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说课的技巧(谈谈说课竞赛)
课堂说课的技巧(谈谈说课竞赛)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提出来的。那是在1987年,当时红旗区某学校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们在一次教研会上彼此交流,谈出自己对本学科的教学设想,互相借见,达到了提高教学素养和共同学习的目的。后来,就此推广开来,将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教学和教研改革的手段,演变成了后来教师的“说课”。第二方面,获奖者的“说课”课件制作的非常精致,运用了各种IT手段,将课件演绎得专业至极,好象电影级创作水准,感叹制作者一定是个“计算机专家”。教师们边观看,边唏嘘,甚至有种喘不过来气的感觉。但是,培训过后,大家在一起讨论、评说后,却觉得“说课”竞赛评出的这种冠军样板,对现实中的教学活动指导意义并不大,在实际应用上却是最差的。
上学期,学校请来市教研员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教学“说课”的培训。
培训会上,教研员给教师们展示了获得省级“说课”竞赛冠军者的整个参赛视频及其制作精良的“说课”课件。
在整个过程中,有两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方面,“说课”教师字正腔圆,语言流畅,背对自动播放的“课件”,将所呈现的每一部分都分秒不差的讲完,做到了图象与声音的完美配合。讲台上,参赛者俨然是一位“演讲高手”。
第二方面,获奖者的“说课”课件制作的非常精致,运用了各种IT手段,将课件演绎得专业至极,好象电影级创作水准,感叹制作者一定是个“计算机专家”。
教师们边观看,边唏嘘,甚至有种喘不过来气的感觉。
但是,培训过后,大家在一起讨论、评说后,却觉得“说课”竞赛评出的这种冠军样板,对现实中的教学活动指导意义并不大,在实际应用上却是最差的。
“说课”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提出来的。那是在1987年,当时红旗区某学校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们在一次教研会上彼此交流,谈出自己对本学科的教学设想,互相借见,达到了提高教学素养和共同学习的目的。后来,就此推广开来,将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教学和教研改革的手段,演变成了后来教师的“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简单说,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和“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从整体上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实践型说课内容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说内容;理论型说课内容一般包括说观点、说实例、说作用。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教学竞赛中,什么样的才是最好的呢?
人们都公认:对教学实践活动最有指导、借鉴和启发意义,最接近教学实际活动的说课和讲课,才应该是最好的。
在这种衡量标准下,我们来看一看这种“说课”竞赛评选出来的冠军。
(一).评的是优秀的说课教师,而不应该是“计算机高手”
教师们看到的课件臻于完美,制作水准非专业计算机老司机不可为。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懂得计算操作和制作技术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的必备技能。
多媒体课件也应用而生,在日常的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作为“黑板 粉笔”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的辅助,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手段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课件在教学中绝不能“喧宾夺主”,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一些图片处理软件,如Powerpoint 等,能制作出简单的课件,并在课堂中运用,辅助教学,能很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才是真正的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制作出这种专业化水平的课件,对于普通教师来讲,简直是望洋兴叹和望尘莫及的。即使做得出,如果每天都以这种方式备课的话,也得把教师“累死”!
所以,在实际教学运用的层面上来讲,“冠军”课件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没有实际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而不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的,也不应该是最好的。
(二).评的是优秀的说课教师,而不应该是“演讲家”
教师们所看到竞赛视频中,参赛者讲得滔滔不绝,流利顺畅,好象是一名将底稿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家”。
日常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系统的讲授给学生,运用好教学语言也十分重要。但是这种对语言的运用,与演讲不同,重点在于表达的清晰和准确。这种表达是建立在对教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对教学过程各部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的,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的教师,才能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将课“说”清楚,在走入班级上课时将新知识成功而有效的“讲”给学生。
所有这些,根本不是背诵讲稿式的“演讲”所能达到的。
“说课”或“上课”与“演讲”的真正区别在于:一个给人以“真”,一个给人以“假”;一个在“说或讲”,一个是在“演”。
(三).“说课”评出好的老师,未必就“教”得好
如前面所述,“说课”是一种“教师——教师”层面的交流,是教师将自己上课的的思路、方法、过程说给其他的教师或专家,而后让他人给以评价,从而共同学习的手段。
而日常的教师教学却是一种“教师——学生”层面的交流,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的教与学的矛盾过程。
所以,“说课”与“教学”并不在一个层面上,虽然有交叉的可能,但是同样的也存在着教师虽然能清楚的将课的设计和教学思路说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学能力和经验方面的原因,却不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即:“说”好的未必“教”得好。
实际上,“说课”技能和“教学”技能研究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说,“说课”竞赛对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的提高,有影响但是意义并不大。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的奠基人威廉·詹姆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
"有用就是真理"
我国实用主义者胡适也说,真理是
"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真理'的美名的"。
他认为,真理如同粉笔、黑板、茶杯一样,"是人的一种工具"。
所以,从实际教育角度出发,在“说课”竞赛中,好的“说课”一定是对实际教学有用的。
(一).好的“说课”能体现出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有全面的把握。
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教学素养,能全面的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很好的把握好教学程序,说好课,也能上好课。
(二).好的“说课”能体现出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在说课或上课时,应能标准化、规范化的组织教学语言,进而能富有感染性的表达出去,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教学意图。
(三).好的“说课” 必须对实际的教学工作有帮助、指导和借鉴作用。
对实际教学没有帮助的“说课”或“上课”,是海市蜃楼,只能虚假而无用。
(四).好的“说课”一定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真”,他一定不能是在有所准备后的“表演”,“演课”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做假罢了。
综上所述,任何形式的教学竞赛,都应该以有利于教学实际、贴近学生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技能为出发点,如果脱离了实践教学,那只能是摆在家里的“花瓶”,只可观赏,却没有多大的实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