是拒绝的话,蒋介石势必会将“中国共产党拒绝和平”的帽子扣在主席身上,然后发动战争。
毛主席思来想去,决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以朱德的名义给蒋介石回电报。但蒋介石并未放弃想法,连续给主席寄来两封电报,只有一个内容,邀请主席前去重庆谈判。
毛主席与周总理
蒋介石一副胜券在握的心态,以为毛主席肯定会拒绝谈判的要求,届时,他便“合情合理”地发动内战。为了向外界营造国民党“珍爱和平”的假面孔,他还将毛主席的两封回电公然地上报展示。
彼时,国内外的言论风向倒下国民党,连苏联都忍不住劝说毛主席:“中国应该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旦发生内战,中华民族将有毁灭的风险。”
毛主席与蒋介石
蒋介石立即安排兵力,做好内战的准备。但他想不到,毛主席竟然宣布自己要来参加重庆谈判的消息。
其实,当时有很大一部分党内人士纷纷劝阻主席的计划,说:“蒋介石擅长囚禁兵变,杨虎城与张学良则是最大的前车之鉴。”
“如果我不去,蒋介石势必会以各种理由发动战争,说不定谈判成功后,还能让百姓们多多享受一段时间的和平。”
毛主席
毛主席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使得众人佩服,这也是蒋介石望尘莫及,最终自取灭亡的原因。
1945年9月28日下午三点左右,毛主席、周总理、王若飞等“中共代表团”乘坐的军用飞机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着陆。但奇怪的是,到场迎接的队伍只有寥寥几家媒体,鲜少有国民党高官。
毛主席与周总理
原来,蒋介石自以为是,完全没有做好毛主席前来重庆谈判的准备,甚至连谈判方案都是我党进行准备。不过,他还是强装精神,晚上在府邸设宴招待。
这是蒋介石与毛主席的第二次见面。虽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但作为国共两个阵营的指挥者,他们的每一次较量,都是政治与军事上的碰撞,互不相让。
起初,蒋介石逐渐接受毛主席同意重庆谈判的变故。但他又萌生新的想法,即“扣押毛主席”,并在次日的日记中罗列出主席的十几条罪状,用于迷惑大众视线。
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最终未能实施计划,一方面是忌惮美国和苏联的势力,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则是上党战役的失败,而这呼应着他得知美机送解放军大将前往前线的震惊。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要源于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
抢占先机的重要性1945年8月9日,苏联集结百万红军,对日本人盘踞已久的70万关东军发动攻击。仅用七天时间,东北全境全面解放。
毛主席与蒋介石
然而,如此重大的好消息,却让毛主席与蒋介石又惊又苦恼。要知道,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被日寇侵占近14年时间,而日本战败后退出中国,则预示着这块土地出现权力的真空状态。
国民党对东北虎视眈眈,但我军也想要接管日本留下的武器及扩大红色根据地。因此,谁先进入东北,则掌握最多主动权。
毛主席与周总理
然而,当时的局势对我军非常不利。因为中共七大会议的召开,导致各大主力部队的将领全都聚集在延安,来不及回去,而我军由于物资装备的落后,行军速度根本抵不上重武器的国民党部队。
毛主席
更严重的是,战争虽然胜利,但沦陷区存在等待受降或接管的问题,而蒋介石为了扩大权力,早早地派遣国民党军队原地驻扎,并且就近向东北地区靠近,还在路上设立重重封锁线,阻止我军的前进。
毛主席清楚解放军开赴东北的困难程度,但东北必须要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才能在与蒋介石的斗争中取得优势。
毛主席与周总理
“既然我们走不通,那就天上飞,速度一定能超过国民党。”
主席提出用飞机遣送红军将领前往东北的计划,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但是,装备落后的我军,又该从哪里寻得飞机呢?
在经过反复的会议协商后,毛主席下定主意,说:“美军有飞机,我们可以借来用用。”
图源网络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称得上国内的大党,而中国共产党势力薄弱,没有资源,根本没有人看好。
另外,美国一直是国民党的坚实后盾,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向我党伸出援手呢?但毛主席却胸有成竹地说:“美军空军欠我们的人情,是时候该还了。”
其实,在山西黎城境内,有一处巨大的空地,被当做美军飞机的机场。它的由来,蕴含着一段不分国籍相助的美好故事。
罗斯福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得知后,气急败坏,当即下达反攻日本的计划,并派出大量飞机,进入日本国土进行轰炸,而我国作为日本的邻国,自然成为美机降落的最优地点。
1944年9月,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再次接到总统下达的轰炸任务。然而,在完成任务飞往中国机场时,飞行员因为对航线不熟,再加上天气原因,不得不迫降,坠毁在黎城附近。
图源网络
当时,附近的居民们听见巨大的声音后,只看到一架浓烟滚滚的飞机躺在远处的土地上。他们大喊道:“快去救人。”朝着失事地点飞奔而去。
经过一番积极营救,有7名美军飞行员保住了性命。他们被安排在村民的家中休养,得到非常好的照顾,临别时,他们嘴里不断地说着感谢。
图源网络
那时,革命根据地境内发生很多类似的事件,不仅让空军飞行员对我国百姓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让美军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好感。
因此,在毛主席派遣叶剑英与美军沟通“借飞机”的事情后,对方欣然答应。
毛主席
不过,除了恩情之外,还有美国当局的考虑。他们想要稳定“世界霸主”的位置,不得不扩大同盟阵营,而我党虽是“初生牛犊”,但未来发展不容小觑。
这件“借飞机”的事件确定后,却始终保持“秘密行动”。高层中只有毛主席和叶剑英等少数人知道。而蒋介石一门心思地盼着主席能够拒绝“重庆谈判”,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即便万事俱备,但我军20位大将在踏上飞机前,却都做好了身死的准备。
胜利终归属于人民图源网络
1945年8月25日,延安机场中,一家叫做“道格拉斯货运机”的飞机已经等待多时,其体型巨大,全身呈现绿色,有两个螺旋桨。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20位大将也抵达现场,严阵以待。他们其中有陈毅、陈赓、邓小平、宋时轮等一众解放军重要将领,令负责美军沟通的联络员黄华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图源网络
起飞之前,陈毅号召众人在飞机前进行合影。他活跃气氛,说:“要是飞机出事,这正好可以当做我们的遗照。”其他大将们听完,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不畏生死,只求能尽最大努力,护卫人民的安康生活。
当时,黄华上前查看飞机质量,见机舱门锈迹斑斑,便主动请示一同飞行,负责与飞行员沟通。
黄华
“飞机上只有20个降落伞,已经没有多余的,如果中间遇到事故,恐怕你会遭遇危险。”
面对飞行员的警告,他丝毫不在意地说:“应该不至于。”随即便上了飞机,拉紧舱门。但是,越担心一件事情的发生,反而越容易发生。
在路上,日军以为是美机的轰炸,展开攻击。飞行员在黄华的指挥下,陡然升高,躲过一劫,成功运输20位将领抵达前线战场。
图源网络
很快,林彪赶在杜聿明之前赶往东北战场,而刘伯承与邓小平也第一时间回到晋冀鲁豫解放区,重整解放军队伍,做出最佳迎战准备。
毛主席得知任务达成后,长长地松了口气,安下心来与蒋介石谈判。
毛主席
不过,蒋介石却被计划之外的变故,气到骂“娘希匹”。原来,他不止对东北地区定下占领计划,还想趁着晋冀鲁豫群龙无首之际,破坏我党的红色根据地。
现如今局势扭转,东北战场不仅驻扎我军的部队,阎锡山的部队在上党战役中也遭遇到刘伯承与邓小平的重创,蒋介石不得不坐下,重新投入与毛主席的谈判中。
毛主席与蒋介石
此番景象,正好印证主席在陈毅等人乘坐飞机前所说的话:“你们打得胜仗越多,我在重庆越安全。”
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的签订,代表着短暂的国共合作开始。
毛主席
很快,毛主席安全回到延安,蒋介石的计划落得满盘全输的结果,他从心里发出感叹:“我们错过一个消灭(中国)共产党的绝佳机会。”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依旧弄不清楚局面,他从扭曲孙中山留下的“三民主义”开始,就走上一条末路,结局只有失败。而中国共产党,有着挽救人民于水火的思想观念,自然会“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