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哲学泰斗梁漱溟)
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哲学泰斗梁漱溟)梁漱溟1921年又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书中公开宣言:“世界人类的未来 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此书8年中重印了8版 堪称首次倡导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经典。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读罢此书 专程登门拜访 与之切磋学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时 说他早就知道梁漱溟的大名 并说“很愿意听梁先生谈谈儒家道理”。一番交谈 泰戈尔称赞他是中国的“新儒家”。后来 “新儒家”还真成了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学派 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等著名学者为中坚力量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9年 他的著作《印度哲学概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同在北大 梁漱溟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胡适之讲授《中国哲学史》 马叙伦讲授《老庄哲学》 三驾马车 各行其道 成为沙滩红楼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景观。二则梁既没上过大学 更没留过洋 学问全靠自己钻
梁漱溟 广西桂林人。他的鼎鼎大名 天下皆闻。
事实上 梁漱溟早年在他的《朝话》中 对自己便有过一番中肯的评价:“我的长处 归结言之 可有两点:一为好学深思 思想深刻;一为不肯苟同于人。”
早在1916年 年纪轻轻的梁漱溟便在全国上下扬了一次大名。那时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与文科学长陈独秀商量 决定聘请梁漱溟来北大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梁漱溟说 我怕不行吧。蔡元培说 你不行 国内还有谁能行呢?你的连载文章《究元决疑论》我看过了 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这件事情 非同小可 很快就成为一个轰动全国的爆炸性新闻 报刊上很是热闹了一番。
一则因为梁漱溟年轻 只有24岁;
二则梁既没上过大学 更没留过洋 学问全靠自己钻研;
三则蔡元培用人不拘一格 体现兼容并包之量
梁漱溟没有辜负蔡校长的信任 在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坛上一站就是七年。他讲课 不拘一格 时而带学生进一破旧房屋 以房屋改造引导学生就东西方人处世哲学的差异发表议论;时而将学生引到街市上一个卖零散啤酒的去处 让学生看着那以各种姿态自得其乐地喝酒的人们 让他们进行一场东西方不同价值观的辨析。
1919年 他的著作《印度哲学概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同在北大 梁漱溟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胡适之讲授《中国哲学史》 马叙伦讲授《老庄哲学》 三驾马车 各行其道 成为沙滩红楼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景观。
梁漱溟1921年又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书中公开宣言:“世界人类的未来 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此书8年中重印了8版 堪称首次倡导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经典。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读罢此书 专程登门拜访 与之切磋学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时 说他早就知道梁漱溟的大名 并说“很愿意听梁先生谈谈儒家道理”。一番交谈 泰戈尔称赞他是中国的“新儒家”。后来 “新儒家”还真成了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学派 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等著名学者为中坚力量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4年初 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 以非凡的执著精神搞起了乡村建设实验 又一次成为中国朝野关注的知名人士。他从广东到河南 从河南到山东 办村治学院 办乡村建设研究院 办《乡村建设》杂志 孜孜以求 从无倦怠。1936年 他的40万言的专著《乡村建设理论》 (又名《中国民族之前途》) 出版 阐述了他的从村治入手 探索一条民族自救改造中国的途径。在当时有学问的人大多往城里跑的情况下 他带着一帮忠实追随者 怀揣“振兴农业法丹麦 建设乡村救中华”的壮志 光头跣足 穿行垄亩 “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 自然再次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
1938年1月 梁漱溟以国防最高会议参议员的身份访问延安。当年任教北大时他常到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造访 每次给他开门的那个高个子青年 如今已经成了中共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两位同年而生的对中国农村问题都有独到研究的人物围炉夜话 促膝恳谈。毛泽东高屋建瓴 肯定了梁先生乡村建设理论中的一些观点是对的 同时又指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的问题。二人时有论辩 了无拘束 竟不知东方之既白……
梁漱溟一生关注农民问题 又向以“不肯苟同于人”的面貌出现 以至建国之初与毛泽东在会场上发生的那次关于农民地位的争论 震动朝野。此后 梁先生被世人称为“一代直声”。
晚年的梁漱溟回顾自己一生 不禁大为感叹。他说自己有两个想不到 一是从未上过一天大学 却在中国最高学府站了七年讲坛;二是一生信佛 原本并不打算成家 结果不但如同俗人一般结了婚 而且还结了两次。梁先生一生奔波 却不忘著述。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中国文化要义》。1993年6月 《梁漱溟全集》问世 共8卷524万字。
作者:彭匈
原载《人事天地》2015年09期
———— / END / ————
思庐哲学公众号
【课程推荐】
点击试听精品课《智慧父母“慢教养”手册》