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一、十三部儒家经典虽有十三部儒家书籍,看似多,却也好记。儒家经典常说的就是“四书五经”,“三礼”等。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1)

《十三经注疏》,是清代阮元主持校订、刊印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

十三部儒家经典古籍为:

《诗经》、《尚书》、《易经》、《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周礼》、《礼记》、《仪礼》;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一、十三部儒家经典

虽有十三部儒家书籍,看似多,却也好记。儒家经典常说的就是“四书五经”,“三礼”等。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还有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是从《礼记》中选出来的两篇文章,故归于《礼记》,故四书剩下2;

五经中的《春秋》分为三,即三部为解说《春秋》为《公羊传》、《榖梁传》、《左传》,于是五经变成“4 3”;

加上三礼的3,由于五经与三礼中《礼记》重复,故有“7 2 2=11”,最后加上《孝经》和《尔雅》2篇,共13。

二、注疏

注疏 :是注和疏的并称。

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

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即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2)

三、十三部儒家经典简要

1、《论语》

论(lún):编辑;

语:言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载: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着孔子与学生孔子与当时之人孔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言语行事的书。

作者不止一人,为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应在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公元402年(子思去世)之间。

今通行的《论语》共有二十篇,即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各篇名以首句两个字或三个字为篇名,每一小段对话为一章,共492章。

据《十三经注疏》,以【魏】何晏集解和【宋】邢昺疏的《论语注疏》为最优版本。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3)

此外,可供参考的有:

杨伯峻《论语译注》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4)

宋朱熹《论语集注》(包含在《四书章句集注》);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5)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6)

程树德《论语集释》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7)

杨树达《论语疏证》。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8)

2、《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据赵岐《孟子题辞》:

“《孟子》题辞者, 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末指义,文辞之表也。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其篇目则各自有名”,“孟子, 邹人也, 名轲, 字则未闻也。”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主要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即:

1《梁惠王》(上下),2《公孙丑》(上下);

3《滕文公》(上下),4《离娄》(上下);

5《万章》(上下),6《告子》(上下);

7《尽心》(上下)。

据《十三经注疏》,以【东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的《孟子注疏》为最优版本。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9)

此外,可参考的还有:

朱熹的《孟子集注》(包含在《四书章句集注》);

清焦循的《孟子正义》;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10)

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出自论语孟子的十五则语录(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之论语)(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